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尔苏语是川西南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小语种之一。尔苏语高度濒危。本文从濒危语言记录和典藏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尔苏语拼音方案的构建要点。一是简要介绍尔苏语分布、人口、地方土语;二是介绍尔苏语濒危的主要原因,以及尔苏语典藏和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三是介绍当前尔苏语研究的国际前沿;四是介绍尔苏语拼音转写系统的建立以及标准音点的选择;五是尔苏语拼音转写系统的具体内容。

  • 标签: 尔苏语 语言生态 语言活力 濒危语言 语音系统 拼音方案
  • 简介:毛泽东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始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在他一生的革命活动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壮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巩固,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尤其是在认识中国国情和探索农村包围城市、

  • 标签: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根据地 革命活动 游击战争 工农武装割据
  • 简介:早在20多年前,美国著名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便在《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一书中指出,人类即将进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阶段,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时刻充斥在我们的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之中,并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

  • 标签: 《数字化生存》 民族学 互联网 山地 中国 语境
  • 简介: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族际差异。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各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全国总人口和汉族人口比较,目前6岁及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中,未上过学和小学的比例高,而初中及以上的比例低,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技能劳动力比例都低。从族际差异看,静态地看,除了未上过学(含扫盲班)外,基本上是教育程度越高,差异越大。动态地看,从2000年到2010年,55个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差异中,差异在扩大的是未上过学、小学和研究生,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及大学本科的占比的差异在缩小,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异也在缩小。文章认为,民族教育政策、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是人口受教育程度族际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继续加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人口普查 少数民族 平均受教育年限 技能劳动力 城镇化率
  • 简介: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相关论文数据集为基础,借助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III进行初步可视化分析和文本内容分析的结果表明,近年来研究文献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本体内涵和基础理论、历史发展进程、制度建设、社会政治向度、项目设置等方面;但与此同时,该领域的研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大力弥补、迎头赶上。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 文献计量学 研究动态 知识图谱分析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创新方面,郑杭生先生的贡献最为系统、全面,从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角度来看,这种理论贡献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的。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郑杭生先生尝试开拓一种新的社会学认识论传统,发展出完备的社会学元理论,构建了多个中国化的社会学本理论。他的社会学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学界乃至整个思想界的一笔巨大财富。

  • 标签: 郑杭生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认识论 元理论 本理论
  • 简介:中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崇高事业中,爱国主义是激励鼓舞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振兴中华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以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繁荣而献身的光辉业绩,并把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是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现代化建设 奋勇前进 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发展阶段论 庄严宣告 历史范畴
  • 简介:能叙事才好成事,是表述主体才可能是社会主体。相对比较紧迫的是,海外民族志是疗治中国社会科学严重落后于时代的病症的一剂良药。当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领域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在学术上也会更上一层楼。

  • 标签: 海外民族志 中国社会科学 表述共同体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人类学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典范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民族志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此相关的研究者对于国家角色的高度关注。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所面对的是多元文化与政治间的交会、交融与对话,这构成了西南少数民族所处的真实的文化与历史情境脉络。因此,研究此区域的人类学者对于国家影响的关注,应该同时具有跨文化与跨文明的视野,将研究扩展至汉以外的文明与宗教体系。

  • 标签: 中国西南 少数民族 人类学研究 成果述评
  • 简介:医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其核心在于医学可以开启一扇了解当地文化经验与日常生活的窗户,包括鲜活的身体生命、日常生活、本地人的历史意识等。同时医疗的重要性在于医者必须干预真实的生命,而这些生命一定带有形形色色的特征及其各色各样的不适。知识存在于社会中,追踪“社会中的知识的生命”,可以为人类学和人文科学乃至注重实践的医疗相关人员提出许多有趣的哲学和实践层面的问题。

  • 标签: 医学 民族医药 文化人类学 民族志
  • 简介:目前关于中国在非投资的研究呈现为西方中心主义、以中国为中心、全球体系三类视角的叙事格局,而有关非洲本土历史的视角较少。为此,本文基于坦桑尼亚一家中资企业及所在剑麻产业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了该公司的运作逻辑中受到的当地剑麻发展历史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国资本"走出去"的过程也是嵌入东道国当地历史的过程,中国资本延续了坦桑尼亚剑麻产业百年来形成的基本范式,体现在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劳动力短缺的应对和资本的积累方式三个维度。虽然中国资本带来了一些新的元素,但没有结构性改变,因为坦桑尼亚剑麻产业基本范式的背后是始于殖民时期并一直持续的西方国家主导下的"中心—外围"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 标签: 中国资本 走出去 运作逻辑 嵌入 非洲历史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于2006年5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60余万字。这是广西师范大学唐仁郭、钱宗范、王昶、陈雄章等十多位学者10年集体研究的结晶,是继1997年出版的《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和2005年出版的《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之后,广西师范大学宗法文化研究团队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的又一部力作。综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主要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 制度研究 宗法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发行 文化研究
  • 简介: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 标签: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民族理论 民族发展规律
  • 简介:杨汉先生长在20世纪初贵州西北部一个自称"阿卯"的苗族族群中。他关于贵州西部苗族历史文化的民族志书写,应放在民国年间政府构建现代国族体制的历史脉络中来分析,将之理解为中国西南部土著族群争取国家确认他们的民族身份和政治地位的一项努力。他既借用近代民族研究论述中"苗族"这个类别来争取政治确认,又根据土著文化和丰富的口头历史传说来重新定义"苗族",使之有别于现代国族建构的历史叙事框架。杨汉先的经历和著述,为我们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体制,提供了一个边疆土著族群的特殊视角和一批崭新的素材。

  • 标签: 国族建构 他者表述 苗族身份认同 文化挪用 政治确认
  • 简介:本文基于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计算,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对各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过度集聚的负向作用,这一过度集聚带来的区域内产品同质化以及过度竞争减缓了产业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繁荣。进一步的分样本检验则表明,过度集聚现象主要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产业集聚程度并未饱和。此外,在金融保险、房地产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都普遍存在产业过度集聚现象。本文研究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过度集聚所产生的负向外溢效应提供了实证经验,也为我国如何应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过度集聚、缓解产业集聚拥挤效应以及如何稳定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产业集聚 溢出效应 地方经济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 过度集聚
  • 简介:就“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主题,学者们各抒己见,认为中国人类学要有自己对于田野材料的理论提升即“话语权”,就必须做好研究,进行系统的学科建设,以及跨学科整合。

  • 标签: 人类学 中国话语 文本 对话
  • 简介:2007年10月13日,由中国现代哲学学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及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70余位中国现代哲学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学术研讨会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现代 哲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