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正>诸位贵宾、学者、女士、先生:曲阜是古代圣人兼儒学宗师孔子的故乡,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学者在这里聚于一堂,讨论儒学,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我能参与盛会,感到非常荣幸。这次讨论会的主题,是《儒学及其演变与影响》。诸位研究儒学的卓越学人,在往后的几天里,必将针对这个主题,发挥高见。在这里,我只想以一个儒学的学习者身份,来谈谈个人对儒学的两点认识,向诸位讨教。

  • 标签: 儒学 孔子 儒家思想 互相尊重 圣人 道德修养
  • 简介:2014年1月24—25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法国国际哲学学院、巴黎东大学(原第十二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方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赵林、吴根友、郝长墀教授,武汉大学外语学院的吴泓缈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的姜丹丹教授出席会议。

  • 标签: 哲学思想 学术研讨会 “启蒙” 大学哲学 外语学院 中欧
  • 简介:<正>在近年来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热潮中,迎来了累累硕果。齐鲁书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丛书”中的《洛学源流》一书,就是这批硕果中之一种。徐远和同志所著《洛学源流》一书,从我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的宏观高度去探讨和论述作为理学主干之一的“洛学”的形成和它的源流。作者明确地指出,“理学”是社会时代的思潮,理学的形成过程就是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复兴的历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也可看作是唐宋时代经学更

  • 标签: 洛学源流 形成过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理学 思想研究 我国古代
  • 简介:以文化范式批判为切入口所建构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尽管因认识到只有经过文化范式中介过的客观现实才可能对现实的个人起作用,因而表现出了一定的深刻性,但由于其没有追问具体的文化范式的来源等问题,因而在学理逻辑上依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经验主义的学术思路由于只看到了经济事实的物质存在形式而没有看到其社会存在形式,因而始终无法跟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相比肩。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觉,不仅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术思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前提条件。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自觉 学术意义 社会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简介:11月15~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媒体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就“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伦理与道德资本”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理路与方向进行了反思。

  • 标签: 经济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专业委员会
  • 简介: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美学教研室主办。包括国际美学协会主席、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在内的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会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致开幕辞。与会学者就“艺术哲学在当代面临艺术实践的强烈冲击”这种现状,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阐发了艺术哲学与当代社会的多维关联。研讨会聚焦的另一主题是艺术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及审美经验的关联。

  • 标签: 艺术哲学 学术研讨会 大学哲学 中国传统思想 专家学者 艺术实践
  • 简介:12月27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主持会议。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逢先知分别作了大会发言。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学术研讨会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书记处
  • 简介:1月12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阐释研究”课题组,以及北京工业大学“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探究”课题组等共同举办。来自台湾辅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中心、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大学、广州大学、《世界林业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等20余家单位的40多名环境哲学及伦理学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伦理范式 和谐社会 学术研讨会 生态 阐释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简介:9月20—24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课题组主办,东南大学“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60余篇。

  • 标签: 公民道德 学术交流会 现代文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际 当代中国
  • 简介:6月29—30日在吉林松原召开,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社会发展”、“马克思哲学与哲学的未来”,以及“马克思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学哲学 学术研讨会 马克思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吉林大学
  • 简介:2013年1月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办,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会议并致辞。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邓纯东致辞,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负责人金民卿研究员作主题演讲。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李晓兵教授等先后发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术论坛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党组副书记
  • 简介:7月26—27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梦”的含义、特征与理论渊源,儒家思想与“中国梦”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学者认为,真正的“中国梦”应该是古今中国人共同的梦,既有超越性又有现实性,是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统一的科学表达,其现实形态是中国模式。

  • 标签: 中国梦 学术研讨会 儒家文化 当代中国人 中共中央党校 专家学者
  • 简介:5月18—19日在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召开,由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主办,重庆华严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和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协办。会议主题为“缘起与创造”。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理事长、华岩寺方丈、重庆佛学院常务副院长道坚法师,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王忠欣博士,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主编崔明晨,湖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文国,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山东大学刘新利教授,普陀山佛教协会惟海法师等3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会议由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杨玉辉教授主持。

  • 标签: 普陀山佛教协会 基督教 学术研讨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10月8~12日在夏威夷大学召开,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和东西方中心共同举办。本次会议是“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2013年7月在韩国成立)成立后的首次会议。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商讨经由儒学思想和价值影响与塑造的世界文化新秩序建立的可能性。

  • 标签: 世界文化 儒学价值 文化秩序 国际学术会议 夏威夷大学 文化研究
  • 简介:在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大力关怀、支持下,在国家教育部社政司的直接指导下,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及中国周易学会协办的本次“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已顺利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

  • 标签: 易学 中国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周易 圆满 经学
  • 简介:张康之教授的《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一书,立足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合作治理的思想主张。在具体的分析和论证中,该书的空间分析方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法论转向,对理解公共治理的状况和行政伦理的生态具有重要的启示。从空间的维度对政府演变的理想类型进行解读,可以建构一套清晰而连贯的分析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框架。合作治理的主张是方向性的和原则性的,还需要更多理论上的深化和完善。这也应当成为推动治理变革的思想工具,促进合作治理的普遍实现。

  • 标签: 后工业社会 合作治理 空间 行政伦理
  • 简介: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因其内在的属性冲突而面临着民主赤字的批评,引发了合法性危机。以行政法理论视之,建立“参与式立法模式”,并通过利害相关方权利的明确、实施信息公开程序、确立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专家理性与问责机制,是矫正国际非政府组织合法性危机的可行途径。

  • 标签: 行政法 国际非政府组织 合法性 危机 矫正
  • 简介:汉唐典籍如《说文》《初学记》等征引《逸论语》五则,自王应麟、朱彝尊以来,皆以其为《齐论语》之《问玉》篇,"问王"为"问玉"之误,已成定论。因其内容、体制与二十篇不同,为张禹所删。《齐论》自班固之后未见典籍称引;现有文献皆无其进入东汉以后传承情况之记录;郑玄校定《张侯论》,参考《古文论语》,并未参考《齐论》,学术史上"考之《齐》《古》"之说有误。考虑到著录《齐论》的《汉书·艺文志》实出于刘歆《七略》,而许慎引《齐论·问玉》时已称之为《逸论语》,可以判断《齐论》的亡佚时间当在刘歆之后、许慎之前。许慎编纂《说文》,采用《逸论语》,并未全部注明出处,这有助于我们对《说文》编纂与内容来源的认识。

  • 标签: 《逸论语》 《齐论语》 《问玉》 《说文》 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