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癫痫患者采用托吡酯与戊酸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58例小儿癫痫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9例,采用单一托吡酯治疗,联合组为29例,予以托吡酯与戊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分析并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1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9%),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将托吡酯与戊酸治疗手段相结合,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小儿癫痫 托吡酯 丙戊酸钠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戊酸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躁狂症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戊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吡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G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G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CG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戊酸可有效治疗躁狂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躁狂症 托吡酯 丙戊酸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癫痫的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观察的方法将6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癫痫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予戊酸口服,治疗组38例在戊酸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涤痰汤加减治疗。以6个月为1疗程。观察症状控制情况,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 标签: 癫痫 涤痰汤 丙戊酸钠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在 脑卒中后癫痫治疗 中 联用 戊酸、 左乙拉西坦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研究的前瞻性原则,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基础治疗后, 对照组口服 戊酸,观察组联用 戊酸、 左乙拉西坦,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癫痫发作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有效缓解癫痫发作,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治疗 脑卒中后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戊酸注射液治疗颞叶癫痫CT影像改变情况,总结相关临床诊断经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10月~2012年5月的73例颞叶癫痫患者,随机分成抗癫痫药预防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术后按规则应用戊酸注射液1200mg/d,50mg/小时持续泵入;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常规术后处理,不用戊酸注射液治疗,对术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T颅脑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两组患者治疗后经CT颅脑扫描,观察组患者的低代谢区改善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颅脑扫描能够清晰显示颞叶癫痫患者治疗后的病灶改善情况,为戊酸注射液治疗颞叶癫痫效果观察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广泛的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颞叶癫痫 丙戊酸钠注射液 CT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均为36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常规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未存在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中采用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增加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整体效果较为理想,推广性较好。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 癫痫
  • 简介:戊酸化学名为2-丙基戊酸,分子量为166.2。外观为白色,无臭,结晶状,可溶于水的粉末。DEPACON为戊酸注射剂,每支5mL,每mL含100mg戊酸,0.40mg依地酸二钠。

  • 标签: 丙戊酸钠注射剂 INJECTION SODIUM 注射液 PDR 依地酸二钠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戊酸、西比灵治疗儿童偏头痛疗效,选择120例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镇痛、镇静及调节植物神经等治疗,治疗组60例仅用戊酸,剂量为20mg·kg-1·d-1,分3次服,西比灵5mg,每晚服1次,15天为一疗程。疗效标准以半年内症状减轻为有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68.3%,两组经统计学秩和检验,μ=2.088,P<0.05,说明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标签: 丙戊酸钠 西比灵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研究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2例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戊酸结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戊酸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81例癫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6%;对照组81例癫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联合拉莫三嗪对于癫痫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药治疗,在治疗前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将来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对癫痫病患者的控制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将患者的痛苦减轻。

  • 标签: 神经内科 癫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88例、2015年12月30日-2017年1月28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戊酸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相关炎症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相关炎症指标情况比较中,与对照组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后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癫痫治疗中戊酸、左乙拉西坦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66例,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戊酸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0.91%(30/33)与对照组84.85%(2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9.09%(3/33)与对照组12.12%(4/33),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癫痫患儿治疗中,左乙拉西坦、戊酸应用下均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癫痫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戊酸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8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8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癫痫患儿,治疗方式不同,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于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于戊酸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S100β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强直阵挛性发作、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发作以及肌阵挛性发作频率均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效率无差异,P>0.05,但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针对癫痫患儿分别给予戊酸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相当,但左乙拉西坦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安全性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小儿癫痫 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海人酸癫痫动物模型并给予戊酸治疗,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置于立体定向仪上,于右侧海马注射海人酸制备大鼠癫痫模型.根据癫痫发作病程,随机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慢性期等实验组;另设戊酸治疗组,分别于海人酸注射后24h和自发性癫痫出现后给予戊酸治疗.在实验过程中以视频录像监测大鼠症状的改变,深部脑电图观察癫痫的病理过程及戊酸治疗前后脑电活动的改变.组织切片经Nissl和Timm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苔藓状纤维发芽.结果(1)电生理学改变:海人酸注射后数分钟大鼠即出现癫痫发作并呈现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等病变过程.脑电图于急性期和慢性期均表现为典型的癫痫发作电活动及发作间期表现.(2)病理学改变:海马神经元死亡主要出现在急性期,以实验侧CA3、CA4区最为明显,齿状回无明显神经元缺失.Timm染色显示从静止期开始出现苔藓状纤维发芽并进行性增加.(3)戊酸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变:早期应用戊酸治疗可抑制癫痫发作及其症状的发展;出现自发性癫痫后戊酸的治疗效果欠佳,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结论海人酸模型是模拟人类颞叶癫痫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早期戊酸治疗效果较好,否则不能有效控制癫痫.

  • 标签: 颞叶癫痫 丙戊酸钠 药物治疗 动物模型 海人酸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戊酸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脑炎继发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卡马西平联合戊酸组)、B组(单纯卡马西平组)、C组(单纯戊酸组)各42例。三组患者均药物治疗1年,通过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B组为66.7%,C组为64.3%,三组患者疗效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患者发生率虽较B组及C组患者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戊酸治疗脑炎继发性癫痫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可,较单纯单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脑炎继发癫痫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戊酸治疗,观察组采用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后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齐拉西酮联合戊酸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本中心就诊治疗的5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戊酸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YMRS和CGI-S-BP的得分均逐渐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异显著(P<0.05);且在不同的治疗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疗效方面,两组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在安全性上,观察组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给予齐拉西酮联合戊酸进行治疗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能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齐拉西酮 联合 丙戊酸钠 双相障碍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