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辅助戊酸治疗急性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9例急性躁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戊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喹硫平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本组治疗,观察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多在患者可耐受程度内,不影响治疗。结论采用喹硫平辅助a戊酸治疗急性躁狂症,其疗效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丙戊酸钠 急性躁狂症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1例合用美罗培南与戊酸导致癫痫发作的案例,回顾两者相互作用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建议。

  • 标签: 美罗培南 丙戊酸钠 相互作用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托吡酯联合戊酸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 2018年 3月 -2019年 11月,我院所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 80例,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前 40例为对比组,后 40例为研究组,对比组使用戊酸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托吡酯联合戊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00%)明显低于对比组( 22.50%),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要低于对比组, BMI 指数、瘦素 /脂联素指标皆高于对比组, P< 0.05。结论:使用托吡酯联合戊酸治疗小儿癫痫,能够减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可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并有效的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提高体质量指数、瘦素 /脂联素指标等,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托吡酯 丙戊酸钠 小儿癫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戊酸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戊酸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0%(41/5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40/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均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儿童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卡马西平联合戊酸对早期癫痫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早期癫痫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联合戊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1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癫痫的治疗中,使用卡马西平联合戊酸的方法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

  • 标签: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早期癫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戊酸在预防颅脑手术术后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颅脑外伤手术治疗干预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加苯巴比妥钠组)6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戊酸组)6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总癫痫发作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总癫痫发作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戊酸在预防颅脑手术术后癫痫中的效果相对较好,且安全性也相对高于苯巴比妥钠,应用价值即相对更高。

  • 标签: 丙戊酸钠 预防 颅脑外伤术后癫痫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戊酸(VAP)联合甲强龙(MP)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VAP组、MP组和VAP+MP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再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2个亚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不做SCI处理,其余4组均采用改良Allen法进行大鼠SCI模型制备。假手术组、SCI组术后30 min、6 h、8 h和24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剂量为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VAP组:分别于术后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VAP(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VAP,持续28 d;MP组:分别于术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MP(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VAP+MP组:分别于术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MP(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VAP(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VAP,持续28 d。选取各组A亚组大鼠:术后第1、3、7、14、28天,分别采用脊髓损伤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标准和改良Rivlin斜板试验评价SCI后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取各组B亚组大鼠:术后第7天手术切取SCI区域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变化,Nissl染色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情况并计算凋亡运动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因子(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1)组内比较: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术后第1、3、7、14、28天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I组、VAP组、MP组、VAP +MP组术后不同时间点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明显降低,但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SCI后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的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高于SCI组,VAP+MP组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高于VAP组、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假手术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SCI组脊髓组织可见脊髓灰质出现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浸润,细胞出血、水肿,运动神经元坏死、凋亡明显;VAP组、MP组、VAP+MP组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可见出血水肿显著减轻,炎性细胞因子浸润显著减少,运动神经元溶解、凋亡减轻,其中VAP+MP组效果更加显著。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脊髓空洞面积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脊髓空洞面积均明显小于SCI组,VAP+MP组脊髓空洞面积均小于VAP组和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Nissl染色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大鼠脊髓组织正常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少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正常运动神经元数目均高于SCI组,VAP+MP组正常运动神经元数目均高于VAP组、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IL-1β表达情况:SCI组、VAP组、MP组、VAP+M组TNF-α、IL-1β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TNF-α、IL-1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CI组,VAP+MP组TNF-α、IL-1β表达明显低于VAP组和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Western blot法测试大鼠脊髓组织中凋亡蛋白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与SCI组比较,VAP组、MP组、VAP+MP组Bcl-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VAP+MP组Bcl-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VAP组、MP组,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VAP组、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AP联合MP能够显著改善大鼠SCI后神经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炎性反应、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和减少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脊髓损伤 炎症反应 运动神经元 丙戊酸钠 甲强龙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凋亡蛋白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癫痫患者应用戊酸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就诊的82例老年癫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41例/组,对照组执行托吡酯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戊酸缓释片治疗,将两组老年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6个月发作次数、持续发作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言语智商评分、操作智商评分和全量表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病症改善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应用戊酸缓释片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成效,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癫痫 丙戊酸钠缓释片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戊酸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进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 106 例老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 53 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戊酸缓释片治疗,对比 2 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72.22% 及 94.34% 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显著, 2 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即 P < 0.05 );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5.09% 及 1.89% 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显著, 2 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即 P < 0.05 )。 结论 老年癫痫患者实行戊酸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强的用药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钠缓释片 老年癫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癫痫应用戊酸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间治疗的小儿癫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60例,观察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戊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中的异性烯醇化酶水平(NSE)和S100B的情况并进行比较。根据癫痫患儿临床症状发作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控制19例,显效30例,无效3例,对照组60例患儿控制13例,显效31例,无效6例,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SE和和S100B水平比较无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NSE和和S100B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癫痫患儿在临床药物选择上可选用戊酸和左乙拉西坦,患者经过对应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效果基本一致,但在脑神经保护上左乙拉西坦的效果更佳。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小儿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戊酸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患儿147例分别使用托吡酯、戊酸、托吡酯联合戊酸3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戊酸组的总有效率仅为呢71.42%,托吡酯组为79.59%,联合组为87.76%。总体来说联合组总治疗效率相比于另外两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三组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数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戊酸联合治疗小儿癫痫对患儿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托吡酯或戊酸单一临床用药,且在治愈过后患儿对于药物的依赖程度较弱,临床耐受性良好,值得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癫痫 托吡酯 丙戊酸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戊酸联合喹硫平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2019年 2月 -2019年 12月期间来我院精神科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114例,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 57名患者采用常规戊酸治疗方案,实验组 57名患者则在治疗中联合应用戊酸和喹硫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77%,低于常规组的 19.30%;实验组中总的治疗有效率为 96.4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 80.70%( P< 0.05)。结论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戊酸和喹硫平这两种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戊酸联合喹硫平可以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丙戊酸钠 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在癫痫患者中应用戊酸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0.3-2012.12月份收治到的癫痫患者53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对患者应用到苯妥英钠进行治疗,而实验组中患者应用到戊酸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了这两组患者的实际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戊酸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情感障碍患者 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 44)和对照组( n= 44),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戊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戊酸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倍克 -范拉森躁狂量表( BRMS)评分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AMD和 BRM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戊酸联合奥氮平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精神躁狂、抑郁情况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钠,奥氮平,双相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戊酸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就诊的小儿癫痫患儿共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癫痫1组和癫痫2组各33例,癫痫1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2组给予戊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戊酸治疗的癫痫2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癫痫1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93.94%VS69.70%,P<0.05);癫痫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癫痫1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4.24%VS6.06%,P>0.05)。结论戊酸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戊酸的临床疗效更好,但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更高,两种药物均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小儿癫痫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