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病情复杂,术后结石残留率、复发率高,反复多次手术。在病程晚期可并发终末期胆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肝取石手术逐渐在临床开展,但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影响推广和普及。本指南对近年来肝取石手术做了详尽的总结,并提出治疗的推荐意见,旨在规范开展肝取石手术,为肝胆管结石微创取石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 标签: 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 治疗 经皮经肝取石 胆道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阴道超声(TVS)与腹部超声(TAS)诊断子宫腺肌病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研究对象为本院体检的7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实施TVS及TAS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TVS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率为71.4%,误诊率2.9%,漏诊率25.7%。TAS诊断结果分别为准确率84.3%、误诊率2.9%,漏诊率12.9%。TVS+TAS诊断结果为准确率95.7%、误诊率2.9%,漏诊率1.4%。TAS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高于TVS,漏诊率低于TVS(P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6例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19年3月-2020年4月。136例患者依次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和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参照标准,比较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应用腹部超声检查和单纯应用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超声检查与联合检查的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腹部超声检查和单纯应用阴道超声检查,P

  • 标签:     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超声 子宫腺肌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1.12本院收治病理明确诊断是子宫腺肌病共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后采取经阴道超声开展检查,比较单纯+阴道超声的疾病确诊率、动脉搏动及阻力指数和血流量情况。结果 +阴道超声确诊率高于超声,漏诊率低于超声(P<0.05)。+阴道超声的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高于超声,血流量低于超声,(P<0.05)。结论 阴道超声能提升子宫腺肌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出现,给疾病诊疗提供出准确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子宫腺肌病 确诊率
  • 简介: 摘要:目的:对比休克患者外周测血糖值和抽血气值,分析两种血糖测定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休克患者,同时行经外周测血糖值和抽血气值测血糖值,对比两种方法最终的测定结果,计算相关系数。结果:抽血气测定的血糖水平低于外周测定的血糖水平,p

  • 标签: 休克 血糖值 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就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卵巢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卵巢瘤样病变患者展开,分别予以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及腹部+阴部超声检查。结果:相应检查落实后,参照病理结果,均获取了一定的检出率,相较于单一腹部超声,单一阴道超声诊断情况更优,但呈现的差异不大(P>0.05);与单一腹部、阴道超声相比,联合应用腹部及阴道超声检查后,检出率更高,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卵巢瘤样病变的诊断中,腹部与阴道超声的联合应用价值明显,有利于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超声 卵巢瘤样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别采用阴道与腹部超声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综合对比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意义。结果 对比发现无论是阴道超声检查还是腹部超声检查,均有一定的漏检率,而两种超声检测渠道的联合应用则能够保证子宫腺肌症检出率达到100%。(P<0.05)结论 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症中的检测效率要高于腹部检测效率,而两种检测方式的联合应用能够保证零漏检率,阴道与腹部超声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联合诊断价值 子宫腺肌症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会阴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孕妇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疑似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为对象。均接受会阴及阴道超声检查,分析二者诊断价值。结果  联合检测的准确度高于阴道超声、会阴超声(P

  • 标签: 经会阴超声 经阴道超声 孕妇宫颈机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妇科门诊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干预,对照组行腹部超声检查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确诊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观察组清晰度(99.52%)明显高于对照组(90.61%),观察组临床分型优于对照组, P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子宫内膜 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 法  选取10例肝脓肿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1年6月-2022年6月,均实施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降钙素原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护理前,P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 肝脓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乳糜(congenital chylous ascites,CCA)的围产期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20例CCA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围产期处理及预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儿中孤立性和非孤立性CCA各10例。孤立性CCA患儿中,7例通过保守治疗治愈,3例接受手术治疗但手术疗效欠佳,术后继续保守治疗治愈。非孤立性CCA患儿中,1 例伴发宫内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合并肠旋转不良、5例合并双侧乳糜胸。非孤立性CCA患儿除了使用针对乳糜的保守治疗措施外,还分别针对合并症行抗病毒治疗、肠旋转不良矫正术、宫内/外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8例孕30周前发现腹水的患儿(孤立性和非孤立性CCA各4例)中仅有1例接受了手术干预。住院期间,3例孤立性CCA患儿和2例非孤立性CCA患儿发生了严重感染,抗感染治疗均得到控制。随访至中位月龄29个月(15~82个月),除宫内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2岁时诊断耳聋外,其余患儿均未见异常。结论大部分孤立性CCA患儿保守治疗有效,预后较好。非孤立性CCA的治疗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其合并症。发病胎龄可能并非CCA的预后指标。

  • 标签: 乳糜性腹水 保守治疗 预后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产后直肌分离(D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产检并最终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指测法和腹部高频超声进行DRA程度检测,统计DRA发生情况,分析腹部超声与指测法对于DRA的诊断效能差异,比较DRA产妇与非DRA产妇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直肌间隔距离超声检测数值差异。结果全部产妇中DRA总体发生率为57.67%(173/300);经产妇DRA发生率[73.38%(102/139)]显著高于初产妇[44.10%(71/160)](χ2=26.20,P < 0.001);剖宫产分娩产妇DRA发生率[68.52%(74/108)]显著高于阴道分娩产妇[51.56%(99/192)](χ2=8.14,P=0.004)。腹部超声检查对于DR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99.42%、98.42%、99.00%)均显著高于指测法检测(80.35%、85.04%、82.33%)(χ2=34.61、15.00、49.23,均P < 0.001)。DRA产妇孕36周和产后2周不同位置直肌间隔距离均显著小于非DRA产妇(t=5.17~7.46,均P < 0.00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于产后DRA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直肌 超声检查 分娩 剖宫产术 早期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16 203例腹腔镜手术中84例中转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中转开患者选取2例单纯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对照匹配,将患者分为中转开组(84例)和对照组(168例),并分析腹腔镜中转开影响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的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病例对照设计的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率0.52%(84/16 203)。84例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手术原因依次为:盆腔粘连50.0%(42/84),未预计恶性肿瘤19.0%(16/84),肿瘤过大或形态、位置特殊14.3%(12/84),止血困难7.1%(6/84),子宫肌瘤多发3.5%(3/84),需同时行外科手术3.5%(3/84),膀胱损伤1.2%(1/84),术中发生皮下气肿1.2%(1/84)。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疾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转开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36.9%(31/84)、盆腹腔手术史占比60.7%(51/84)高于对照组[20.8%(35/84)、30.6%(51/84)](χ2=7.482、21.42,P=0.006)。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史(OR=3.979,95%CI 2.010~7.874,P<0.001)、甲状腺病史(OR=15.333,95%CI 1.087~216.346,P=0.005)增加中转开风险;高血压病史(OR=0.203,95%CI 0.067~0.622,P=0.005)降低中转开风险。进一步分析哪种手术类型影响中转开,发现剖宫产术(OR=2.105,95%CI 1.109~4.351,P=0.044)、子宫肌瘤剔除术(OR=11.605,95%CI 3.306~40.735,P<0.001)、卵巢囊肿剥除术(OR=7.914,95%CI 2.157~21.037,P=0.002)对中转开有影响。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的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手术史、甲状腺病史是中转开的危险因素,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导致中转开的重要因素。术前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临床术式,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门侧肝脏切除手术处理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肝门侧肝脏切除手术治疗的8例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行ⅣB段部分切除5例,ⅣB段+Ⅴ段部分切除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住院死亡,1例出现膈下感染、腹腔积液,积极抗感染治疗和腹腔穿刺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时间5~90个月,所有患者疗效评估均为优。术后胆管造影及MRI复查未见肝内胆管狭窄。结论肝门侧肝脏切除可充分显露一、二级胆管,有效处理复杂的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建立通畅的胆肠引流通路。

  • 标签: 胆管 医源性疾病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疝气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56例小儿疝气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疝修补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等方面效果都比对照组显著,两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纹小切口手术方法对小儿疝气进行治疗的时候,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在临床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腹纹小切口手术 疝气 疗效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开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妇科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分析两组手术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隧道病害问题日益凸显,主要病害问题为现浇衬砌结构开裂、破损掉块、仰拱上浮及翻浆、冒泥等,很多隧道带病开通、带病运营,因此,衬砌结构的的质量控制成为隧道建设的重点。随着交通网络向边缘地区延伸,隧道修建越来越多,对隧道的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隧道衬砌结构。隧道衬砌结构正以快速、高效、安全、绿色理念为导向,其设计和施工逐渐成为行业的新课题,相较于传统现浇衬砌结构,装配式衬砌结构具备施工标准化、质量容易控制、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等优点。

  • 标签: 公路隧道 鱼腹式预制拼装 仰拱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电刺激治疗产后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VIP)、知网(CNKI)和万方(WanFang Data)),搜集关于产后直肌分离电刺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数据库的检索时间都是从建立之日起到2021年12月31日止。选择了两位研究员,分别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纳入的文献,然后使用 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共有17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组治疗产后直肌分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5.01,95%CI(3.64,6.89),p﹤0.00001];电刺激治疗后缩短产后直肌分离距离优于对照组[MD=1.92,95%CI(1.36,2.48),p﹤0.00001]。结论 电刺激治疗产后直肌分离明显有效,并且可以缩短产后直肌分离的距离。

  • 标签: 电刺激 产后腹直肌分离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透患者的膳食结构情况。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5例老年组(≥60岁)与25例非老年组(<60岁),测定或计算不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血红白蛋(HB)、前白蛋白(PA)、铁转蛋白(TF)、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结果:老年组透患者体重、血白蛋白(ALB)、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透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非老年透患者,老年透患者营养学指标均要更低,即体现其蛋白摄入比例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强老年透患者的营养支持,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同年龄 腹透 膳食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透患者的膳食结构情况。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5例老年组(≥60岁)与25例非老年组(<60岁),测定或计算不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血红白蛋(HB)、前白蛋白(PA)、铁转蛋白(TF)、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结果:老年组透患者体重、血白蛋白(ALB)、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透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非老年透患者,老年透患者营养学指标均要更低,即体现其蛋白摄入比例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强老年透患者的营养支持,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同年龄 腹透 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