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合理用药情况。方法:自2021.1-2021.12期间统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前来我院就诊的180例病人进行调研,以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病人抗生合理应用情况。结果:联合用药者为102例、联合用药率为102/180(56.67%);单一用药者为78例、单一用药率为78/102(76.47%)。联合用药不合理共计5例,构成比为5/180(2.78%),单一用药不合理共计4例,构成比为4/78(5.13%)。联合用药不合理共计5例,其中因用药剂量不合理者/3例、构成比为60%;因用药时间不合理者2例、构成比为40%。单一用药不合理共计4例,其中因用药剂量不合理者/3例、构成比为75%;因用药时间不合理者1例、构成比为15%。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治疗中,抗生合理应用率较高,但仍需要增加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在药店的经营中,抗生属于常见的处方药,为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应在药店经营当中充分落实凭处方销售的管理实践,确保抗生销售路径更具规范性与严谨性。现针对凭处方销售抗生的现况进行阐述,对综合药店运营管理情况及抗生的销售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药店管理 处方销售 抗生素 对策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择12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分析抗生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抗生使用种类。结果:122例患者抗生合理用药的有43例,抗生使用种类包括: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滥用的情况较为严重,存在不对症的治疗,因此需要一定的干预,以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生素 合理用药 急性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5例接受肝动脉灌注抗生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此5例患者无法进行经皮穿刺引流并且对静脉注射抗生治疗无效。应用介入手术操作将剪短的溶栓导管插入肝动脉并固定,同时给予持续全身肝素化。将抗生通过溶栓导管泵入。药物均选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剂量和频率参考体静脉给药。5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平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3 d,平均动脉置管灌注时间为9 d。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经肝动脉灌注抗生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有效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上应用酪酸梭菌联合抗生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相同疗程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有效率82.00%(41/50),观察组的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酪酸梭菌 抗生素 保守治疗 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生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抗生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药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使用随机表数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药物进行治疗,B组使用沙星抗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治疗效果、痊愈时间、药物治疗费用情况。结果:B组痊愈时间比A组短(P<0.05);B组药物治疗费用比对照组少(P<0.05);B组治疗率比A组高,但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低(P>0.05)。结论:沙星类药物与头孢类药物在临床上治疗效果相似,但是沙星类药物治疗时间比头孢类药物快,而且安全系数高,花销少,在临床中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重要意义,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中,分析预防性应用抗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在结束手术之后使用抗生药物,观察组产妇进行预防性抗生的应用。结果:相比于对照组产妇来说,观察组产妇感染的发生概率更低,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的概率整体更高,观察组产妇的体温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结论:产妇在实际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相比于手术后应用抗生的方式来说,采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的方式有着更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产妇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术后的感染率。

  • 标签: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剖宫产 手术中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生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抗生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抗生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WBC(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CPI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不良反应(药物过敏、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CRP、CPIS评分、心率、呼吸频率、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CRP、CPIS评分、心率、呼吸频率、PaO2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通过抗生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治疗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β-内酰胺类抗生中的聚合物杂质易诱发过敏反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聚合物杂质结构、反应机理认识加深,聚合物杂质的质控理论由总量控制转为对指针性聚合物杂质进行精准控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探讨了头孢菌素类抗生聚合物杂质质控的分析方法、结构研究的进展,提出了仍需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 聚合物杂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抗生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均使用抗生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21例,分析不同抗生的使用情况与时间效应。结果:针对伴有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儿治疗中,使用率最高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7.50%),治愈时间最短的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时间最长的为头孢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儿治疗中,使用率最高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4.15%),治疗时间最短的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时间最长的为头孢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能够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与合并的发生率。

  • 标签: 抗生素 新生儿肺炎 时间效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医师对抗生合理应用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卫生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疾病患者60例。将我社区卫生院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时使用抗生的频率和用药情况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根据对2021年间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疾病患者病例分析,呼吸内科对于抗生的使用频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的情况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对于不合理的抗生使用情况出现下降趋势。  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来说,使用抗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法,但是由于使用抗生的方式中存在问题,所以应该对其在疾病的治疗上的使用作出规范,通过合理的抗生使用方法去提高对于呼吸疾病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不当的现象出现。

  • 标签: [] 呼吸内科 抗生素 合理应用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02/2020-08月在某院儿科住院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AAD将患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患儿AAD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纳入的231例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共有58例(25.11%)患儿出现AA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0.685,95%CI:0.480~0.979)为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的保护性因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天(OR=1.435,95%CI:1.018~2.022)、二联用药(OR=1.468,95%CI:1.036~2.081),三联用药(OR=1.379,95%CI:1.021~1.86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1.505,95%CI:1.096~2.068)及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OR=1.429,95%CI:1.018~2.006)为危险因素(P

  • 标签: 住院患儿 抗生素 相关性腹泻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实施药物管理对于不良反应的合理应用的改善效能。方法:研究样本,将我院2020年1—12月未实施抗生管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药学干预对支气管肺炎抗生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84例支气管肺炎患者,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2例,行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42例,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抗生费用、抗生疗程、住院时间和用药合理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L1]0.05)。 结论 在给予支气管肺炎患者抗生治疗时引入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合理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处方中抗生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搜集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门诊收治的6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处方资料,统计不同年龄患儿使用的抗生类型,并对其中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有562例,占比82.65%,使用抗生的患儿有584例,占比85.89%;使用抗生的584例患儿中,口服用药有316例,占比54.11%,静脉滴注用药有268例,占比45.89%;年龄越大的患儿使用抗生频率明显更高,以头孢类抗生使用率最高,占比达到61.30%(358/584);统计发现不合理药方共计42.12%(246/584),主要不合理情况为给药途径不当21.40%(125/584)、无使用指征11.99%(70/584)。结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处方中抗生的使用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多出现给药途径不当以及无使用指征等不合理行为,临床应加强对使用儿童抗生的监管力度,提升儿童使用抗生的合理性。

  • 标签: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在新生儿肺炎治疗的时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8-2021.8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对全部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抗生在新生儿肺炎治疗的应用效果,对不同抗生治疗及不同治疗药物的时效性进行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记录。结果:  新生儿肺炎治疗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等,其中两种药物联合用药病例较多。对时效性进行分析,单一采用青霉素药物使用时间最短,和头孢类药物、联合用药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采用抗生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单一采用抗生治疗与联合用药治疗的时效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单一采用头孢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不建议选择。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抗生素 治疗效果 时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的病患应用抗生降阶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我院根据随机方式将病患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性抗生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抗生降阶梯治疗。分别比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57%,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经比对两组之间差异很大,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 重症肺炎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在头孢类抗生合理使用中采取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收治的90例需要使用头孢类抗生进行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常规组45例为常规服务方法,探究组45例为临床药学服务方法,对比不同研究方案的作用。结果:探究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11.11%低于常规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35.55%(P<0.05),探究组满意度95.55%高于常规组44.44%(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在头孢类抗生合理使用中可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药学服务 头孢类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病患期间,予以抗生阶梯疗法治疗的应用价值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诊治老年肺炎重症患者60例,参与研究,起始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将其依照用药方案,作为分组标准,研究组予以抗生阶梯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每组人数30例,分析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等。结果:研究组临床各项指标相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效果为(73.33%)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96.66%),组间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肺炎 老年患者 抗生素阶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