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郭磊

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周口市儿童医院)466000

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02/2020-08月在某院儿科住院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AAD将患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患儿AAD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纳入的231例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共有58例(25.11%)患儿出现AA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0.685,95%CI:0.480~0.979)为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的保护性因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天(OR=1.435,95%CI:1.018~2.022)、二联用药(OR=1.468,95%CI:1.036~2.081),三联用药(OR=1.379,95%CI:1.021~1.86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1.505,95%CI:1.096~2.068)及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OR=1.429,95%CI:1.018~2.006)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受患儿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联用、使用碳青霉烯类及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影响,临床上应注意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此类患儿AAD的发生率。

关键词: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影响因素;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02/2020-08月在某院儿科住院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年龄≤14岁;②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入院前已出现腹泻的患儿;②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③治疗过程中出现食物中毒、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腹泻者。本次调查的231例患儿中男性142例,女性89例;年龄3~14(7.11±2.08)岁;扁桃体Ⅰ度肿大48例,Ⅱ度肿大111例,Ⅲ度肿大72例,病程1~9(5.02±1.47)天。

1.2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的收集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文献报道中的因素;临床实践中发现的疑似影响因素;事先假设但尚未证实的因素;各指标间独立或具有一定关联性,但无直接因果关系者。收集患者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体质量/身高(m2);②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因素:使用时间、药物联用、药物种类;③疾病相关因素:病程、扁桃体肿胀程度、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水平、中性粒细胞分数。

AAD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AAD的相关标准进行:①入院前无腹泻症状,在入院后经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腹泻;②大便次数超过3次/d,并出现稀便、水样便等改变;③便常规检查示无或有少量的白细胞;④使用抗菌药物后检出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特殊病原菌或定植机会菌变为优势菌。根据有无AAD将患儿分为腹泻组(n=58)与非腹泻组(n=173)。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AD发生情况及其临床表现

本次纳入的231例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共有58例(25.11%)患儿出现AAD,其中51例患儿为轻症表现,主要以排大便次数增加至3~5次/d,呈糊状、蛋花状或稀便状,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均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另外7例患儿则表现较为严重,大便次数超过5次/d,有时可见有黏液便或膜状漂浮物,镜检可见有少量的白细胞、脂肪滴,并出现腹痛、脱水等表现,所有患儿经补液、蒙脱石散及微生态制剂治疗后腹泻均得到控制。

2.2AAD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泻组与非腹泻组患儿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联用、碳青霉烯类及大环内酯类使用CR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抗生素不仅能杀灭病原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益生菌的正常生长,致使患儿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会给病原菌的入侵提供条件,致使患儿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直接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化脓性扁桃体炎为儿科常见病,该病主要因化脓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致病菌感染所引起,抗菌药物为化脓性扁桃体炎住院患儿常用的治疗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纳入的231例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有58例(25.11%)患儿出现AAD,与相关研究结果接近。虽然本研究中患儿AAD多为轻症,但若对其危害认识不足或预防不当,同样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导致腹泻症状加重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对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预防AAD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肠道菌群的维持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一旦菌群环境失调,必将引发一系列疾病症状,只有选择合适的抑菌剂,必要时辅以生物疗法,保证有益菌的正常状态,才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中,应适当辅以微生态制剂治疗,这样可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同时也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参考文献

[1]李爱国,龚春华.183例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9,19(6):553-554.

[2]杨雪妹,吴允孚.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诊治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13(4):312-316.

[3]于春玲,成华.161例儿童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9,19(7):45-47.

[4]田红,胡立清,李小鸣.儿科病房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79例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9,30(4):774-776.

[5]袁彩君,张祎,付品佳.驻马店市某医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0,46(1):76-77,81

[6]樊婷.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