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激素替代冻融囊胚移植周期(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的阈值及最佳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激素替代冻融准备子宫内膜的2 825囊胚移植周期,以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连续变量五等分组法将患者分为Q1组(3.5~7.9 mm)、Q2组(8.0~8.9 mm)、Q3组(9.0~9.5 mm)、Q4组(9.6~10.7 mm)、Q5组(10.8~21.0 mm)5个亚组,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囊胚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以Q1组为对照组,调整混杂因素后,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Q1组,Q3和Q4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囊胚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阈值为9.6 mm,子宫内膜厚度<9.6 mm时,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3%(OR=1.23,95%CI=1.11~1.36),活产率提高21%(OR=1.21,95%CI=1.10~1.33),子宫内膜厚度超过阈值时,临床妊娠率增加不明显(OR=0.92,95%CI=0.84~1.02),而活产率呈下降趋势(OR=0.88,95%CI=0.81~0.96)。结论在囊胚HRT-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呈曲线关系,最佳子宫内膜厚度区间为9.0~11.0 mm。

  • 标签: 超声检查,经阴道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对中重度干眼及无干眼者IOL-Master 700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招募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干眼患者作为中重度干眼组,同期选取无干眼者作为无干眼组,每组各40例,均以右眼为试验眼。所有受试者分别于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前、点眼后5、10及15 min行IOL-Master 700生物测量,分析2个组玻璃酸钠点眼前后不同时间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变化。结果中重度干眼组CCT、K1和K2均大于无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干眼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后5 min和10 min,AL、CCT及IOL度数较点眼前增大,K1较点眼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点眼后5 min,17.5%(7/40)中重度干眼患者的IOL度数增大0.5 D。点眼后10 min,22.5%(9/40)的中重度患者IOL度数增大0.5 D或1.0 D。点眼后15 min,各IOL-Master测量参数与点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干眼组点眼后5 min AL和CCT较点眼前增大,IOL度数较点眼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点眼后10 min及15 min,AL和CCT较点眼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但IOL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后5~10 min IOL-Master生物测量中重度干眼患者IOL度数增大,点眼后5 min内无干眼者IOL度数减小,该结果对临床上IOL-Master的正确使用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干眼 人工泪液 白内障 IOL-Master 人工晶状体度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ntacam AXL测量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7年3—8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的拟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0例91眼,同一观察者分别采用Pentacam AXL与Lenstar LS900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和前房深度(ACD)。2种生物测量测量参数结果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Pentacam AXL与Lenstar LS900测量AL的平均值分别为(23.39±1.34)mm和(23.42±1.36)mm,平均角膜曲率(Km)值分别为(43.96±1.53)D和(44.00±1.51)D,ACD值分别为(2.89±0.38)mm和(2.88±0.37)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06、0.855、0.811),且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9、0.975、0.991,均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仪器对AL、Km、ACD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量AL和ACD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11~0.07 mm和-0.09~0.12 mm,测量Km的95%LoA为-0.70~0.62 D。结论Pentacam AXL可提供准确的IOL度数计算所需参数,与Lenstar LS90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AL及ACD参数可替换使用。

  • 标签: 白内障 眼轴 人工晶状体 生物测量 Pentaca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各参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诊断能力,并比较OCTA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8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POAG的患者54例95眼,同期纳入正常对照者48人96眼。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OCTA检查,获得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密度、黄斑区深层毛细血管密度、视盘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层(RPC)内各区毛细血管密度、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层厚度、黄斑全层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POAG组与正常对照组OCTA参数的差异,建立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POAG的能力;并对各血管参数与视野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OAG组黄斑区及视盘RPC层各区毛细血管密度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OAG组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密度、黄斑区深层毛细血管密度、视盘周围RPC层毛细血管密度、视盘RPC层平均毛细血管密度、视盘RPC层(上方、下方、鼻侧、颞侧)毛细血管密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全层厚度及黄斑区GCC层厚度与MD值均存在正相关(r=0.586、0.352、0.610、0.592、0.598、0.589、0.445、0.587、0.578、0.530、0.609,均P<0.01),视盘内RPC层毛细血管密度与MD值无相关性(r=0.174,P=0.111)。各血管参数诊断POAG的AUC值为0.623~0.927,其中诊断能力最高的是视盘RPC层平均毛细血管密度,AUC值为0.927。结论OCTA测得的各参数均对POAG有一定的诊断能力,且除视盘RPC层内毛细血管密度外,余各血管参数均与MD值呈正相关。

  • 标签: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血管密度 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神经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估疫情期间眼科诊疗中常用的非接触式眼压计工作时产生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PM10及气溶胶粒子数变化,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眼科医护人员的日常防护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0年2月22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纳入健康受试者30名,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分别在眼科诊室和大厅对受试者佩戴或不佩戴口罩状态下进行双眼眼压测量,并对受试者单人佩戴与不佩戴口罩状态下进行双眼眼压测量,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实时检测眼压测量室眼压计喷射时产生的PM和气溶胶密度,分析眼压测量人次与PM2.5、PM10及气溶胶粒子数的累积效应,对受试者单人佩戴与不佩戴口罩情况下的PM和气溶胶密度进行比较。结果非接触式眼压计工作时产生的PM2.5、PM10及气溶胶粒子数随着喷射次数的增加而呈波动上升趋势。30名受试者60眼分别于医疗诊室及医疗机构大厅两种环境下连续测量眼压曲线发现,PM2.5、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随眼压测量人次的增加而波动上升,呈现累积效应,且大厅的累积速度快于诊室。受试者不戴口罩时产生的PM2.5和PM10密度分别为(53.417±2.306)和(85.350±3.488)μg/m3,均高于戴口罩时的(50.567±0.862)和(80.617±1.463)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19);受试者不戴口罩时产生的气溶胶密度高于戴口罩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结论非接触式眼压计喷射可产生PM和气溶胶,且随喷射次数的增加呈波动上升趋势,有累积效应,空气不够流通的大厅气溶胶密度更高;被测试者不戴口罩时产生的PM和气溶胶密度较戴口罩时增多。

  • 标签: 眼压计,非接触式 气溶胶 可入肺颗粒物 感染 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持型肌力测定仪MicroFET3对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髋、膝关节肌力的重测信度。方法:选取某足球俱乐部U13队伍中40名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手持型肌力测定仪(HHD)信度测试。由同一位测试人员使用手持式肌力测定仪(MicroFET3,Hoggan)在统一姿势体位下间隔3天进行2次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肌力测定。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标准误(SEM),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作为衡量重测信度的指标。结果:同一测试者使用HHD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和髋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和后伸肌群的力量重测信度为好至优秀(ICC=0.889~0.980);测量标准误(SEM)的范围为10.15至32.1(单位N)。结论:手持型肌力测定仪MicroFET3对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髋、膝关节肌力的重测信度良好

  • 标签: 等长力量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肌力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层感知器评价经胸超声对"术中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测量房间隔缺损(ASD)压管值对选择封堵器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进行封堵治疗的残缘为软缘、发育菲薄或合并房间隔瘤的中央型ASD患者460例,年龄(34.32±18.84)岁,男性129例,女性331例。记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的ASD大小,以及术中TTE测量经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后所得的ASD压管值大小。以手术最终选择的封堵器大小作为因变量,分别将术前和术中超声测量值作为协变量。将所有患者按照5∶2∶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及验证集导入多层感知器,采用梯度下降法优化调整权重,分别进行10次运算,计算相对误差平均值,评价两种超声测量方法对封堵器选择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超声测量的ASD大小为(15.26±5.33)mm,术中压管值为(23.83±6.39)mm,术后封堵器大小为(25.14±6.55)mm。术前、术后及封堵器大小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450,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运行10次多层感知器,获得基于术前TTE和术中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后TTE测量的ASD压管值预测封堵器大小的训练模型。其中采用术前TTE获得的模型在验证集的相对误差为(16.55±0.02)%,术中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后TTE测量的ASD压管值获得的模型在验证集的相对误差为(4.81±0.01)%,两种测量方法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85,P<0.001)。结论ASD封堵术中使用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法、经胸超声测量ASD压管值的大小,对ASD封堵器的选择更加准确。对于ASD后缘、下缘、后下缘残缘为软缘,且发育菲薄或合并房间隔瘤的ASD患者封堵器的精确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层感知器 房间隔缺损 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法 封堵器
  • 简介:摘要对本院1例Bankart修复联合Remplissage术后肩关节再次脱位患者进行CT扫描,导出DICOM格式,运用Mimics 14.0软件对盂肱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割肱骨头和肩盂,运用imageware12.1软件主要对Bankart损伤的长度、Hill-sachs损伤的范围、肱骨头和肩盂的骨缺损的面积比例进行测量。通过球圆线测量方法,Bankart损伤的长度为26.189 8 mm,肩盂边缘创建的圆的半径为13.396 2 mm,面积为563.652 8 mm2,骨缺损部分的面积为206.710 6 mm2,比例为36.67%。肱骨头拟合球体半径为23.800 8 mm,球面表面积为7 116.557 1 mm2,球冠表面积为1 469.825 4 mm2,骨缺损比例为20.65%。Hill-sachs缺损AB距离为43.088 0 mm,Hill-sachs缺损CD距离为34.980 3 mm。表明通过3D建模及三维测量的方法对盂肱关节进行再次测量,可以达到精确的结果,指导运动医学医师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图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成像,三维 三维测量 Bankart损伤 肩脱位 Remplissage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测量乳房体积及腺体体积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NSM)术后行假体乳房重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均拟行NSM术后假体乳房重建。术前行MRI检查评估肿瘤距离乳头乳晕复合体及皮肤的距离,并计算出乳房体积及腺体体积指导假体大小选择。比较乳房MRI测量体积、腺体MRI测量体积、术中标本称重与放置假体体积的数据,利用Prism 8.0软件进行分析,两样本均值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线性回归分析2组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决定系数R2>0.8为相关性好。结果共纳入15例乳腺癌患者,年龄28~45岁,平均35.5岁。其中单侧13例,双侧2例。临床分期中0期、Ⅰ期、Ⅱ期的患者分别为8例、5例、2例。术前肿瘤边缘距离乳头乳晕复合体的距离为(3.1±0.8) cm。1例患者术后出血,及时经原切口再次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出现乳头、乳晕感觉障碍或减退,未出现感染、血清肿、包膜挛缩、假体破裂、假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12个月,所有乳房外观基本对称,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均满意。术前乳房MRI测量体积、腺体MRI测量体积、术中标本称重与放置假体体积分别为(471.10±45.60) ml、(244.60±29.14) ml、(243.60±31.16) g、(244.30±16.63) ml。乳房MRI测量体积与术中标本称重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P<0.001),而腺体MRI测量体积与术中标本称重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47)。同样,乳房MRI测量体积与放置假体体积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P<0.001),而腺体MRI测量体积与放置假体体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104)。腺体MRI测量体积与术中标本称重的决定系数(R2=0.98),高于乳房MRI测量体积与术中标本称重的决定系数(R2=0.82)。同样,腺体MRI测量体积与放置假体体积的决定系数(R2=0.71),高于乳房MRI测量体积与放置假体体积的决定系数(R2=0.54)。结论术前磁共振检查对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后假体乳房重建手术具有指导作用,腺体MRI测量体积相对于乳房MRI测量体积更接近于术中标本称重及放置假体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乳房成形术 体积测量 硅凝胶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切2中垂直内移测量法在经皮椎间孔镜侧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2或L2/3)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分析。方法纳入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6月—2018年8月单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5~84岁、平均65.14岁;病变节段位于L1/2者8例,L2/3者12例。术前均采用1切2中垂直内移测量法在MRI横断面测量后,确定穿刺旁开距离和穿刺点;手术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逐步扩大椎间孔,直视下进行神经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VAS、ODI对患者临床表现及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总体临床疗效的评价采用MacNab评估标准。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输尿管和肾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72.13±23.01)min;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第2天均佩戴腰围下地活动、适当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出院。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根据MacNab评估标准,术后疗效优14例(70%)、良5例(25%)、可1例(5%),优良率为9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分别为(65.15±7.16)分、(22.02±9.64)分和(10.13±9.61)分,ODI分别为45.17%±10.54%、16.51%±8.35%和11.65%±5.93%,术后3、6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侧路手术治疗中,采用1切2中垂直內移测量法定位穿刺旁开距离和穿刺点安全可靠,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孔镜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规划 术前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图像后处理软件能否准确测量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相关的残余肝体积(FLR)。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施的9例ALPPS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的FLR根据测量软件不同分为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组与Myrian软件测量组,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的ALPPS相关FLR比Myrian软件测量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 P=0.019),原因是影像科医师应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错误测量FLR所致。常见错误分为四类:(1)无外科手术理念;(2)将肝离断面失活组织纳入FLR;(3)肝脏解剖概念的混淆;(4)精准度不足。结论实施三维重建的影像科医师接受肝脏外科手术知识的培训,或与手术医师合作可解决应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ALPPS相关FLR的常见错误。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三维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