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正常人40例(80眼)和高度近视50例(94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近视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视盘为中心扫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进行测量,计算鼻,颞、上、下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鼻、上、下三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变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变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随着度数的加深而变薄。鼻、上、下三象限符合这一变化规律,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则随着度数增加而变厚,这一特点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平均厚度
  • 简介:青光眼是一组以眼压升高、视功能和视神经受损为综合表现的致盲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早期诊断常依赖于视野检查,现有研究证实,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受损早于视野缺损,通过视网膜神经纤维检查有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其检查方法可分形态学检查和厚度测量法两大类.包括:手持检眼镜检查、无赤光眼底照相、视神经纤维分析仪、视网膜厚度分析仪、扫描激光拓扑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激光偏振扫描仪等,本文将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视神经损伤 视功能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 扫描激光拓扑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适宜剂量和安全性方法15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F1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mg/kg,10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F2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25mg/kg,10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F3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mg/kg,10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待患者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检查时间及患者反应追加丙泊酚。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体动反应、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注射氟比洛芬酯前、注射丙泊酚前、注射丙泊酚后2分钟、镜检术毕HR、RR、MAP、SpO2的变化。结果F2组、F3组镜检中体动反应和丙泊酚总用量及苏醒时间均低于F1组(P<0.05)。F2组镜检中体动反应和丙泊酚总用量及苏醒时间与F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在不良反应上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25mg/kg与丙泊酚合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适宜剂量。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剂量 纤维结肠镜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Bio-Oss骨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牙周骨缺损中骨形成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制备单侧牙周骨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Bio-Oss骨(Bio-Oss组)、PRF(PRF组)和Bio-Oss/PRF复合物(Bio-Oss/PRF组),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和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及BMP-2、OPG、RANKL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表达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Masson染色结果显示,Bio-Oss/PRF组术后8周时见部分成熟骨,12周见骨板形成,骨成熟度较高。析因分析显示Bio-Oss组在4、8和12周时BMP-2表达量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1.30,P<0.001);OPG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7.03,P<0.001);RANKL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9,P = 0.046)。PRF组在4、8和12周时BMP-2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F = 0.68,P = 0.544);OPG和RANKL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PG = 1070.93,POPG<0.001;FRANKL = 2306.15,PRANKL<0.001)。Bio-Oss/PRF组在4、8和12周时BMP-2、OPG和RANKL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P-2 = 13.29,PBMP-2<0.001;FOPG = 237.91,POPG<0.001;FRANKL = 132.48,PRANKL<0.001)。空白对照组在4、8和12周时BMP-2和OPG表达量先升高后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P-2 = 88.33,PBMP-2<0.001;FOPG = 30.06,POPG<0.001),RANKL表达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6.52,P<0.001)。结论Bio-Oss骨复合PRF应用可促进成骨以修复牙周骨缺损。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形成蛋白2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Bio-Oss骨 牙周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术前MRI及超声检查资料,且经手术证实为单侧TFCC损伤的32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对比超声与MRI诊断结果。结果TFCC损伤超声主要表现为TFCC形态肿胀、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破损处为不规则无回声区;CDFI于损伤的TFCC内部撕裂口边缘可探及血流信号。32例TFCC损伤患者中,超声诊断26例,检出率81.25%(26/32),MRI诊断27例,检出率84.38%(27/32),2种检查方法对TFCC损伤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706)。结论通过高频超声可较准确地诊断TFCC损伤,从而简便、快速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共聚物(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的效果。方法选择贵州小型猪4头,每头猪选择腰2、3,腰3、4,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共16个椎间盘,平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个椎间盘。实验组将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植入猪纤维环退变破裂模型处,缝合后纵韧带避免植入体滑脱,对照组直接修复后纵韧带,在术后24周与48周记录修复效果。结果所有猪建模后都成活,两组术后24周的MRI椎间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周的MRI椎间盘高度都高于术后24周(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两组都不能分辨髓核组织,纤维向内塌陷,纤维环板层出现显著断裂;术后48周实验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为透明胶冻状,椎间隙清晰,纤维环及髓核的界限清楚。结论自体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能促进提高椎间盘高度,安全性高,可改善椎间盘病理学状况。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共聚物 多孔可吸收支架 退变纤维环
  • 简介:目的将防粘连细菌纤维复合补片应用于大鼠实验中,进一步探索并验证该补片腹腔内的防粘连效果,为新型补片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成年Wistar大鼠平均分成2组(每组24例),分别为聚丙烯组(PP组)、防粘连复合补片组(PP/BC组)。每组再随机平均分成2个亚组(每组12例),即短期组(10d)和长期组(60d),分别予植入后10d和60d肉眼观察补片粘连情况,并取补片及其周围腹壁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及评价各组补片的抗粘连效果。结果术后第10天,细菌纤维复合补片防粘连评分明显优于聚丙烯补片(P〈0.05)。复合补片周围新生细胞外沉积较多(P〈0.05),腹腔侧有更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覆盖,较少的炎细胞浸润(P〈0.05)。术后第60天,细菌纤维复合补片粘连评分与聚丙烯补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细胞浸润较多、多核巨细胞浸润较少(P〈0.05)。结论细菌纤维复合补片腹腔内修补的防粘连效果较佳,是一种潜在的腹腔内防粘连疝补片,但能否临床转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细菌纤维素 聚丙烯类 模型 动物 腹腔内修补
  • 简介:目的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一明胶复合纤维,体外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纤维支架的表面形貌,考察纺丝溶液浓度、黏度以及壳聚糖/明胶质量比对纤维直径和结构的影响。将人成纤维细胞接种在纤维支架表面,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在支架表面的形态。结果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壳聚糖一明胶复合纤维均匀、光滑,无珠状结构,纤维平均直径为600nm~1.6μm。随着纺丝溶液浓度和黏度增加,纤维平均直径增大;随着壳聚糖/明胶质量比增加,纤维直径也随之增大。成纤维细胞在复合纤维支架上生长良好,增殖快,并且保持较好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结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壳聚糖一明胶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标签: 静电纺丝 壳聚糖-明胶复合纤维支架 纤维直径 人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青光眼视神经参数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共49例,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健康体检人员共49名,将其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青光眼视神经参数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相关性。结果:青光眼患者视觉神经RNFL厚度与杯盘比,沿盘面积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结论:视觉神经RNFL厚度与杯盘比,沿盘面积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对研究青光眼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光眼视神经参数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真皮乳头纤维细胞(Fp)、网状纤维细胞(Fr)和肌成纤维细胞(MFB)在瘢痕疙瘩皮损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2019年5-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5例瘢痕疙瘩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取皮损组织,以15例年龄匹配的女性乳房整形术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CD90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从3例正常皮肤和3例瘢痕疙瘩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处理两组细胞0~48 h,观察细胞表型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FAP、CD90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皮肤组织中,FAP+/CD90-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FAP-/CD90+细胞集中在真皮深层,CD90+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组织深层可见大量FAP+和CD90+细胞,大量CD90+细胞同时表达α-SMA。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TGF-β1处理24 h时,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α-SMA+细胞荧光强度(21.058 ± 0.709、27.112 ± 0.097)均高于未处理组(11.312 ± 0.636、21.306 ± 0.464),t值为22.430、13.370,P < 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TGF-β1处理48 h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P、CD90、α-SMA mRNA相对表达水平(92.610 ± 3.667、1.366 ± 0.105、3.240 ± 0.141)与蛋白表达水平(0.652 ± 0.073、1.046 ± 0.119、0.946 ± 0.117)均高于处理前(均P < 0.05)。结论瘢痕疙瘩组织真皮深层的CD90+(Fr)细胞异常增生,提示针对真皮深层异常增殖活跃的FAP-/CD90+(Fr)细胞群进行定向干预可能提高瘢痕疙瘩治疗疗效。

  • 标签: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乳头层成纤维细胞 网状层成纤维细胞 CD90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后视功能恢复与视网膜神经纤维(RNFL)厚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单臂临床试验设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及武汉大学附属鄂州市中心医院纳入LHON患者159例,所有患眼均接受重组腺相关病毒2-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rAAV2-ND4)0.05 μl玻璃体腔注射,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转换为LogMAR视力);采用Humphrey自动视野计测定患眼视野指数(VFI)和平均偏差(MD);采用Spectralis® HRA+OCT仪测量患眼视盘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和平均RNFL厚度。以术后第12个月BCVA、视野和RNFL厚度作为治疗的主要结局。依据治疗后12个月BCVA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注射眼视力改善组81眼、注射眼视力未改善组62眼、未注射眼视力改善组65眼和未注射眼视力未改善组78眼;依据术后第12个月VFI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注射眼VFI改善组48眼、注射眼VFI未改善组71眼、未注射眼VFI改善组47眼和未注射眼VFI未改善组72眼,依据MD改善情况分为注射眼MD改善组52眼、注射眼MD未改善组67眼、未注射眼MD改善组47眼和未注射眼MD未改善组72眼。采用Pearson线性回归法分析各组患眼BCVA、VFI和MD恢复情况与RNFL厚度之间的关联。结果治疗后12个月,注射眼和未注射眼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1.37±0.55和1.29±0.59,分别优于注射前的1.70±0.41和1.53±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20、3.550,均P<0.001)。治疗后12个月注射眼VF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M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未注射眼VF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MD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RNFL厚度总体逐渐变薄。注射眼视力提高组BCVA与视网膜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均呈负相关(r=-0.362、-0.292、-0.307、-0.308,均P<0.05)。注射眼VFI提高组VFI与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均呈正相关(r=0.439、0.356、0.294、0.401,均P<0.05)。注射眼MD提高组MD与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均呈正相关(r=0.495、0.424、0.377、0.474,均P<0.05)。结论LHON患者基因治疗后RNFL厚度与视功能恢复程度有明显关联,RNFL较厚眼视功能恢复较好。

  • 标签: 基因疗法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治疗 视力 视野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光相干断层扫描 重组腺相关病毒 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
  • 作者: 方媛媛 岳爽 罗苗 张虹 刘辉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湖北 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RNFL)厚度变化。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科技期刊全文及硕士论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结局指标是RNFL厚度。采用STATA(MP VER.1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31篇文献,包括1 078例正常对照及1 970例OS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OSA组全周平均RNFL厚度低于健康对照组(WMD(加权均数差)=-3.29,95%CI:-4.11~-2.48,Z=7.91,P<0.01),并与OS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轻度:WMD=-1.36,P=0.060;中度:WMD=-3.54,P<0.01;重度:WMD=-4.53,P<0.01)。而重度OSA患者不同象限RNFL厚度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上方、鼻侧、下方、颞侧4个象限的RNFL厚度变化分别为-6.15(95%CI:-8.58~-3.721)、-4.65(95%CI:-6.50~-2.81)、-6.41(95%CI:-9.23~-3.59)、-2.75(95%CI:-5.50~-0.01,P=0.049)。结论OSA患者全周平均RNFL厚度较正常人群变薄,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在中、重度OSA患者中,下方象限RNFL厚度变化更为显著。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睡眠障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视网膜神经纤维分离(DONFL)是存在于视网膜后极部沿神经纤维走行分布的大量弧形暗纹,在横断面图像上与内层视网膜的局部凹陷相对应。由于内界膜(ILM)剥除过程中存在剥膜器械对局部视网膜的直接损伤作用,以及对后极部视网膜的广泛牵拉作用,在ILM剥除后常常可以观察到DONFL。目前认为DONFL是一种自发的、延迟的形态学改变,呈亚临床性,对视网膜的功能影响较小。除了避免ILM的剥除,尽量减少剥膜面积,还可采取全氟辛烷辅助下固定的ILM瓣复位手术、改良的颞侧ILM翻瓣手术以预防和减少DONFL的发生。DONFL的发生发展、临床特征及意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视网膜疾病/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综述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缓解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3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患者在治疗缓解后2周、4周、8周、12周测量平均神经纤维厚度、上方、颞侧、下方、鼻侧神经纤维厚度,分别与对照眼比较并分析发作眼神经纤维厚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2周和4周时发作眼和对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发作眼各次测量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伴随访时间的延长发作眼各个象限的神经纤维厚度逐渐变薄,其中2周较4周、8周、12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周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发作缓解后对视网膜神经纤维造成损害,这种损害主要发生于下方,在眼压缓解后8周内仍继续进展。

  • 标签: 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对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纤维厚度和视野损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新郑市人民医院门诊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原发性青光眼30例(30眼)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眼部正常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狭窄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和视野损害程度。结果对照组颈动脉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29例(96.67%),中度狭窄者1例(3.33%),观察组颈动脉中度狭窄者16例(53.33%),严重狭窄者10例(33.33%),极严重狭窄者4例(13.33%),两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40,P=0.000);观察组患眼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0)。观察组视力(logM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模式标准差和全视野青光眼干预研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呈负相关(r=-0.615,P=0.008),与平均视力、模式标准差和全视野青光眼干预研究评分均呈正相关(r=0.626、0.593、0.714,P=0.005,0.014,0.000)。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可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及视野损害产生显著影响,其病理机制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狭窄,颈动脉 青光眼,原发性 厚度,视神经纤维层 视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载大鼠表皮干细胞(ESC)的聚己内酯-乙酸纤维素(PCL-CA)纳米纤维支架对大鼠全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快速贴壁法从30只1~3 d龄SD大鼠(雌雄不明)中分离培养原代ESC,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分别鉴定原代细胞中整合素β1、细胞角蛋白19(CK19)为阳性表达后,采用第1代ESC进行后续实验。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以聚己内酯和乙酸纤维素为组分的PCL-CA纳米纤维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拓扑结构并测量其中25条纤维直径。采用构建的PCL-CA纳米纤维支架作为培养基底,使用角质形成细胞(KC)培养基培养ESC构建ESC-纳米纤维支架复合物(下称ESC支架),培养3 d,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中ESC的形态及其与支架的关系。将ESC支架中的ESC作为PCL-CA纳米纤维支架组,将在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皿中使用KC培养基培养的ESC作为Ⅳ型胶原组,培养3 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ESC中CK19的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为3);培养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ESC中CK1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在15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背部左右两侧均制备1个直径约2 cm的圆形全皮肤缺损创面后,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不行植入的空白对照组、植入PCL-CA纳米纤维支架的单纯支架组、植入培养3 d构建的ESC支架的ESC支架组,计算伤后3、7、14、21 d创面面积百分率(样本数为5);取伤后21 d创缘新生皮肤组织,行Masson染色后评估创面愈合质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otch1、Jagged1、Hes1的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构建的PCL-CA纳米纤维支架具有疏松多孔的网格状多层立体结构,其中的纤维表面光滑无孔隙,纤维直径为(383±24)nm。培养3 d,ESC支架中的ESC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且与支架紧密贴合,细胞间相互连接,细胞充分伸展在支架表面形成膜片。培养3 d,PCL-CA纳米纤维支架组ESC中CK1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Ⅳ型胶原组(t=24.56,P<0.01)。培养7 d,与Ⅳ型胶原组相比,PCL-CA纳米纤维支架组ESC中PCNA表达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CK19表达阳性细胞比例更高。伤后3、7、14、21 d,ESC支架组大鼠创面面积百分率分别为(78.0±1.8)%、(40.9±2.0)%、(17.9±1.1)%、(5.0±1.0)%,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84.2±1.9)%、(45.4±2.6)%、(21.8±1.7)%、(10.1±1.1)%(t=5.42、3.09、4.33、7.58,P<0.05或P<0.01)以及单纯支架组的(82.7±1.2)%、(44.8±2.0)%、(22.4±2.4)%、(10.3±2.4)%(t=4.98、3.11、3.84、4.57,P<0.05或P<0.01);空白对照组与单纯支架组大鼠创面面积百分率相近(t=1.47、0.39、0.47、0.22,P>0.05)。伤后21 d,各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层次完整;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支架组相比,ESC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胶原排列更加整齐;ESC支架组与单纯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支架均完全降解。伤后21 d,单纯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近(t=1.70、1.94、0.18,P>0.05),ESC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支架组(t=13.31、22.07、20.71,P<0.01)。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PCL-CA纳米纤维支架能够抑制大鼠ESC的分化而不影响其增殖;利用PCL-CA纳米纤维支架作为载体培养大鼠ESC构建的ESC支架能够显著促进大鼠全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标签: 纳米纤维 伤口愈合 细胞分化 表皮干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种正畸用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离子析出量。方法于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选择正畸临床常用的3种品牌钛形状记忆合金丝(AMasel牌美国产热激活型钛牙齿矫形丝;BSmart牌国产热激活型钛牙齿矫形丝;C有研亿金牌国产钛丝),制作试件各若干枚,长度1㎝,放入EP管中,加入配置好的PH值为4.0,6.8的人工唾液中恒温培养,于浸泡4周后取出样本,测试各试管中的离子含量。对3种品牌正畸用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离子析出量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在pH4.0和pH6.75的人工唾液中,A组、B组、C组合金丝在pH值4.0的情况下离子析出量明显高于pH值6.75的(P<0.05);在同一人工唾液中A弓丝离子析出量的最小,C弓丝离子析出量的最大。结论不同品牌、不同PH值条件下,正畸用钛弓丝离子析出量不同。

  • 标签: 正畸 镍钛合金丝 镍离子析出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树脂充填修复和纤维桩结合树脂充填修复对其牙体及充填体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体摄影术(CT)、有限元法建立根管治疗后树脂修复(A组)及纤维桩树脂修复(B组)的上颌第一磨牙模型,以600N总载荷垂直加载模拟最大咬合力,以200N总载荷45°斜向加载模拟咀嚼力,分析两组模型的牙体及充填体VonMises应力特征。结果A组、B组的牙体VonMises应力分布模式相似,B组颊侧颈部形成应力集中,应力峰值位于釉牙骨质界;最大咬合力条件下,B组VonMises应力峰值在牙本质外表面低于A组,内表面高于A组;咀嚼力条件下,B组VonMises应力峰值在剩余牙体的各部位均较A组低。B组树脂充填体表面的VonMises应力峰值及高应力区范围均明显小于A组。结论纤维桩的存在可降低牙本质及树脂充填体的应力峰值,提高患牙抗折强度,而颈部应力集中可能导致牙折发生位置偏高。

  • 标签: 纤维桩 复合树脂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