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癌和嫌细胞癌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两者的影像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乳头状肾癌和12例嫌细胞癌的CT与MRI影像资料。结果7例嫌细胞癌行MRI扫描,T1WI上5例为低信号;T2WI上6例为稍高信号;10例嫌细胞癌行CT或MRI增强扫描,5例为中度强化,5例为轻度强化。6例乳头状肾癌行MRI扫描,T1WI上5例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5例为低信号;5例乳头状细胞癌行CT或MRI增强扫描,5例均为轻度强化。结论MRI平扫信号表现结合增强表现有助于鉴别乳头状肾癌和嫌细胞癌的诊断。

  • 标签: 肾脏肿瘤 CT MRI 肾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编码联合导卡在病案归档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色标编码联合导卡对医院病案资料进行归档管理,通过采用12种颜色分别代表1年中12个月份的方法进行病案归档管理,以科室为单位制作导卡,以8个导卡分别代表我院8个不同科室,按照时间、科室对病案进行归档。结论使用色标编码联合导卡应用与医院病案归档管理中,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降低了错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色标编码 导卡 病案归档管理 科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马拉菌毛囊炎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联合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2%酮康唑洗剂治疗,联合组予以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VS7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马拉菌毛囊炎应用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的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治疗中全面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马拉色菌毛囊炎 氟康唑 酮康唑
  • 简介:从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DSS)的设计出发,结合中医舌像诊断的特点,介绍了将模糊模式识别应用于舌自动分类的优越性。系统首先根据样本学习集获取各类舌中心,继而以舌面上单个像素点为单位,利用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获取该像素对应颜色模式关于各种舌中心的隶属度,以这些隶属度为基础,基于舌不突变的规律,采用连通图遍历综合分析整个舌面,得到舌分类结果,辅助中医师做出舌诊结论,该方法对于类似块自动分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医学图像处理 舌色 模糊模式识别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连通图遍历
  • 简介:为了解百市医院消毒质量状况,根据不同监测项目,采用平板暴露法、棉拭子涂抹法、仪器测定法等方法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5年监测样本平均合格率为92.86%,总体上合格率处在一个动态的稳定。

  • 标签: 医院 消毒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百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百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就诊、体检和性病门诊病例、检测咨询、孕产妇筛查确诊的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确诊为HIV/AIDS病人540例,男性占68.12%,女性占29.66%;男性农民占85%,性工作者1.5%,干部及其他占20%;女性农民占60%,性工作者占1.8%、干部及其他占26%;壮族男性56%,壮族女性占56%;有外出打工史男性84.64%、女性61.07%;婚外情史男性40.15%、女性26.17%。结论百市HIV/AIDS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上升人群主要为农民,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流行特征 分析 控制
  • 简介:目的:研究福参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法进行结构定,化学沟通法确定绝对构型.结果:分得一个原酮divaricatol(1).结论:化合物1首次从当归属物中分得.到目前为止,福参中分离到的原酮类化合物与中药防风的基源植物防(SaposhnikoviadiavaricataSchischk.Syn.LedebouriellaseseloidesWolff)中的原酮活性成分很相近.

  • 标签: 福参 divaricatol 色原酮化合物 中药材 化学结构 活性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桃红圣愈祛斑汤周期性用药治疗面部斑的效果。方法研究纳入在我院治疗的80例面部斑女性患者,病例入选时间自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内服西药维生素A、E、C治疗,研究组4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桃红圣愈祛斑汤周期性用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黄褐斑和雀斑等面部斑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46,P<0.05)。结论桃红圣愈祛斑汤周期性用药治疗面部斑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桃红圣愈祛斑汤 周期性 面部色斑 黄褐斑 雀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伊曲康唑以及氟康唑在马拉菌毛囊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马拉菌毛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康唑胶囊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7/20)85.0%,差异并不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10.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为(2/20)10.0%,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在对马拉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为常用药,二者的疗效相当,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马拉色菌毛囊炎 伊曲康唑 氟康唑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人颌面部皮肤的域范围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美能达CR-100度计对四川地区3045名中国人的颌面部肤色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此地区颌面部肤色95%正常值域范围分别为Y:19.19~33.81;x:0.366~0.396;y:0.354~0.374;L*:51.34~65.34;a*:6.05~14.59;b*:14.32~20.74;C*ab:17.22~23.68;H0ab:0.82~1.26.结论:中国人颌面部皮肤具有特定的域范围,其色度值频数呈正态分布.

  • 标签: 颌面部 皮肤 中国人 正常值 四川地区 分布情况
  • 简介:从BB霜到CC霜,彩妆风潮一波接着一波,BB霜给底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专注于彩妆领域的法式美妆专家BOURJOIS妙巴黎推出CC家族:妙巴黎保湿调色隔离CC霜及CC眼霜。全新发布的CC家族不仅十分呼应当下的美妆潮流,

  • 标签: CC 家族 巴黎 修护 彩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细胞癌(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癌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确切地了解我市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方法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三年我院门诊3765例做梅毒血清学检测试验,静脉采血经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阳性者经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试验。结果TRUST试验阳性率为152例,为4.04%,TPPA试验阳性率144例,为3.82%。其中文盲及小学的41例,占28.47%;初中93例,占64.58%;高中8例,占5.56%;大专以上2例,占1.39%。待业、经商的37例,占25.693%;农民及工人88例,占61.11%;事业编公职员、干部及其退休人员的19例,占13.19%。2012年阳性率36例,占25%,2013年阳性率47例,占32.64%;2014年61例,占42.36%。结论本地区的梅毒患病率有逐年渐上升趋势,要高度重视,为了杜绝梅毒等性病的发生,应大力宣传安全套的使用和安全性行为重要性,对梅毒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提高生活质量,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和稳定。

  • 标签: 百色市 性病门诊 梅毒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我科将2018年9月7日收治的1例紫色杆菌感染性脓毒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标签: 紫色色杆菌 染性脓毒血症 针对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7例病理确诊为肾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男60例,女67例,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24-87岁,平均(51.65±12.26)岁。pT1期肿瘤患者占73.2%(93/127),T2期19.7%(25/127),pT3期4.7%(6/127),pT4期2.4%(3/127)。肿瘤最大径为1-13.3cm,中位肿瘤最大径5.38cm。总体随访率达94.5%,127例的随访时间为6.4-67.7月,平均(26.6±1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115/127)、88%(44/50)、76.2%(16/21)。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复发(P〈0.001)、p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是影响肾嫌细胞癌生存期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P=0.18),根治性肾切除术(P=0.563)和远处转移(P=0.119)可能是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肾嫌细胞癌是预后较好的肾癌亚型之一,临床上肿瘤分期以T1-T2期多见(118/127),这可能和良好的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肾嫌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肾嫌色细胞癌 生存分析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治疗中红采用肾上腺腙等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间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当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 60例,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肾上腺腙等西医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①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83.3%,差异显著( P<0.05);②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6.7%。差异显著( 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治疗中红采用肾上腺腙等西医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肺结核大咯血 肾上腺色腙 西医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痤疮合并马拉菌毛囊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痤疮合并马拉菌毛囊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1例为接受西药治疗的对照组,21例为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2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16/21)(P<0.05);观察组病患没有不良反应出现,而对照组病患出现轻微局部皮肤潮红、脱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4%(12/21)。结论对痤疮合并马拉菌毛囊炎病患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痤疮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中医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有效率
  • 简介: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sVCAM-1)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黏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并记录患者肝功能、病毒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以黯、紫舌多见,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黯、紫舌明显增多,50岁后,患者以紫舌为主,提示舌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紫舌患者较淡红舌、黯舌患者血清sVCAM-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紫舌的形成机理与血清sVCAM-1增高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舌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血清sVCAM-1的升高是形成慢乙肝紫舌的病理基础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舌色 紫舌 黏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