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透析用水的细菌控制是水处理设备维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处理设备的作用以及血液透析用水的要求,并分析了水处理设备中细菌的情况,讨论了如何控制水处理设备中细菌等有害物质的控制方法。

  • 标签: 水处理设备 细菌 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中医辨证分型、采用针刺、艾灸,配合捏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结果50例中基本治愈37例,占74%,显效10例,占20%,有效2例,占0.4%,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结论运用中医辨证分型,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 标签: 针灸治疗 慢性细菌性痢疾 中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院内感染细菌的种属变迁及耐药菌株的质粒快速变异与滥用抗生素,特别是不规范使用新型广谱抗生素是分不开的,一定时段内了解和摸清本医院内感染的细菌的流行菌株及其耐药性,是掌握控制和降低医院内感染率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2001—2003年的医院内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的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耐药性 监测 抗生素 细菌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ITEK-GNS药敏试验卡及Kirby-Bauer法。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检出4618株细菌,革兰阳性菌1228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9.6%和89.2%;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为64.4%,其中PRSP的发生率为48.9%,PISP为15.6%。革兰阴性杆菌3390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2250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分别为64.8%、48.5%和38.2%,3种菌产ESBLs株对测试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株。检出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未发现对两者耐药的克雷伯菌属。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108株,不动杆菌属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8.3%、头孢哌酮-舒巴坦11.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都显示较好的抗菌活性。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他啶、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0%。结论2009年我院细菌耐药性监测表明,临床分离菌对所测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医院应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监控,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耐药率 检出率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菌不仅是乳腺炎等常见乳腺疾病的致病因素,还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乳腺内部组织中存在独特的细菌群落,它们的存在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相关;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等途径影响乳腺癌的患病率。进一步探索细菌对乳腺癌的影响,将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等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细菌 乳腺肿瘤 胃肠道微生物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痢疾的护理以及儿童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流行病学。结论做好儿童细菌性痢疾护理工作可以使患儿及早康复。

  • 标签: 儿童 细菌性痢疾 护理
  • 简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自然界的抗生现象.每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临床后伴随而来的是细菌的耐药,即细菌在药物浓度高于人类接受的治疗剂量浓度下能生长繁殖.这种耐药可能与整个菌种的固有特性有关,也可能出现在正常敏感菌种内,通过变异或者基因转移获得.耐药基因决定了各种各样的机制,使细菌抵抗特定抗菌药物的抑制作用.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对每一种新药的耐药现象逐渐增加,耐药的普遍性随地理区域和时间而变化,但细菌对每种抗菌药物耐药迟早都会出现,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 标签: 临床治疗 机制临床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疾病变化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3例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联的心电检测。结果阳性结果26例,正常17例。结论心电改变与其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心电图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为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以往因对其病原的认识不同而曾有许多命名,如嗜血杆菌阴道炎、棒状杆菌阴道炎、加德纳尔菌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和厌氧性阴道炎,实际上BV是一种以加德纳尔菌、各种厌氧菌、动弯杆菌及支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本病与一般淋菌、滴虫、霉菌引起的阴道炎不同,局部炎症不明显,有10%~5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与体征。命名为炎症不妥当,在1984年瑞典召开了专题国际会议,一致同意使用“细菌性阴道病”这个名称。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实际上是正常寄生在阴道内的细菌菌群失调。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内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而其他有致病潜能的细菌大量繁殖,主要有消化链球菌、类杆菌等厌氧菌及加德纳菌、人型支原体等。目的讨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克林霉素。甲硝唑抑制厌氧菌生长,而不影响乳杆菌生长,是较理想的治疗药物,但对支原体效果差。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