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视频介绍了鼻肠管建立的意义、鼻肠管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前准备(评估告知、用物准备、环境准备、护士准备、患者准备)、鼻肠管置管前准备、鼻肠管置管方法与技巧、鼻肠管置管及喂养维护等内容,以期给临床工作者带来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帮助医护工作者在肠内营养中提供更专业精准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最佳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现已有近50个重要治疗药品种类,全球近有 300 家公司。我国自八十年代才进行现代生物技术药品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在科技应用的带动下,生物技术制药产业 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我国生物技术诊断试剂、酶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医药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支撑技术、后处理技术和制剂技术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实用呼吸内科的护理和相关技术,着重介绍故障树分析法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择我们医院呼吸内科在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接收的 10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别各有 5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而针对观察组采取故障球分析方法,在护理过程中着重把握护理风险因素,并进行充分的分类总结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和改进策略,以此使护理质量得到充分加强。对两组患者实施完相应的护理管理之后,对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几率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几率等相关指标,都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更加实用而且切实可行的故障树分析法,着重做好护理管理,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使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得到充分提升,进一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机率。

  • 标签: 故障树 呼吸内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材料科学的进步促进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近年来,利用细胞膜包被技术赋予目的材料生物活性为医用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细胞膜展示技术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细胞膜展示技术通过展示细胞膜表面特定成分,增强或赋予细胞膜特定功能,再将其与生物材料结合,精准地增强和赋予材料特定的生物功能。本文提出细胞膜展示技术的概念,对其定义、分类、理论基础及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系统阐述,并分析该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细胞膜 细胞膜展示技术 预处理 膜成分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 微创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 , 而骨外科也开始大量实施微创技术进行治疗。骨折治疗观念朝着生物学微创固定发展 , 关节镜介导的微创技术发展迅速 , 内镜介导的微创脊柱外科治疗技术也发展良好 , 四肢与脊柱的经皮微创技术明显进步 , 手术模拟系统、计算机辅助手术以及远程机器人遥控手术、远程会诊等微创技术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微创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为骨科疾病患者的治疗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 成为骨科领域的新星 , 前景无限。国内外关于骨外科应用微创技术的研究颇多 , 且成果良好

  • 标签: 骨科,微创技术,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重点解决人体成像、图像处理与图像分析以及医学图像在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 标签: 医学影像 影响物理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如今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使现代临床检测技术达到准确、有效且快速地进行疾病检测,这样才能对诊断以及治疗急慢性疾病的需要充分满足。在现代医学治疗中为了实现临床医学检验的需要,我国在培养先进技术人才方面建立了临床医学检验学科,这样可培养出更多临床检验的医师。如今,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复合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测技术即将迎来巨大的挑战,但在这之中也有很大的机遇。本文就根据对临床医学检查项目中所需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临床检验技术的现状与临床医学检查技术发展的方向。

  • 标签: 检验准确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检验效率
  • 简介:摘要肠外营养是胃肠道功能严重障碍和(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能量需求的各类患者必需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可以体现在理念(补充性肠外营养)、配方(优化营养素组成)、制剂(工业化的多腔袋)等3个方面。补充性肠外营养的核心是在肠内营养基础上的肠外营养,既维护肠屏障功能,又能较快达到目标喂养量,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优化营养素组成,充分发挥不同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进行代谢调理,维护器官功能。工业化生产的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符合"全合一"的理念,使用方便,可减少处方和配置差错,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医疗费用,适合病情稳定和短期应用肠外营养的患者。

  • 标签: 补充性肠外营养 药理营养素 全合一 多腔袋 临床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选取我院 300 名护理学学生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在入组后按照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教学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学生 150 名。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的教学措施,观察组学生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下的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认同。 结果 :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学生,( P < 0.05 )。此外,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同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 在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且学生对该种教学方式的认可度也较高。

  • 标签: 信息化技术 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CT窗技术及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CTPA确诊的45例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分别应用常规纵膈窗及常用调节窗、常规纵膈窗+调节窗观察肺栓塞的位置(段以上、段及段以下)及阳性血管数,以纵膈窗联合调节窗检出的肺栓塞作为金标准。比较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重建(VR)三种后处理技术对不同位置的肺动脉显示率,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段及段以下肺栓塞,单独使用调节窗的漏诊率低于单独使用纵膈窗,分别为3.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对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优于MIP及VR影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CT窗技术 后处理技术 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适形放射治疗中锁骨区域与胸部区域射野衔接问题,以保证患者放疗时上段锁骨区域与下段胸部区域的剂量均匀衔接,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脊髓等部位的照射剂量。方法采用Pinnacle V9.2计划系统、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数据、6MV-X射线为患者制作三维适形计划,并计算三维剂量分布。将拟进行锁胸联合照射的NSCLC患者的计划靶区分为上段锁骨区域和下段胸部区域。其中上段区域采用野中野技术,上下相邻靶区采用单中心上下半野技术照射。结果利用上下半野技术结合上段锁骨区域添加野中野技术照射后,在治疗计划系统上观察CT重建后的层面剂量分布,可以发现上下部分照射野衔接处剂量均匀,无冷热点出现,而且危及部位如脊髓也受到了一定的保护。结论半野技术结合野中野技术可有效解决NSCLC患者上下衔接野间的剂量遗漏及重叠,满足NSCLC侵犯至锁骨上区域患者的放疗需求,临床实际使用中建议使用验证手段来保证该技术的可靠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半野技术 野中野技术 照射野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 免疫组化技术、常规技术应用于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 120 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31 例)和观察组( 31 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满意率以及相关诊断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满意率( 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诊断结果满意率( 65.00 %);对照组患者心理顾虑( 68.18±3.46)评分、生理问题( 69.74±5.32)评分、信任感( 72.94±5.80)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心理顾虑( 88.72±4.28)评分、生理问题( 89.71±7.10)评分、信任感( 93.16±10.84)。 结论:在肿瘤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常规技术 肿瘤病理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斜方韧带、锥状韧带和肩锁韧带技术与Endobutton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自2010年2月到2016年8月,我们对1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治疗,其中8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斜方韧带、锥状韧带和肩锁韧带上下两部分,另8例采用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随访调查患者总体满意度,观察患肩外形,测量肩关节活动度,摄X线片评价肩锁关节复位维持情况,使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DASH评分评价肩关节和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了解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的随访结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4~60个月,平均48.8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很满意或满意,肩关节外形正常。同种异体肌腱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94.5±5.2,DASH评分为2.1±2.6,VAS评分为0.4±1.1;Endobutton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92.8±3.7,DASH评分为2.2±2.0,VAS评分为0.3±0.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韧带技术与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而同种异体肌腱更接近生物力学要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同种异体肌腱 韧带重建 Endobutton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探讨如何提高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放射科提升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放射科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 细化考核 , 采取 实际操作以及相应设备的运行和应用 的手段 进行 业务能力考核 ,将放射科从业 医技 人员平均分为自主训练组和专业培训组,自主训练组通过日常放射科器械进行训练,严格要求自身放射影像拍摄质量以及精确度,每日进行总结并定期维护设备。专业培训组通过专业团队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自主训练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放射器械的运行、保养以及临床影像学知识教学,从而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自主训练组在一年的训练后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8.7 分,而专业培训组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9.6 分,显著高于自主训练组。 结论 医院放射科业务水平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后提升效果明显,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放射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对医院内放射科从业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维修保养培训以及影像诊断学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

  • 标签: 放射科 专业技术 影像学 业务技术水平 诊断学分析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3D-ASL)与多 b值 ( b=1000s/mm2、 b=2000s/mm2、 b=3000s/mm2 )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实验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收集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 月期间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 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 4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不同,将其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 (WH0 I级 5例、 II级 14例 )和高级别胶瘤组 (WH0 III级 8 例、 IV级 15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术前应用 3.0T MRI进行常规 MR平扫、三种 b值 DWI、 3D-ASL及增强检查,通过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 ,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脑血流量 (CBF)值、表观扩散系数 (ADC B= 1000、 ADC B= 2000、 ADC B= 3000)值以及对侧正常脑实质区的 CBF值、 ADC 值,然后将二者分别相除得到 rCBF值及 rADC值,将上述影像学检查所得数据与肿瘤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 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1 )高级别胶质瘤组的 CBF值、 rCBF值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胶质瘤病理级别的高低与其肿瘤实质 CBF值、 rCBF值的大小呈高度正相关性,并以 rCBF值的相关性最高 (r=0.818, P<0.0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