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CT窗技术及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CT窗技术及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CTPA确诊的45例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分别应用常规纵膈窗及常用调节窗、常规纵膈窗+调节窗观察肺栓塞的位置(段以上、段及段以下)及阳性血管数,以纵膈窗联合调节窗检出的肺栓塞作为金标准。比较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重建(VR)三种后处理技术对不同位置的肺动脉显示率,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段及段以下肺栓塞,单独使用调节窗的漏诊率低于单独使用纵膈窗,分别为3.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对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优于MIP及VR影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 张骞
出处 《药物与人》 2020年9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1月0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