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由开展前的60.18%提高到9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8%,显著高于实施前8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儿少精神病人 文体训练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CC)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吞咽训练指导正确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活动主题,依次进行活动现状调查、目标明确、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对比QCC活动前后脑卒中患者吞咽训练指导正确率及医护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评分的差异。结果QCC活动实施前,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吞咽训练指导正确率为63.27%%;QCC活动实施后,指导正确率为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实施后,医护人员自信心、凝聚力、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评分较活动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QCC活动,有效提高了脑卒中患者吞咽训练指导正确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品质管理圈 脑卒中 吞咽训练 康复指导 综合素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尿标本送检错误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导致住院患者尿标本送检错误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尿标本送检错误率由5.81%降低至活动后的1.78%,目标达成率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尿标本送检错误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尿标本 错误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品管圈的方法,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满意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满意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满意率由 76.71%上升到 87.5%。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满意率。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穿刺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中品管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门诊诊疗的100例患者,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技能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促进优质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各项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在降低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率,减少职业暴露,提升职业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6位临床护士作为本研究参与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医院培训和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比两组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率、职业暴露发生及职业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合理配置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经皮肤接触和经呼吸道吸入相关职业暴露中,观察组职业暴露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QNWLS得分高于对照组,尤其工作家庭平衡、工作环境这2个维度提高效果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对提升职业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减少职业暴露发生,可作为职业防护培训的新模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巴林特小组 药物配置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7 年 1月至 2018 年 2 月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收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30 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年 5 月在我院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30 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健康安全知识、服药及饮食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不规范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护理风险,值得推广 。

  • 标签: [ ]糖尿病 品管圈活动 护理风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病房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订出与呼叫铃发生次数最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标准化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使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明显降低或波动在一个较低的范围。方法;2017年7月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7年6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7年8月份的第二周和9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的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分别与品管圈改善前期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房因输液问题导致的呼叫铃发生次数由改善前期的平均51.6次/d降至改善期的平均13.4次/d,目标达标率107%,进步率74%;在改善后维持期,降低至平均18.2次/d,目标达标率93.8%,进步率64.7%。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心内科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重新制订输液标准化流程和“输液完成时间推算表”,强调计划性工作和主动性服务,提升了护理内涵;同时,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心内科团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 标签: 品管圈 心内科护理人员 输液相关因素 呼叫铃发生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产后乳头皲裂患者乳头皲裂恢复中的效果,评价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在某三甲医院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间收入的所有产后乳头皲裂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其中64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乳头皲裂恢复,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知晓度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知晓得分数据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后乳头皲裂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时,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乳头皲裂恢复状况、知识知晓度,并且也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乳头皲裂 自我护理 品管圈 护理管理方案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由开展前的60.18%提高到9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8%,显著高于实施前8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儿少精神病人 文体训练合格率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 进行持续改进。结果 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由开展前的 60.18 %提高到 90.3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6 , P<0.05)。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 95 .8%,显著高于实施前 84 .3 %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6, P<0.05)。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及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儿少 精神病人 文体训练 合格 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的方法,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满意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满意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满意率由76.71%上升到87.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满意率。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穿刺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间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品管圈活动开展护理;护理结束后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结束后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提高了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神经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儿家属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活动义齿种植和固定义齿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4例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按临床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患者)与实验组(62例患者),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活动义齿种植及传统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时间、口腔颌面功能恢复时间、基牙出血指数、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7%,与对照组(80.65%)比较显著较高,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口腔颌面功能恢复时间及基牙出血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8.39%,显著优于对照组(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活动义齿种植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固定义齿 活动义齿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对提高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以“提高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我院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低有关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环节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我院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得到提高,门诊预约人次达到提升,患者候诊时间得到降低。结论科室通过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不仅提高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而且节约患者就诊时间,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提升综合素质,提升自我成就感。

  • 标签: 品管圈 预约就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活动指导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胃肠手术后患者 8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活动指导,对两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为 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 30.95%( P< 0.05)。结论:体位活动指导可促进胃肠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也能减少腹胀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体位活动指导 胃肠蠕动功能 胃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间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品管圈活动开展护理;护理结束后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结束后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提高了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神经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今门诊诊治的患者100例进行探究,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诸采取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后,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获得患者临床一致好评,满意度极高,能有效降低患者就诊时风险事故的发生,明显提高了临床工作质量,有效增强了医患良好关系,在临床上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门诊输液室 管理 应用价值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