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及在PIV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PIVAS调配的输液量中选择500例为PC组,实施常规管理;另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PIVAS调配的输液量中选择500例为FX组,实施风险管理。分别统计两组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率、成品输液不良事件率,并调查临床科室医生对PIVAS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FX组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率、成品输液不良事件率依次为0.8%、1.2%,均低于PC组的3.6%、5%(P<0.05)。FX组临床科室医生对PIVAS工作满意度为95%(19/20),高于PC组的75%(15/20)(P<0.05)。结论:于PIVAS管理中通过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中心静脉药物配置工作质量,提高临床科室对PIVAS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风险管理 配置差错 成品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调配方法,并考察其在不同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最佳溶解方法;通过测定成品输液中不溶性微粒、pH值及主要成分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考察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在不同溶媒中配伍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最佳调配工艺为:加入5 ml灭菌注射用水,以1 200 r/min振荡5 min。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在4种成品输液中8 h内主要成分含量均较稳定;8 h内0.9%氯化钠输液、5%葡萄糖输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4 h内10%葡萄糖输液、6 h内葡萄糖氯化钠输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8 h内0.9%氯化钠输液pH值满足最佳配伍要求,2 h内5%葡萄糖输液pH值满足最佳配伍要求,4 h内葡萄糖氯化钠输液满足最佳配伍要求。结论本研究优化了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最佳调配方法,临床应用宜使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配制成品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成品输液应现用现配。

  • 标签: 双黄连注射剂 药物稳定性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物调配环境、成品输液质量及差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作为对照时间段,选择2019年5~10月作为观察时间段。对照时间段内PIVAS采用常规管理,观察时间段内PIVAS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个时间内PIVAS药物调配环境、成品输液质量及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时间段内出现胶塞碎屑、玻璃碎屑、药物微粒等调配环境污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段内发生穿刺点发红、静脉炎、堵管、外渗等明显少于对照时间段,观察时间段内发生审方、贴签核对、摆药、调配、停医嘱退药及成品输液发放差错少于对照时间段,总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段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责任管理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高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明显改善了PIVAS药物调配环境,降低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成品输液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 标签: 精细化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物调配环境 成品输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