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不同急诊复合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急诊收治的60例复合伤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60例复合患者中60%的患者经及时抢救和正规护理后健康出院,预后好;8%的患者处于轻度残疾状态;12%的患者处于中度残疾状态;7%的患者处于重度残疾状态,生活无法自理;7%的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致残率为19%,死亡率则为7%。结论急诊复合伤的患者不仅病情复杂而且病况严重,医护工作者应给予及时、严谨、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急救,并配合科学的护理,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发生。

  • 标签: 复合伤 急救方法 护理措施
  • 简介:笔者单位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以下称复合皮),治疗大面积烧伤功能部位深度创面及功能部位瘢痕增生整形患者共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复合皮移植 功能部位 临床应用 瘢痕增生 整形
  • 简介:<正>抗结核药物的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下简称复合剂),是80年代抗结核治疗的又一重要进展。所谓复合剂是指数种不同药物按一定的剂量配方,混合制成一种复方制剂形式,其剂型可为胶囊或片剂。最常用的是由利福平(R)加异烟肼(H)及R+H+Z(吡嗪酰

  • 标签: 复合剂 复合制剂 固定剂 抗结核药物 生物利用度 利福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复合伤的救治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2例严重复合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4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6例(85.71%),死亡6例。结论在严重复合伤的救治当中,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全面评估,观察病情变化,以科学的方式开展救护工作,辅以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残废率。

  • 标签: 复合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99年3月~2000年8月,共观察创面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成人41例,小儿12例;创面存在时间3周以上者18例,3周以下者35例;修复面积12~250cm2,平均(98±76)cm2.术前3d开始准备创面,清除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用双氧水、等渗盐水冲洗,内层覆盖抗生素纱布,再用高渗盐水湿敷包扎,每天更换1次.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肉芽水肿消失后进行手术.

  • 标签: 创面修复 烧伤 脱细胞真皮复合移植术 肉芽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优点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随即抽取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一年的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患者病例20例,其中共有残根残冠39颗,全部采用复合桩核修复技术对患牙进行修复,修复结束后通过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对其独有优势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牙的修复治疗均顺利完成,在修复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在全部39颗患牙中成功修复者35颗,修复失败者4颗,修复的成功率可达89.7%,效果比较明显。结论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其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时使用与推广。

  • 标签: 复合桩核 修复 后牙 残根 残冠
  • 简介:目的:讨论分析蛙神经干动作电位,为电生理实验课教学提供一些创新思路。方法:制备蛙的坐骨神经标本,在原有教学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就记录距离。麻药阻滞对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幅度、潜伏期及时程的影响,传导速度的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增大两记录电极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第一相峰值逐渐升高,持续时间延长,第二相峰值逐渐减小,电位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录两点间滴加麻药,动作电位的波形第一相峰值逐步加大,第二相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形成单相动作电位;利用顶点所测速度与起点法测量值不相等。结论:讨论分析该实验结果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原理,牢固掌握基本的电生理知识。

  • 标签: 神经干 复合动作 电位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手术室空气情况,分析应用不同层流消毒方式效果。方法:利用平皿暴露法在层流洁净手术间内监测自然菌沉降数,依据消毒手段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单纯层流消毒为对照组和采用复合层流消毒为观察组,每组各采样15次,评估其消毒灭菌数及卫生指标评分。结果:经两组消毒灭菌数比较:观察组菌落数高于对照组(P<0.05)。经两组卫生指标评分比较:观察组室内空气监测、人员手部卫生、手术器械使用、消毒物品使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层流消毒,应用复合层流消毒于手术室空气效果理想,提升消毒灭菌数,改善室内卫生指标评分,缔造无菌室内环境,利于患者恢复及诊治,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空气 复合层流消毒 消毒灭菌菌数 卫生指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疑似线粒体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应用二代测序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线粒体基因组检测,对候选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家系检测发现患儿存在NDUFS1基因父源c.64C>T(p.R22X)和母源c.845A>G (p.N282S)复合杂合变异,二者均可能导致蛋白功能丧失。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线粒体基因组检测未发现致病变异。结论疑似线粒体病的患儿可能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型,包含线粒体DNA检测在内的综合性基因检测策略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干预。

  • 标签: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缺陷 NDUFS1基因 复合杂合变异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静吸复合与全静脉复合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54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异氟烷复合麻醉组(Y组)以及丙泊酚麻醉组(B组)。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3-5mg,丙泊酚60-80mg,舒芬太尼15-20g,顺苯磺酸阿曲库胺8-12mg,完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Y组吸入异氟烷,呼气末浓度1.2%-2.5%,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4g/ml。两组舒芬太尼均为单次追加10-15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5mg/kg/h,两组均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30%。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观察基础值(T0)、气腹后5min(T1)、拔管后(T2)、拔管后5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比较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两组T1及T3期的MAP和HR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Y组血管活性药物较B组使用量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减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全静脉全麻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效果更佳,麻醉复苏更快。

  • 标签: 全身麻醉 腹腔镜 异氟烷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Ramsay镇静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给药后2min的MAP及HR均明显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min,研究组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宫腔镜手术中均可以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镇痛效果更好,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丙泊酚 宫腔镜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手术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段血压及心率检测值相比较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恢复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应用于患者手术治疗中,其能够有效调节给药浓度与控制药效时间,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速,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将其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分成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C组(静吸复合麻醉),各34例。观察三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患者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麻醉后的苏醒时间比静吸复合麻醉短,且苏醒效果较好,存在较少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静吸复合麻醉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作用比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传统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进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麻醉效果,缩短拔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传统静脉复合麻醉 临床作用 比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6例手术麻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对三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警觉-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警觉-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最高,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复合维生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选7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盲抽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接受复合维生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对照组39例,接受复合维生素片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铁调素-25、PON1、INF-γ、IL-2等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铁调素-25、PON1、INF-γ、IL-2等血清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82、9.022、5.483、3.969,P

  • 标签: 复合维生素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瑞芬大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短时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12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1列;A组予瑞芬大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短时腹腔镜手术麻醉,B组予芬大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短时腹腔镜手术麻醉;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t2、t3时的HR、SBP、DBP显著低于t1时(P均<0.05),A组患者在t4时的SBP、DB显著低于t1时(P均<0.05),B组的患者在t4时的HR、SBP、DBP显著高于t1时(P均<0.05),A组患者在t3、t4时的HR、SBP、DBP显著低于B组(P均<0.05),A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方面显著优于B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短时腹腔镜手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时间更稳、更快,总体来看,是一种适合于LC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芬太尼 腹腔镜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初产妇66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分为0.1%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0.2 g/L组(RN组,333例)和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 mg/L组(RF组,329例)。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共有547例产妇完成试验(RN组276例,RF组271例)。RN组第一产程NRS低于RF组(P<0.05),第二产程NR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中尿潴留发生率RN组(17.75%)低于RF组(30.26%)(P<0.05),恶心呕吐、瘙痒、Bromage评分大于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相比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罗哌卡因 纳布啡 芬太尼 分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