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方法从不同类别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中,通过性状,科属等方面进行鉴别。结果通过对几种平时工作中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简要论述,能够使中药调剂和验收人员比较清晰的区分这几种饮片。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定技术,从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

  • 标签: 中药饮片 性状鉴别
  • 简介:目的了解扬州市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对几种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指导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Ⅲ~Ⅳ龄期蚊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剂量(LD50);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KT50)。结果淡色库蚊对氯菊酯、敌敌畏、仲丁威的抗性倍数依次为3.1、1.9、2.2倍;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的抗性倍数依次为8.1、111、122.5倍;德国小蠊对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依次为2.06、4.72、1.57、3.44倍。结论扬州地区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对常用的化学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 标签: 淡色库蚊 家蝇 德国小蠊 生物测定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2010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采用手术切除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50例采用保守治疗的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为手术组和保守组。对比临床疗效、乳腺癌发生率和发生乳腺癌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手术组疗效分级与有效率和保守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乳腺癌发生率和发生乳腺癌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4.71%、60.00%,与后者的38.00%和10.5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相较于保守疗法能够提升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的有效率,还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一旦发生乳腺癌,对提高远期生存率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癌变性状 乳腺增生 手术 保守治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2016年3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化疗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术切除术治疗),各5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均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研究。

  • 标签: 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 手术切除 传统化疗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中药浙贝母、黄精、重楼、玉竹、知母、土茯苓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化学成分、功效进行了研究,找出异同,为中药浙贝母、百合、黄精、黄精、玉竹、知母、土茯苓的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化学成分 功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生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进一步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用于测量护生的一般情况。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中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CASLSS)对100名高专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专院校护生心理弹性得分为(61.80±12.83)分,与国内常模(n=560)的得分(65.4±13.9)分相比,显著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P<0.01)。心理弹性量表的3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坚韧、自强、乐观。结论高职男护生学习倦怠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弹性越好,学习倦怠程度越低,可能原因是心理弹性好的学生,能主动寻求帮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对学习保持良好的投入状态。

  • 标签: 高专院校 男护生 心理弹性状况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实现银柴胡种子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株银柴胡120株,每3株取其平均值,测定单株银柴胡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等指标,利用SPSS线性回归法对银柴胡种子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与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显著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为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其中单株根鲜重和千粒重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对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最优回归方程为Y=-1.700+0.017X3+1.078X5。结论:单株千粒重和根鲜重指标是影响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千粒重越大,其单株种子产量相应的就较高,单株根鲜重指标对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仅次于千粒重指标,这个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改进生产措施不仅可提高银柴胡药材(药用部位)产量,也可以增加3年生植株的种子产量。

  • 标签: 银柴胡 指标 种子产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伤患者的早期急救和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复合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急诊处理和急救护理,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经急救处理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急救时间为20-60min,平均时间为(36.5±3.2)min。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5例死亡,死亡率为6.77%,其中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占2.70%,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占4.05%。69例患者已经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3.24%,其中轻度残疾状态者4例,占比5.41%,重度残疾状态者为4例,占比5.41%。结论复合伤患者一般病情严重且复杂,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要求急救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 标签: 复合伤 急救 护理措施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人流的孕妇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实验组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孕妇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孕妇麻醉优良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且异丙酚应用剂量少于对照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流产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够缩短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减少异丙酚用量,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无痛人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复合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需麻醉患儿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45例,采用以氯胺酮肌注麻醉为基础的静脉麻醉方式。记录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诱导时间为(36.5±5.7)s、术后苏醒时间为(17.2±1.9)min、心率为(130.2±25.9)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样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3例躁动、1例肌肉颤动,发生率为8.89%,组间比较,χ2=2.355,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具有良好可调节性,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更短,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麻醉 静脉麻醉 七氟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手术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段血压及心率检测值相比较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恢复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应用于患者手术治疗中,其能够有效调节给药浓度与控制药效时间,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速,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将其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分成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C组(静吸复合麻醉),各34例。观察三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患者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麻醉后的苏醒时间比静吸复合麻醉短,且苏醒效果较好,存在较少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静吸复合麻醉 临床观察
  • 简介:非生物复合药物是一大类复杂药物的统称,该类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具有复杂、数量众多且相似的结构;②整个复合物都是药物活性成分;③药物特点不能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完全表征;④生产条件的控制对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目前,非生物复合药物的种类主要包括格拉替雷类药物、脂质体、铁-碳水化合物复合物以及某些具有纳米颗粒结构的药物等,在代谢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领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各大医药公司的研发热点。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类药物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为国内了解该类药物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

  • 标签: 非生物复合药物 高分子胶束 格拉替雷类药物 铁碳水化合物复合物 纳米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调节与炎性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免疫调节指标与炎性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调节指标与炎性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免疫调节指标与炎性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氨蝶呤的治疗基础上,使用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较单永甲氨蝶呤更为显著,对免疫调节与炎性状态的影响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调节 炎性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和单纯全麻于上腹部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64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2例,治疗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照组行单纯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麻醉药用量,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满意率、出现疼痛时间、麻醉药用量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所需的麻醉药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麻醉效果整体显著优于单纯全麻,上腹部外科手术麻醉科广泛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 上腹部手术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5种复合树脂与全酸蚀、自酸蚀粘接剂分别进行组合应用,探讨复合树脂及粘接剂种类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新近拔除的50颗离体牙,在颊舌面分别备洞,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Bond2,B组使用自酸蚀粘接剂i.bond。每组再分别应用Z350、Solitaire2、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5种复合树脂充填固化。所有牙齿进行冷热循环500次,浸泡于0.5%品红溶液24小时后,切片,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复合树脂充填物边缘的染料渗透情况,计分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各组树脂微渗漏评分及例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使用SingleBond2全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两种复合树脂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Dentex。使用i.bond自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BrilliantNewLine、Dentex两种树脂使用i.bond粘接剂的微渗漏要低于使用SingleBond2全酸蚀粘接剂。其余3种树脂使用两种不同粘接剂对微渗漏无显著影响。结论:Z350、GradiaDirect纳米级填料复合树脂的微渗漏低于Solitaire2混合填料型复合树脂。

  • 标签: 微渗漏 复合树脂 粘接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伤急诊科早期急救处理措施。方法对102例复合伤患者按急诊科复合伤急救程序进行治疗。结果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21例,入院死亡16例,总抢救成功率79%。结论急诊医师早期急救措施正确可以提高复发伤患者生存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复合伤 急救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静脉复合麻醉条件下肩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分别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松解术。组间对比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麻醉条件下行肩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有显著疗效。

  • 标签: 静脉复合麻醉 肩关节松动术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无痛人工流产中采取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自愿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患者3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实现麻醉,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联合芬太尼实现复合麻醉,对比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生理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予以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丙泊酚与芬太尼的复合麻醉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中,效果明显,可靠、安全,临床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 复合麻醉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