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阴道分泌细菌临床检验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自2021年8月~202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84例患者全部给予胺试验检验法、pH检验法、线索细胞检验法、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验法及胺试验检验法联合pH检验法。对比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胺试验检验法联合pH检验法准确率为95.24%,显著高于胺试验检验法、pH检验法、线索细胞检验法、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验法,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胺试验检验法联合pH检验法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检验,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细菌临床检验 胺试验检验法 pH检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尿常规检测的女性患者,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为阴道分泌污染的尿液样本,观察组为未污染的尿液样本,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结果:阴道分泌污染的尿液样本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尿液pH值和比重方面与未污染样本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为确保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需高度重视尿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过程,避免阴道分泌的污染。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临床检验 实验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尿常规是临床的三大常规检验之一,对于部分脏器恶化、全身性病变的问题可以提供辅助诊断,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关系着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和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探讨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女性受检者作为样本,观察对比受检者尿常规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尿常规各项指标比参照组更为准确,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在尿常规检查中应及时干预,避免阴道分泌对尿液标本进行污染,进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尿常规 阴道分泌物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阴道分泌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来妇科就诊的女性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例)和试验组(n=65例),对照组行常规检查,试验组进行阴道清洁后行尿常规检查。结果试验组红细胞检出率、白细胞检出率、上皮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分别为15.38%、10.77%、0、0,均低于对照组的92.31%、93.85%、41.54%、38.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对尿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为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提高尿检的准确率,临床上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应注意对患者阴道的清洁,严格遵循尿液采集的规范操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尿常规检查 阴道分泌物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女性阴道的分泌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尿常规检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96名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当中,应用电脑盲选的方式将所有参与试验研究的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应用医院常规尿液采集方式,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研究组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先将阴道分泌处理完之后再对采集的尿液进行检验。最后,对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尿液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比检验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妇科疾病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蛋白质检出几率都要比对照组更低,并且结果差距相对较大,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阴道分泌将会大幅降低患者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的精准程度,为了确保不影响尿常规的检验结果,需要制定严格的样本采集操作流程,并且对负责检验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工作,强化尿液采集工作的专业性。

  • 标签: 阴道分泌物质 尿液常规检验结果 负面影响 对策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尿常规检查患者53例(2022年02月至2022年02月),均进行常规尿液检验(对照组)与清洁阴道炎分泌后进行尿液检验(观察组),观察检查结果。结果:在红细胞、包细胞、尿蛋白、上皮细胞检出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常规检出率会受到阴道分泌的影响,可通过先清洁阴道炎分泌后开展尿液检验的方式来提高尿常规检验准确性,值得借鉴。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检验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妇女阴道分泌病原学及其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398例产后检查的妇女采集阴道或宫颈分泌,进行白带常规与宫颈液支原体检测。结果398例产后妇女,其中未检测出异常130例(32.66%),细菌性阴道炎阳性266例(66.83%),支原体阳性41例(10.30%),假丝酵母菌阳性5例(1.26%),细菌性阴道炎合并支原体阳性41例(10.30%),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假丝酵母菌阳性3例(0.75%)。结论大部分产后妇女均会出现阴道菌群失调,其中最常见的细菌性阴道炎疾病,产后的妇女进行阴道分泌常规检测,利于及早发现病原,及时治疗。产后妇女在恶露干净后可采用外源乳酸杆菌制剂治疗,使阴道菌群失调逐渐恢复正常,降低细菌性阴道疾病的产生。

  • 标签: 产后 阴道分泌物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女阴道分泌的病菌类型及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安顺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892例就诊女性,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方法,对就诊者的阴道分泌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892患者的阴道分泌进行检测发现,检出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共计448例(占总数的50.22%);其中单一性感染369例(占发病人数的82.36%),混合感染79例(占发病人数的17.64%)。结论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较高,阴道混合感染曾上升趋势。及时正确的检测出阴道感染的病原菌、采取科学有效预防手段和治疗措施,是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检测 阴道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 方法: 选择 2017 年 12 月到 2019 年 5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妇科类疾病 患者 142 例 ,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 71 例先运用抑制阴道分泌的方法,再对其进行尿液的采集,对照组 71 例运用常规采集尿液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样本检验的结果。 结果: 两组患者样本检验的结果对比,观察组尿液检验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以及亚硝酸盐等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阴道的分泌会对患者尿液常规检验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为此在进行尿液检验时需要抑制阴道分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妇女阴道分泌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为妊娠期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例妊娠期妇女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3日至2014年2月3日,使用湿片显微镜检验法对所有研究患者的阴道分泌进行常规检验分析。结果200例标本中,共有72例真菌混合滴虫感染菌,占总比的36.00%;51例真菌感染菌,占总比的25.50%;49例滴虫感染菌,占总比的24.50%;28例其他感染菌,占总比的14%。结论真菌感染、滴虫感染、真菌混合滴虫感染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阴道分泌感染类型,临床上应重视健康宣教,为妊娠期妇女定时进行湿片显微镜检验,进一步防治生殖道感染。

  • 标签: 妊娠期 妇女 阴道分泌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创口分泌中所含细菌组成,研究抗菌药物使用的药效,对创口治疗提供护理监察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患者32例,对其创口部位的分泌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病原菌检测,统计分析其耐药率,评价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的45处创口中取样,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9例(59.38%)23份(51.11%);共检出病菌93株,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26份,占培养阳性的57.78%。分离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比率为60.22%,高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初步显示头孢类抗生素对创口患菌的敏感率普遍看较高。结论伤员创口病原菌感染率高,多重细菌感染较常见;由于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导致现在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最为常见。

  • 标签: 创口 细菌培养 药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阴道分泌对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抽选A医院在2017年接诊的100例进行尿常规检查的女性,根据检查的方式平均将之分为两组,各组人数均为50,分别为常规清洗组和呋喃西林溶液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检出率、红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以及上皮细胞检出率等指标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呋喃西林溶液组的各项研究指标均要低于常规清洗组。结论在进行尿常规检查的过程当中,检查者的阴道分泌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尿常规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在临床检查中必须加以注意。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检查 上皮细胞 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酶、白细胞酯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对阴道微生态的改变所致妇科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妇科门诊3988例阴道分泌进行了五联检检测及Amsel法的检测。结果五联检法检测3988例阴道分泌的结果阳性率为细菌性阴道病(BV)为30.1%、念珠菌为40.1%、滴虫为21.7%,Amsel法检测BV阳性率为28.8%。清洁度(Ⅰ~Ⅱ)组与清洁度(Ⅲ~Ⅳ)组比较H2O2、PH、唾液酸酶、脯氨酸氨基肽酶等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五联检结合清洁度等项目检测可以互补或取代旧指标,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过氧化氢浓度 唾液酸酶 白细胞酯酶 脯氨酸氨基肽酶 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外科病人手术切口分泌细菌培养情况,以供院感办公室、临床科室控制院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外科住院患者308例进行切口分泌细菌培养,采用美国细菌培养分析仪进行鉴定分析,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8例切口分泌细菌培养,阳性171例(阳性率55.52%),阴性137例。大肠杆菌最为常见(26例);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例),然后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产气肠杆菌(15例)、表皮葡萄球菌(10例)、奇异变形杆菌(8例)等。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较普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 标签: 手术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泌对尿常规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尿液采集的108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4例,常规尿液检查)和观察组(54例,禁止阴道分泌混入后提取尿液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尿液清洁率和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蛋白质检出率。结果观察组Ⅰ级、Ⅱ级清洁率低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清洁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液样本中红细胞35.1%、白细胞9.2%、未检出上皮细胞及蛋白质,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对常规尿液检测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今后应该强化医师专业培训,规范采集制度,提升采集合格率为诊断准确性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道与阴道分泌的淋球菌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尿道炎感染患者40例以及阴道炎患者40例进行实验分析,并且全部患者均行相同的淋球菌临床检验,并采用涂片法、生化反应检测以及培养法对患者的淋球菌进行有效检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中,10例患者标本中检出大量中性粒细胞,占比为25.00%(10/40);18例患者发生氧化酶反应,发生氧化酶反应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占比为45.00%(18/40)。女性患者中,仅在2例女性标本中观察到嗜中性粒细胞,占比为5.00%(2/40)。结论通过对尿道炎以及阴道炎患者进行淋球菌分泌检查,能够对患者临床疾病的诊断起到促进作用,能够使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对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尿道 阴道分泌物 淋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