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作者: 李林志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10-09-19
  • 出处:《时代英语报》 2010年第9期
  • 机构:英语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6年9月,美国的一些高中已经正式开设了“AP汉语与文化(AP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课程(以下简称AP中文),这标志着汉语教学已经堂而皇之地走进了美国中学的主流课堂,也标志着汉语教学开始全方位地走向世界。我们在看到AP中文课成功开设提供给我们机遇的同时,更要看到这一课程提出的各种要求及其从中反映出的美国外语教学的整体理念以及在新的形势下对外语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

  • 标签: 中文课程 美国中学 外语教学 LANGUAGE 标准 汉语教学
  • 简介: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由于选材的差别、写法的变化、个性的迥异等因素的制约,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价、衡量,是作文教学中还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评价的标准问题出现偏差,就会严重地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制约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鲁迅、茅盾、老舍、曹禺、沈从文、叶圣陶、朱自清、冰心、赵树理、林语堂等现代作家,

  • 标签: 评价标准 学生作文 现代作家 “好” “通” 创造性劳动
  • 简介:本文根据标准制定编写的一般规律,针对语言文字标准的特点,阐述了语言文字标准制定编写的九项基本要求。

  • 标签: 语言文字标准 制定 编写 基本要求
  • 简介:读《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5期上的《单一媒体与多元媒体话语互文分析》,发现作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词汇的"重复出现"是"互文表现形式之一",并将某针对邓玉娇事件系列报道的十二个标题中“重复最多的词汇”(顺便说起,这里用“词汇”不妥)作为互文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主人公互文链”等术语。思索良久,觉得这一观点很难让人接受。

  • 标签: 互文关系 修辞学 “词汇” 2010年 系列报道 主人公
  • 简介:“为+名1/代+名2”是上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形式,前人和时人对它多有研究和争议。本文认为,这个“为”字格式在表层上兼容了“为”字单宾、双宾和述补三种结构,而从中分化出来的“为·之·名”则只能是双宾语结构。文章从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两方丽论证了这几种结构形成的不同条件以及对它们进行鉴别的具体办法,同时从理论和方法上对“为”字格式研究的是非作出了分析。

  • 标签: 上古汉语 句法形式 双宾语结构 语义关系 结构关系 格式
  • 简介:本文考察了2—5岁儿童习得和运用“把”字句的情况.详细描写了儿童“把”字句的句法结构类型(九大类十七小类).分析了习得过程中的一般发展趋势和心理、语言机制及一些特点。本文的考察结果把有些材料反映的3岁左右儿童句中出现“把”字句的情况在时间上提前到2岁左右,并验证了朱德熙先生关于“把”字句不是“主—动—宾”句式的变式而跟受事主语句关系密切的论断。

  • 标签: 儿童语言 受事主语句 结构类型 习得过程 发展趋势 宾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否定副词“没有”作用于核心谓语层面,而“了2”作用于句子层面,“了2”的作用范围大于“没有”的作用范围。只要能改变内层“没有VP”的性质特征,使之和外层“了2”的功能相适应,二者就能共现。句式具有完型特征,因此事件的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否定副词“没有”和“了2”的共现。

  • 标签: “没有” “了2” 共现 功能的层次性
  • 简介:2007年3月德国《加强法定医保竞争法》(GKV-WSG)出台。本文分析了该法出台前后德国医疗卫生改革所带来的新的行为体格局以及2009年1月1日起生效的改革内容。笔者认为,《加强法定医保竞争法》在多个方面承袭了“渐变”的发展模式,但同时该法也带来了德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刻变革,尤其在行为体格局方面。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实验治理的新形式、对立的利益格局、艰难的谈判进程以及倾向于否决的行为体结构。

  • 标签: 德国 卫生改革 卫生政策 医疗保险 健康基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2年9月18日,《“华文教师证书”认证标准》审稿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李晓琪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燕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齐沪扬教授,香港教育学院陈学超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李盛兵教授等12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就认证标准中各子系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对评估体系逐条进行了评阅。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标准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认证标准 华文教师 审稿 证书 应用语言学
  • 简介:内容摘要

  • 标签:
  • 简介:本文在评述国内外第二语言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标准的初步构想。汉语能力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全面、实用和兼容的原则,具体落实在量表的性质认定、语言能力结构分析以及与欧洲共同参考框架兼容等问题上。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制定能力标准的具体方法与步骤,探讨了建立以描述语指标库为主体,以水平测验和语法、字词大纲为辅助工具的汉语能力标准基本框架。

  • 标签: 汉语能力标准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于旁指代词“他”和第三人称代词“他”之间的界限,由于以往的研究缺少一个公认的、便于操作的客观判别标准,因而大家在判断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产生年代时陷入了困局。文章认为,“他”是在单独用作主语和宾语这种句法环境中发展为第三人称代词的,后来才扩展到了定语位置,这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产生机制。因此,如果“他”回指其前面出现的某个特定的指人名词,而且又充当句子的主语,那么就可以认定“他”发展成了第三人称代词,即这两个语义句法条件可以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判别标准

  • 标签: 第三人称代词 产生年代 判别标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