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6 个结果
  • 简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为化疗敏感性肿瘤,绝大多数肺转移可通过化疗治愈日,少数病人在疗程的某一阶段,需补充肺叶或肺段切除,11例病人接受冷冻肺叶或肺段切除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对于长期接受化疗,尤其术前、后不得不补充化疗的病人干扰较常规术式为小,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肺转移瘤 手术治疗 化疗敏感性肿瘤 手术方法 手术方式
  • 简介:脑转移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性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20%-40%。脑转移中65%为多发病灶,容易诊断,而单发脑转移(solitarybrainmetastasis,SBM)占35%。单发脑转移的CT表现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就诊前尚未发现原发肿瘤的患者,CT诊断很容易误诊。

  • 标签: 脑转移瘤 CT诊断 颅内恶性肿瘤 多发病灶 原发肿瘤 临床随诊
  • 简介:脑胶质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脑胶质的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35%-60%,死亡率高居癌症前列。而在脑胶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脑屏障、肿瘤组织内及周边水肿脑组织间隙静水压较高、用药后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因素降低了脑胶质治疗药物的疗效。联合用药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最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如使用扶正平汤联合替莫唑胺,平消胶囊联合脑瘤饮,有效率可分别达到70.0%和86.4%,而对照组有效率为56.7%和70.0%,同时,死亡率和中位生存期也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较单一药物治疗更有效。目前,联合药物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本文就临床现阶段常用联合药物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胶质瘤 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 替莫唑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2例乳腺淋巴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乳腺淋巴患者,综合对比分析他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1例为继发性乳腺淋巴患者,11例为原发性淋巴患者,两组患者在发生部位、病理类型、预后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颅内动脉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与全面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术后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为0%,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术后患者实施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颅内动脉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与全面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术后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为0%,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术后患者实施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曲松与利福霉素联用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患者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头孢曲松与利福霉素联用治疗,比较和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外周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和外周脑脊液复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外周脑脊液和外周白细胞计数的复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曲松与利福霉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效果极为理想,安全性高。

  • 标签: 头孢曲松 利福霉素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总体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为突出,包括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较对照组明显减弱,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5%)也较对照组(22.5%)更低。对比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CSF)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定4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CSF中IL—8水平,并与44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CSF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恢复期患儿CSF中IL—8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8作为一种免疫因子参与了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过程,且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白细胞介素—8 脑脊液 化脓性脑膜炎 儿童
  • 简介: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建议。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发病的初始阶段,一般先在基层医疗单位或急诊科接受治疗,通常在感染科医生、神经内科专家、神经外科专家的会诊指导下进行。与其它许多感染性疾病相比,细菌性脑膜炎的抗微生物治疗的依据不是来源于按照随机前瞻双盲设计的临床实验,最早的治疗依据多从实验动物感染模型获得。经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兔子,将其麻醉后置于实验台上,

  • 标签: 细菌性脑膜炎 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 IDSA 2004年 抗菌药物 CT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的影像及临床病理学形态特征,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本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肺硬化性血管的影像图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均为单发病灶,靠近肺的边缘部。病灶呈圆形、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影,边缘清楚,无深分叶征、血管切迹征,平扫密度较均匀,C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灌注曲线为持续平台型。肺界面清晰,病灶周围肺组织清晰,1例见"空气新月征。结论PSH在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靶扫描及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结合病理特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的诊断。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CT诊断 影像学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