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衰竭大鼠催乳素变化及雌二醇对该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三组,正常组(对照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组,苯甲酸雌二醇加硫代乙酰胺(TAA+E2)组。TAA组、TAA+E2组大鼠用硫代乙酰胺(600mg·kg^-1)间隔24h两次皮下注射,复制大鼠急性衰竭的动物模型,TAA+E2组同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d后眼球取血,离心后放射免疫法观察血清PRL及雌二醇(E2)浓度。结果TAA、TAA+E2两组血清PRL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但TAA组与TAA+E2组之间血清PRL浓度无变化(P〉0.05),TAA组与E2+TAA组血清雌二醇存在差异(P〈0.05)。结论TAA诱导急性衰竭时,血清PRL可升高,但不受外源雌二醇影响。

  • 标签: 硫代乙酰胺 急性肝衰竭 催乳素 雌二醇
  • 简介:病例:患者,女,40岁。因"慢性盆腔炎"于2010年12月26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未发现异常。医嘱给予服用妇炎康复胶囊4粒(0.38g/粒)/次、3次/d,共服用2个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服药21d。用药期间(2011年2月12日)患者自觉上腹部不适,自行至我院就诊,肝功能检查:ALT197U.L-1,AST88U.L-1(入组时分别为38U.L-1,35U.L-1),其他无异常。

  • 标签: 妇炎康复胶囊 肝损害 肝功能检查 门诊就诊 月经周期 慢性盆腔炎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药引起损害病例的分析,对中药引起损害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办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近15年来中药引起损害的病例共427倒,分析中药引起损害病制的发生情况、原发病的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中药引起的损害的病例占所有药物性损害的32.6%,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骨关节病、肾脏疾病、皮肤科疾病的中药最易引起损害。引起损害的中药以壮骨关节丸、雷公藤和黄药子最为常见。不同的中药引起损害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不同。结论:临床应进一步加强中药的合理应用及其毒性的研究。

  • 标签: 中药 肝损害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1对胃癌转移的认识胃癌转移的途径多数是门静脉血行转移,在内形成多个结节性转移灶,有时转移为胃癌的首发征候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表现为痛、消瘦、乏力、纳差、腹胀、腹水、黄疸、发热等。临床上对胃癌转移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取化疗及放疗,目的在于缩小癌灶,改善生活质量,但中位生存期仅在3-6个月。在中医古典文献中,虽然没有胃癌转移样的病名,但亦见有一些描述。

  • 标签: 肝转移 益气化瘀法 胃癌 治疗 原发性肝癌 中位生存期
  • 简介:有遗传和免疫特异质的个体,在环境因素(感染或毒素等)诱导下可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病。许多基因相互影响构成“允许基因原(permissivegenepool),决定着发病的危险程度和疾病的表型,阐明这个复杂的遗传和免疫学基础是后基因时代的巨大挑战。现对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作一概要介绍。

  • 标签: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硬化 胆汁性 胆管炎 硬化性
  • 简介:近日从湖北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肝病中心”得知,经过近10年的研究,该中心主持的应用中医药抗纤维化的“抗软坚颗粒”药物研究,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张赤志教授介绍,在研究时发现“抗软坚颗粒”具有软坚、化痰、和血、祛淤的作用,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药物的作用和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和阐明后,发现“抗软坚颗粒”对纤维化的治疗有效率可达70%以上。据介绍,该项研究成果表明湖北省运用中医药对纤维化的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湖北 肝纤维化 中医药 抗肝软坚颗粒 细胞分子生物学
  • 简介:1位62岁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因泌尿系感染静脉滴注磺苄西林3g(1次/12h)。用药第6天,实验室检查示:TBil3.9μmol/L,ALT184.2U/L,AST319.8U/L,γ-GT79U/L,ALP67.1U/L,考虑可能为药物性损伤,停用磺苄西林,余治疗不变。停用磺苄西林第7天复查,TBil3.4μmol/L,ALT64U/L,AST27U/L。

  • 标签: 磺苄西林 药物性肝损伤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患儿男,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11d,于2005年8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儿于发病前3d曾在外就餐后出现腹泻,体温不详,其母自行给患儿服用复方安乃近片3/4片,未服其他药物,也无服安乃近史。3d后出现乏力,纳差和尿黄的症状。8月15日在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ALT1035U/L,AST938U/L,白蛋白(ALB)31.9g/L,T-Bil466.7μmol/L,D—Bil280,1μmol/L,碱性磷酸酶(ALP)701U/L,凝血酶原活性(PTA)15.4%:血常规大致正常:抗HAV—IgM(-),乙肝系列均为阴性;超声示肝脏体积稍大回声欠均匀,胆囊壁增厚水肿,脾稍大,内外胆管无扩张。

  • 标签: 复方安乃近片 暴发性肝衰竭 儿童 凝血酶原活性 碱性磷酸酶 胆囊壁增厚
  • 简介:患者男,51岁.因外伤后腰部剧烈疼痛,活动不利1h,于2004年2月22日入院.入院体检:T36.6℃,P92次/min,R20次/min,BP130/80mmHg(1mmHg=0.133kPa).第一腰椎棘突压痛,活动受限,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肝肾损害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提高对药物性损害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4月.2007年7月住我院的40例药物性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涉及的药物进行总结。结果女性22例,男性18例。潜伏期多为1-8w。临床分型:肝细胞型24例(60.0%),胆汁淤积型5例(12.5%),混合型11例(27.5%),肝细胞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由西药引发损害27例(67.5%),中药9例(22.5%),多种药物(如中药+西药,成分不详的减肥药)4例(10.0%)。临床治愈34例(85.O%),好转4例(10.0%),死亡2例(5.0%)。结论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性损害,应予以重视,临床上以肝细胞型为主,经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 标签: 肝疾病 药物毒性 中草药
  • 简介:目的:探讨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提高对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门部胆管癌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21例均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浸润型9例,外生型11例,管内型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左右管汇合处,CT表现为内胆管不同程度的“软藤样”扩张,平扫仅35%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缓慢持续强化。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肝门 胆管癌 CT诊断
  • 简介: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阶段,或者说是必经之路。肝硬化是各种肝病发展的最终结局,是不可逆的,而纤维化通过治疗是可逆的,所以预防和治疗纤维化尤为重要。

  • 标签: 肝纤维化 防治 肝硬化 治疗
  • 简介:鳜鱼——健脾养血鳜鱼数百年来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这是因为鳜鱼肉质细嫩丰满,无胆少刺,为春季淡水鱼之上品.《本草纲目》记载其肉“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适宜体质衰弱、饮食不香的人食用.

  • 标签: 补肝益肾 种鱼 《本草纲目》 健脾养血 鳜鱼 淡水鱼
  • 简介: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复方牛胎提取物片(商品名:安珐特)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肝功能异常伴有纤维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随机分治疗组35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用复方牛胎提取物片治疗;治疗组用干扰素-α1b联合复方牛胎提取物片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肝功能、纤堆化指标(HA、LN、CIV、PCⅢ)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清纤维化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复方牛胎提取物片治疗是防治纤维化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干扰素-Α1B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前列地尔对肾综合征患者血浆血清总胆红素(S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清胱抑素C(Cys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肾综合征患者60例。肝硬化合并肾综合征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退黄、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前列地尔10μg,连用2周。检测各组患者血浆ALT、Alb、STB、CysC及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浆ALT、Alb、STB、CysC及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浆ALT、STB、CysC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合并肾综合征患者血浆ALT、STB、CysC及CRP水平,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对肾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有保护作用能降低炎症状态。

  • 标签: 前列地尔 肝肾综合征 肝功能 肾功能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