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第六届世界颅内支架大会(InternationalIntracranialStentmeeting,2009)于2009年8月5至713在13本仙台战灾纪念馆举行。本次会议是由来自仙台东北大学(TohokuUniversity)流体力学研究所的MakotoOhta教授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AkiraTakahashi教授担任共同主席。

  • 标签: 颅内支架 血管重建 交叉学科 世界 栓塞 碰撞
  • 简介:目的探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提高对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防治的认识。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使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一旦出现放射性脑病,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运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的积极治疗措施。

  • 标签: 甲强龙冲击疗法 高压氧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脑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侧颈动脉狭窄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实施支架置人术前及术中的脑保护措施对降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有效性。方法1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流阻断耐受试验,对2例重度不能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术前进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对2例相对不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支架置入术。术中采取减少脑血流阻断时间、降低血栓形成等各种有效脑保护措施,防止缺血事件的发生。术后通过弥散加权MRI(DWI)检查及缺血性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评估脑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出现一过性失明1例,出现永久性缺血神经症状1例。术后24hDWI阳性率为50.0%,多为小于1-2mm小病灶散在分布。术后颈动脉血管扩张达90%以上8例,70%~90%4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缺血耐受程度及血流特征,术中有效缩短血流阻断时间及防止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等脑保护措施可有效降低一侧颈动脉狭窄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永久性缺血事件发生。

  • 标签: 对侧颈动脉闭塞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脑保护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囊状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1例应用LVIS支架行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术后即刻图像及复查DSA图像,评估LVIS支架在动脉瘤支架辅助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7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破裂动脉瘤20个(28.2%),未破裂51个(71.8%);前循环动脉瘤56个(78.9%),后循环动脉瘤15个(21.1%);术中血栓事件4例(5.6%)。栓塞后即刻改良Raymond分级:1级39个(54.9%),2级13个(18.3%),3a级11个(15.5%),3b级8个(11.2%);其中破裂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14个(70.0%),未破裂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25个(49.0%),前循环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33个(58.9%),后循环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6个(40.0%)。术后半年DSA复查29例(40.8%),其中改良Raymond分级较栓塞后即刻造影级别改善7个,占2级、3级动脉瘤(32个)40.6%(3b级→1级4个,3a级→1级1个,2级→1级2个),变差2个(2级→3a级1个,2级→3b级1个)。术中发生血栓事件共4例(5.6%),术后复查DSA发现载瘤动脉狭窄2例,占复查例数6.8%。结论LVIS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安全、有效,但术中血栓事件及术后载瘤动脉再狭窄亦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术 LVIS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rtomographyperfusion,CTP)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前适应证选择及术后血流变化评价的作用。方法40例经DsA检查提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照DSA检查结果对缺血部位代偿良好的2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代偿不良的20例患者行狭窄部位支架成形术,行CTP检查,此较非手术组及手术组基线和术后1年的cT相对灌注参数,并比较手术组基线、术后7d、术后1年的手术侧和健侧的绝对灌注参数。结果手术组基线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bcerebralbloodflow,rCBF)明显较非手术组降低,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cerebralbloodvolume,rCBV)升高(P分别为0.018和0.015),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问(relativemeantransittime,rMTT)无差异,1年后手术纽rMTT较非手术组低(P=0.012),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侧相比,手术组术前患侧基线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延迟、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减低、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增高,术后7d患侧MTT缩短、CBF明显增加、CBV回落,术后1年MTT、CBF、CBV惠侧与健侧相比更加接近,两组比较尽管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12、0.037),但三个变量总体趋势逐渐接近;手术组术前、术后7d,术后1年,不同时间点惠侧与健侧绝对灌注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O.001,0.009,0.028);支架成形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06,0.002,0.052)。结论CTP#@合DSA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有一定指导作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α)、IL-1Rα/IL-1β比值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血清中的变化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同时探讨IL-1β与IL-1R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31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颅内外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就术前、术后1h、1d、3d、5d以及造影复查(术后6~12个月)时血清IL-1β、IL-1Rα和IL-1Rα/IL-1β比值以及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1例患者在31根血管上放置31枚支架,随访6~12个月,6例出现了再狭窄(19.35%),超过50%的再狭窄为3例,余3例在10%~30%之间。2组患者术前IL-1β、IL—Rα、IL-1Rα/IL-1β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IL-Rα呈正相关(r=0.444,0.881;P均〈0.05);术后1h、1d、3d、5d2组患者IL-1β、IL-R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复查时2组IL-1β、IL-Rα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但再狭窄患者IL-1Rα/IL-1β比值明显低于未再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IL-R呈正相关(r=0.531,0.953;P均〈0.05)。结论血清IL-1β、IL-1Rα与支架术后的炎性过程有关,两者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再狭窄有关。IL-1Rα/IL-1β比值的变化可做为再狭窄监测的指标。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慢病毒干扰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2(Chk1、Chk2)基因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基因库数据提供的Chk1及Chk2基因核苷酸序列,各选择设计一条适合转录短发夹RNA(shRNA)的DNA序列,构建慢病毒并转染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进行传代扩增。用实时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测定Chk1及Chk2的表达。转染后U87胶质瘤细胞经X线照射48h后,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检测。结果成功包装慢病毒后转染U87细胞,实时PCR检测Chk1和Chk2的干扰效应,其抑制率分别为73.74%和85.12%。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照射组和照射干扰Chk2组的细胞大部分阻滞在GYM期;照射干扰Chk1组细胞放射治疗后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和干扰Chk2组细胞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病毒转染细胞可以有效的将干扰Chk1和干扰Chk2基因带到U87细胞并发挥作用,干扰Chk1和Chk2可以增加U87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胶质瘤 U87细胞 RNA干扰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 放射治疗
  • 简介:对于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而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是一种有效的卒中预防措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经被广泛用作一种替代治疗方法。由于尚无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2种治疗方法的相对疗效,因此保护性支架血管成形术与CEA比较(stent-protectedangioplastyversuscarotidendarterectomy,SPACE)试验对这2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 支架血管成形术 E试验 保护性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尊敬的各位同道:您好!第11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CIN)暨第8届国际脑血管病论坛及世界颅内支架大会(ICS)、第6届东亚神经介入治疗大会(EACoN),将于2011年9月8日~11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在此我代表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

  • 标签: 神经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 颅内支架 世界 论坛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