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方法:以80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社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病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病疗养员实施保健体操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慢性病疗养员132名,按1:1比例分为实验组66名,对照组66名,均于疗养院疗养,实验组疗养期间行保健体操干预,对照组无此项干预,干预1个月后评估疗养效果。结果:实验组保健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4.85%,对照组保健知识掌握优良率为66.67%,比较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疗养员实施保健体操,能够提升其保健知识掌握优良率,且不影响疗养员疗养满意度。

  • 标签: 保健体操 慢性病 疗养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所管辖的3个社区服务中心中随机挑选2021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5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25)和研究组(n=25),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遵医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躯体健康评分为(87.40±7.96)、生活能力评分为(86.41±8.69)、心理健康评分为(86.15±8.30)、社会功能评分为(86.47±7.54),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遵医率为96.00%,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遵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老年慢性病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连续护理模式展开研究,分析其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综合科一病区8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比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3例,采用连续护理模式。收治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在其护理管理中应用连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护理 老年慢性病 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00例足月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比较两组婴儿在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哭闹频率、哭闹持续时间、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吸吮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34.21±0.12)与常规组(34.19±0.11)差异无统计意义。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2小时体温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1 h体温为(35.18±0.31)度,2 h体温为(35.19±0.26)度;实验组新生儿出生1 h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2 h体温为(36.51±0.29)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早期皮肤接触能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新生儿哭闹频率,缩短新生儿哭闹持续时间,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和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照护中的作用。方法:本项目拟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为出发点,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间出生的120例足月儿,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配,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对照组实行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产程护理外,再加上产妇与新生儿的早期皮肤接触,对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啼哭的次数和时间,开始哺乳时间,吮吸时间等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1、2、4小时的体温变化,得出对照组的体温均比实验组要高。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儿的哭闹频率较低,哭闹时长较短,吸吮时间较长,各项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激光美容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023年所接收的激光美容治疗皮肤病患者100例,将100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50例(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手段后,治疗后的HAMA与HAMD的评分相比治理前更低,尤其是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后,两者评分降低效果更加显著。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手段患者满意度为100%,常规性护理手段满意度为78%,两者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去护理激光美容手术治疗的皮肤患者,可使患者情绪得到进一步控制,负面情绪逐渐降低,使患者满意度不断加强,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激光美容治疗 皮肤病
  • 简介:总结93例患者PICC癌症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包括:皮肤基础条件差致皮肤破溃,贴膜使用方法不当易引起皮肤损伤,药物不良作用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患者自身过敏体质及汗液刺激。对策:皮肤基础条件差的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掌握正确的贴膜粘贴及去除方法,对皮肤过敏患者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使用纱布敷料增加通透性,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物。93例患者针对致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采用相应对策,皮肤状况好转,1例患者皮肤状况未见好转,最终拔出导管。

  • 标签: PICC 医用黏胶 皮肤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择期无菌手术后感染仍存在,原因与术前术区备皮方式,术中是否无菌操作,术后切口管理是否规范有关。术区备皮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术后感染发生。如何改善备皮质量,有多种方法,如术前即刻剃发,可减少因备皮距手术间隔时间长,而引起皮肤感染。随着微创神经外科发展,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缩短,较多患者在术后短期即可参加工作,

  • 标签: 神经外科 皮肤准备 小范围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改良护理方案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采用皮肤改良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皮肤评分、治疗依从性及疱疹愈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皮肤评分高于对照组,疱疹愈合时间、进食改善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皮肤保护依从性、皮肤清洁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皮肤改良护理方案能够促进手足口病患儿疱疹的愈合,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期进食。

  • 标签: 手足病 皮肤护理 改良方案 疱疹愈合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和控制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对直线加速器放疗的105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40例和观察组Ⅱ35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Ⅰ放疗前将新鲜芦荟汁涂擦在照射野皮肤上,观察组II放疗前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在照射野内均匀喷洒,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局部皮肤比较.3组放疗后,照射野皮肤按WHO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分级标准每日进行观察评价,并及时记录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程度,评价至总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后征求每位患者的意见.结果芦荟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均能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皮肤损伤,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芦荟及医用射线防护喷剂2个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芦荟涂擦用于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皮肤损伤容易被患者接受,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性皮肤损伤 芦荟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电极处皮肤损伤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3560例行心电监护患者进行调查。对53例电极处皮肤损伤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皮肤损伤与皮肤弹性、更换电极时间长短、洁肤方法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对导致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心电监护 电极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油外涂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3).照射前,试验组用自制中药油外涂于照射野皮肤上,照射后继续用药3d,每天3次,至放疗结束;对照组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方法同试验组.结果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油的效果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但价格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辐射防护剂 放射性皮炎 中药外敷
  • 简介:目的观察紫草油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本科78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在肠造口术首次排便后,常规清洁肠造口周皮肤待干,实验组涂擦紫草油,对照组涂擦氧化锌软膏,对比2组肠造口周围皮肤情况。结果使用紫草油组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氧化锌软膏组(P<0.05)。结论使用紫草油能有效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损伤,紫草油制作方法简单,价格低廉,适用于临床和家庭中的肠造口患者。

  • 标签: 肠造口 紫草油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 医用粘胶是用来拉合伤口边缘或将一些外在物品如胶布、敷料、导管、心电电极、造口袋等固定在皮肤的产品。 2013年国际皮肤护理及造口护理协会发布专家共识,并定义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MARSI)。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 PICC由于留置时间长需要定期维护,如果敷料卷边、渗血、渗液、过敏等,需要频繁的更换敷料。 PICC置入部位的皮肤反复暴露于医用粘胶,在维护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从而降低了患者舒适度,增加感染的风险,甚至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现有国内的研究,显示 MARSI的发生率在 19.7-28.67%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本文综述了 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给予预防措施,以 减少 MARSI的发生,提高 PICC维护质量,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 标签: PICC 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 预防
  • 简介:静脉输液、抽血、造影等血管穿刺操作可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漏人血管外皮下组织即产生皮肤淤斑,是临床中常见的现象。皮肤淤斑的产生,不但会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还会给下次静脉用药、采血或穿刺带来困难,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影响疗效。尤其是血管创伤性较大的操作,皮肤淤斑的发生率高且淤斑的面积较大,不宜吸收愈合。

  • 标签: 皮肤淤斑 血管穿刺 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治疗 穿刺操作 静脉输液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发生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我院共使用扩张器182只,发生扩张器外露4次,出血7次,感染3次,漏水3次,血运障碍3次,局部疼痛1次。经积极处理及细心、恰当的护理后治愈。结论在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后,需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可以降低软组织扩张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成功。

  • 标签: 整形手术 皮肤软组织 扩张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激光美容术后防晒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至12月期间在我院行皮肤激光美容术患者58例纳入本研究,视术后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联合组29例(常规护理+防晒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皮肤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对照组出现2例色素沉着、2例光敏反应、1例皮肤受损,总发生率为17.24%(5/29);联合组出现1例光敏反应,总发生率为3.45%(1/29),对照组明显劣于联合组,组间对比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皮肤激光美容术患者采取防晒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有助于患者术后皮肤不良反应的降低,提高手术效果,增强患者自信心。

  • 标签: 皮肤激光美容术 防晒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皮肤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对其康复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与研究人员=50例,每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满意度评分、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比常规组更优,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皮肤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其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以及用药依从性的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皮肤病 满意度评分 整体护理干预 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