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脑卒中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1]。54%脑卒中患者起因于高血压,控制血压是脑卒中防治中的重要环节[2]。在高血压患者中,有时凌晨血压升高幅度可达80mmHg[3],这种现象为血压晨峰(morningbloodpressuresurge,MBPS),是指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即短时间内(2~3h内)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

  • 标签: 脑卒中 高血压 血压晨峰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老年肺癌患者围化疗期营养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54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风险组,无营养不良风险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营养不良风险组实施综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和营养状况评分。结果:营养不良风险患者33例(NRS2002≥3分),无营养不良风险患者21例(〈3分),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61.11%;干预后两组BMI、ALB值均下降,但干预组指标平均降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应及时评估此类患者的营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老年 肺癌 化疗 营养状况 护理干预
  • 作者: 邱桂红乔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士分层培训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17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将其分为N0、N1、N2、N3、N4五个层级,依次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时间3个月,比较分层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差异。结果:分层培训前,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依次为(93.57±2.66)分、(95.43±1.97)分、(95.70±2.04)分、(95.51±1.80)分,培训后为(98.03±1.02)分、(98.34±0.98)分、(98.61±0.88)分、(98.1±1.03)分,分层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有显著提高(P<0.05);分层培训前,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各项评分依次为(91.17±4.07)分、(90.81±5..11)分、(91.91±5.36)分、(91.06±4.22)分、(91.33±5.57)分,培训后为(93.86±3.45)分、(94.50±2.97)分、(94.86±2.28)分、(94.38±3.23)分、(94.01±3.87)分,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得分(P<0.05);分层培训前,患者满意度情况为:满意70例,39.77%,一般76例,43.18%,不满意30例,17.05%;培训后为:满意95例,53.98%,一般78例,44.32%,不满意3例,1.70%,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分级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作者: 周春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的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我校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时,护理人员所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动作等带来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对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建议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对神经外科行科学的管理体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并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且不良反应明显优于管理前。对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心情改善程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疾病的管理中,能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使神经外科的各项运作正常化,这对于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简介: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人文素质课程。在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和提倡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该课程在护理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笔者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沟通”为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全部论文,文献复习发现。目前许多高等护理院校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改革探索。

  • 标签: 教育 护理 课程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索护理大专生专业选择动机,为护理教育实施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8名护理大专生进行深度访谈,将所得资料使用Colaizzit七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大专生专业选择的动机被提炼出4个主题:追求安全感的需要、受尊重需要、追求家庭健康的需要、自我实现需求。结论护理大专生专业选择动机呈现与以往不同的心理动机,护理院校应加强新入校护理大专生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提升其对职业价值感的认知。

  • 标签: 专业选择动机 护理大专生 质性研究
  • 作者: 王学芹张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小组前后各计9884例和135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压疮管理小组前后2年的高危压疮上报率、压疮量表使用率和高危压疮病人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压疮管理小组未成立前,9884例患者中共计上报高危压疮31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0.31%,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13567例患者中共计上报192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1.42%,显著高于前者,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9884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3233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32.71%,13567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10854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80.00%,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31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1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35.48%,192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5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7.81%,显著低于未成立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高危压疮上报率和压疮量表使用率,降低高危压疮病人的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从单纯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过程[1]。临床能力,广义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及护理服务机构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狭义是指医护人员顺利完成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所必需的能力[2]。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评价仅限于用理论(技能)考试成绩或实习出科的简单评语。

  • 标签: 教育 护理 临床实习 评价研究 临床工作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4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8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综合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社会性功能、活力和精力、躯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颅脑外伤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围生期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综合性围生期护理干预。结果:本组产妇剖宫产57例,自然分娩143例,分娩过程中无异常情况。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不属于再次剖宫产绝对指征,针对该类产妇实施综合性围生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产妇自然分娩。

  • 标签: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妊娠 围生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的急诊抢救与护理要点,为及时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8例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病人的急诊抢救与护理措施。[结果]治愈出院26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2.9%。[结论]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病情凶险,急诊抢救需争分夺秒,及时有效的胸腔穿刺排气和胸腔闭式引流以及积极合理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张力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 急救
  • 简介: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降低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即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工作计划(P阶段),并按照计划和措施认真执行(D阶段),定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C阶段),并根据结果进行总结评价(A阶段)。实施PDCA循环后,科室护理不良事件从2014年的27例降至2015年的5例。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科学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正确应用可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 儿科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文书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护理文书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将2014年1~6月实施PDCA循环的病历与2013年7~12月未实施PDCA循环的病历进行病历质量及护理记录主要缺陷比较分析。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病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记录主要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PDCA循环法可促进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是提高护理文书质量有效地管理方法。

  • 标签: PDCA循环 护理文书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1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均应用PICC治疗,观察组辅以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存活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存活率及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与护理干预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和成活率,同时提高其治疗期间舒适度。

  • 标签: PICC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置管成功率 护理舒适度 存活率
  • 简介: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对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前后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感染情况。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下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降低导管感染,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层级护理 管理 血液净化 留置导管 感染
  • 简介:总结3例肝移植受体实施加速康复计划的护理。在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医护团队针对肝移植受体的病情特点,制定并实施加速康复计划。护士重点做好分阶段健康教育、超前镇痛管理、早期活动的安全管理、引流管管口渗液管理、感染的预防护理及个体化延续性护理。3例肝移植受体恢复顺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d,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

  • 标签: 肝移植 加速康复外科 计划 护理
  • 作者: 张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80例患者,PICC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为(142.6±12.8)分,处于较高水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居住地、导管留置时间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关(P<0.05),其中年龄和文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患者PICC自我护理能力。结论: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患者,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提高其PICC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届145名护生作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思维导图,在环境介绍、规章制度、上班时间、手术配合、注意事项、考核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将2013届135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双向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向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思维导图作为手术室实习的向导性文件对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提高带教老师及护生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思维导图 手术室 护理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三维CT检查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15年1-3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小肠三维CT检查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检查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小肠三维CT检查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个性化护理,有利于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小肠三维CT 个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