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本文从针灸疗法角度对运动损伤治疗提出了观点,体现我国传统医学在运动损伤治疗中显著优势,这也势必会提升我国针灸疗法影响力。

  • 标签: 针灸 运动损伤 治疗 穴位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彩超及CT在偶发性肾癌诊断上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偶发性肾癌共22例,分析其B超、彩超及CT表现,比较它们对肾癌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结果:①B超、彩超及CT均可发现病灶。②在定位、定性上CT较B超、彩超有明显优势,其中21例CT在术前有明确诊断。结论:CT在偶发性肾癌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是偶发性肾癌发现、定位和定性主要方法。

  • 标签: 肾癌 CT B超 彩超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性肝损伤CT表现,旨在提高肝损伤CT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有完整临床资料外伤性肝损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包膜下血肿3例,肝内血肿6例,肝挫裂伤9例;病灶肝右叶多见,13例,左右叶分布3例,左叶分布2例。CT表现以肝实质内圆形、类圆形、片状低密度影或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最多见,也可有肝内不规则裂隙状、片状低密度影,其间夹杂斑点斑片状高密度影,及肝包膜下梭形、弧带状磨玻璃样低密度影或等低混杂密度影,部分患者有合并腹腔积血或其他脏器损伤表现。结论:外伤性肝损伤CT表现较具特征性,对判定有无肝损伤、损伤范围、类型及有无腹腔积血、有无周围其他脏器合并伤方面有重要价值,是目前外伤性肝损伤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外伤性肝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利用西甲硅油去除胃肠黏膜表面的气泡及黏液作用,减少气体反射对超声干扰,改善超声穿透性,提高腹部超声诊断质量。方法:选择因胃肠腔内气体多、反射强、严重干扰超声穿透性、目标显示不清、声像图质量差而不能明确诊断患者,予口服西甲硅油-纯净水混合液(研究组95例)或纯净水(对照组96例)后复查,将声像图结果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声像图清晰度及病灶检出率,将阳性患者超声结果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CT、MRI或手术病理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西甲硅油作用。结果:研究组中,63.16%(60/95)患者胃肠道气体基本消除,超声穿透性明显提高,能清晰显示胃十二指肠周围结构、有无病灶及病灶大小和位置等;20.00%(19/95)患者气体明显减少,穿透性提高,声像图清晰;14.74%(14/95)患者气体部分减少,穿透性有所改善,声像图清晰度提高;2.11%(2/95)患者气体消除不明显,穿透性无改善,声像图不满意。对照组中,15.63%(15/96)患者气体明显减少,穿透性提高,声像图清晰;37.50%(36/96)患者气体部分消除,穿透性有所改善,声像图清晰度提高;46.88%(45/96)患者气体消除不明显,穿透性无改善,声像图不满意。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消除胃肠腔内气体、提高超声穿透性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穿透性改善与胃肠腔内气体消除程度密切相关,口服西甲硅油能有效消除胃肠黏膜表面的气泡及黏液,增加超声穿透性,明显改善胃肠周围结构和病灶显示,从而提高超声检出率及准确率,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西甲硅油 超声 气体 胃肠道
  • 简介:骨病变种类繁多,鉴别诊断相对复杂,但首要是区分良恶性。随着医学影像学发展,骨病变诊断不再局限于X线平片诊断,CT和MRI作用愈加重要。平片与CT都是用X线成像,两者显示均为病变密度改变,前者是重叠图像,后者是断层图像,但两者所显示征象基本类似,有些征象可相互通用,如骨质破坏、骨质硬化、骨膜反应、死骨等。MRI在骨关节系统普遍应用,对检出早期病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MRI非压脂序列对正常骨髓内脂肪信号被病变替代和压脂序列对病变内水分增加相当敏感,但其信号改变与平片及CT大不相同,如骨质高密度影在MRI各个序列上均呈低信号,而在X线平片和CT上不能显示骨髓与软组织水肿在MRI压脂序列上则能够清晰显示。之前,有些依靠平片和CT作出正确诊断患者,术前MRI检查却误诊,如将良性骨肿瘤合并周围骨髓与软组织水肿误诊成恶性骨肿瘤,原因就在于对MRI征象认识不足[1]。本文对具有良恶性骨肿瘤鉴别意义征象进行总结,希望能提高影像和临床医师对骨肿瘤诊断正确率。

  • 标签: 骨疾病 诊断显像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MRI表现。12例均行MRI平扫,2例加行增强扫描。结果:10例脊髓后索及侧索受累,双侧对称;后索单独受累1例;MRI未见异常1例。病变表现为带状或斑片状等T1长T2信号,STIR为高信号。2例行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

  • 标签: 脊髓小脑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影像组学指从医学影像中提取、分析大量高级定量影像特征,从而对疾病进行诊疗。这概念诞生不足5年,但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热点,涉及多类肿瘤筛查、诊断、治疗和评估,并取得了相当乐观结果。今后影像组学会基于多中心研究,进步获取标准、稳定特征并完成验证,从循证医学角度应用于肿瘤精准医疗。该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影像组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 标签: 影像组学 肿瘤学 超声
  • 简介: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流传数千年,不仅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国人思维方式也有着重大影响,但随着西医飞速发展,对中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系统讨论了中医临床上出现问题以及怎样切实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法,以中医思想结合现代思维进行系统分析,并将中医西医充分融合,创造更好医疗环境以及临床效果,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 标签: 中医 临床医学 影响因素
  • 简介: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承重关节之,也是人体最复杂关节之,是骨挫伤好发部位。膝关节骨挫伤是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提出个新概念,骨挫伤有人称之为隐匿性骨折。因X线平片、CT及膝关节镜检查阴性,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反映骨血流灌注、细胞代谢过程有优点,对隐匿性骨折等有意义,但由于其解剖分辨率差,定位不够准确,相比之下,MRI才是显示骨挫伤最好影像学检查方法。当本病严重时可能与骨缺血性坏死MRI表现混淆。因此,我们综述了部分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与我们研究组资料对比,对膝关节骨挫伤MRI表现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膝关节 骨挫伤 MRI
  • 简介: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瘤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术前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MRI表现,采用SIEMENS3.0TSkyra和GE1.5TSignal磁共振仪,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由2名以上主治医师在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上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侧脑室三角区9例、右侧脑室三角区4例、右侧脑室体部2例。病灶边缘清楚,13例为分叶状、2例为椭圆形。多数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有钙化时信号减低。病灶较大,灶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在MRI上表现特点为: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发现时病灶较大,边缘清晰;灶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MRI具有多方位成像特点,可为脑膜瘤术前提供更准确影像信息。

  • 标签: 侧脑室内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相关因素,并寻求控制方法,以期为今后血液细胞检测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我站血型相同健康献血者人群 75例,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细胞检测,分析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相关因素与对策。结果将抗凝比例分别设置为 1∶10000与 1∶5000,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将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分别设定为 30min、 3h及 6h,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 3h与 6h分别与 30min相比。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素较多,如抗凝比例、放置时间、存放温度以及工作人员操作等,但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抗凝比例与放置时间是较为主要影响因素,在临床检验中需要进行严格合理控制,确保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准确性。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picduodenalpapilo-sphincterotomyEST)主要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及乳头括约肌狭窄[1],是胆总管结石介入治疗重要方法之;逆行性内窥镜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e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具有确定EST适应证,指导网篮取石,发现合并症及观察疗效作用,而成为EST基础[2].我们自1996年11月~2003年2月共做EST3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ERCP在其中基础作用分析如下.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内镜术 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牙齿矫正患者应用不同结扎材料矫正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3月~ 2017年 10月收治 106例口腔牙齿矫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53例。对照组给予弹力结扎圈进行固定,治疗组则给予不锈钢结扎钢丝进行固定,对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扎时间、拆除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较高,结扎时间、拆除时间均较长,对比对照组差异 P<0.05。结论:口腔牙齿矫正对患者外貌影响较大,给予不同结扎材料对其改善情况不同,其中实施不锈钢结扎钢丝结扎有效率较高,但是其操作时间较长,因此选择材料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 标签: 不同结扎材料 口腔牙齿矫正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肠系膜脂膜炎CT表现,明确其特征性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CT资料,对病变发生位置、范围及内部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肠系膜根部周围,6例见明显“假包膜征”,8例见“脂环征”,3例见明显“木梳征”。结论:CT是肠系膜脂膜炎首选检查方法,当有典型CT表现时可提示诊断。

  • 标签: 脂膜炎 腹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对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合并肛瘘以及CD活动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D合并肛瘘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全腹部MSCT,结合MSCT重建图像,分析病变肠壁厚度、黏膜强化程度、肠系膜血管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肠腔狭窄及肛瘘情况。结果:22例CD患者中1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肛瘘,其中复发7例,CT图像均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明显强化、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腔明显狭窄;未复发8例,CT表现为肠壁增厚8例、肠壁明显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增多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多3例、肠腔狭窄4例。22例CD患者,CT表现为肠壁增厚21例(95.5%),肠壁强化22例(100%),肠系膜血管增多17例(77.3%),肠系膜淋巴结增多17例(77.3%),肠腔狭窄16例(72.7%)。结论:肛瘘是否术后复发与肠道病变MSCT表现有关。

  • 标签: CROHN病 直肠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腹痛是小儿最常见症状之,病因很多,大部分为胃肠道疾病所致.由于肠道内气体与软组织密度之间存在巨大差别,传统超声对胃肠道空腔脏器显示较差.由于高频超声广泛应用,腹部高频超声评估胃肠道疾病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

  • 标签: 超声检查 急腹症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8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MRI特征。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7岁,平均48.63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者7例、乳头溢血者1例。术后病理均为乳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8例患者MRI表现主要为:单发,等信号卵圆形团块,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肿块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峰值强化率平均值为111%。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MRI有定特征性,但确诊需依赖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乳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明确诊断是创伤性神经损伤获得最佳治疗方法和预后关键。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反映神经功能改变、损伤部位及神经形态学变化等信息,可评估神经损伤性质、程度。该文综述了神经电生理、临床检查、超声及MRI等目前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检查方法在诊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超声 磁共振成像 神经电生理
  • 简介: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良性10例,恶性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腹膜后;肿瘤呈完全实性5例,完全囊性8例,囊实性3例。恶性病变较大而不规则。平扫3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16例强化均不规则。3例周围组织可见侵犯,1例可见椎体转移。结论:腹膜后间隙发生、有明显囊变、增强扫描呈斑片状渐进性强化应考虑神经鞘瘤,CT检查对本病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科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医院儿科 2015年 4月~ 2016年 4月出现 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发护理安全事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结果:护理人员因素中服务态度差、责任意识低及操作水平低,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主要影响因素。患儿及其家属因素中认知度不足及不配合护理,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主要影响因素,环境差也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监控力度,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有效避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保障儿童就医安全,推进儿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