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精细化管理条件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理服务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机构2016年2月~2016年10月120例老年人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老年人分组通过数字奇偶法展开;对照组(60例)选择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完成护理服务工作;观察组(60例)选择护理精细化管理条件下的“医养结合”模式完成护理服务工作;最终就两组老年人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老年人满意度以及6个月住院治疗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人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老年人满意度以及6个月住院治疗率展开对比,观察组老年人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于护理精细化管理条件下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开展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工作,对于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以及老年人疾病控制效果的提高均可以做出保证,最终使得老年人满意度得以显著提升。

  • 标签: 护理精细化管理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护理服务
  • 简介: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以及蕴含在临床微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医学人文内涵,都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熏陶。

  • 标签: 人文精神 临床微生物学 融合
  • 简介: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高等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目前该课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且技术相对滞后,已逐渐偏离高等医学院校对本课程设计的初衷,本文从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改革入手,优化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及完善实验考核方法等方向进行探索,以不断提高本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6例),对两组患儿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评分(19.11±1.21)分和焦虑自评量评分(17.38±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评分(28.21±2.21)分和焦虑自评量评分(25.01±1.84)分(P<0.05。)结论对门诊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进行护理工作之后,患者的疾病有了较大的改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患者,对促进护患关系和谐、降低护患纠纷有着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门诊护理工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在生殖医学不孕不育疾病的医治中,开展宫腹腔镜手术后对病患顺利受孕以及输卵管畅通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均来源于因生殖医学不孕不育到我院进行相关医治的女性病人,本次病例研究开始时间2016年01月,终止时间2017年06月,从中抽取106例,以数量均等进行分组。53例参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方法进行相关医治,53例实验组病人实施腹腔镜手术以及宫腔镜手术结合开展相关的治疗工作。在治疗后,客观评价二组病患顺利受孕的例数以及输卵管畅通率。结果实验组顺利受孕的病为29例,多于参照组7例,且输卵管畅通率为86.79%(46/53),高于参照组输卵管畅通率73.58%,P<0.05。结论于生殖医学不孕不育疾病医治中,予以腹腔镜手术以及宫腔镜手术结合医治,可增加病患顺利受孕的概率以及输卵管畅通率,在该疾病中有值得推荐的意义。

  • 标签: 顺利受孕 输卵管畅通率 生殖医学不孕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微视频教学法在MBBS留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中运用的意义。方法在MBBS留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培训中,以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并参加MBBS课程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将留学生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采用情景微视频教学法,共25人;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25人,2组教学内容均为相同的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并都采用标准化病人,将2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核及随堂测验成绩相比较,虽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期末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却优于对照组。在课程结束后,使用问卷星对学生进行本次课程的满意度及教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很满意率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留学生普遍认为情景微视频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密切师生关系,增强临床动手能力等方面有帮助,而且不会增加学习压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巩固理论知识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情景微视频教学法更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助于课后自学,同时对消除异国因素引起的语言沟通障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升了留学生临床操作动手能力,丰富了临床教学方法,对MBBS留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学习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 标签: MBBS留学生 情景微视频教学法 临床技能操作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固定和交叉克氏针固定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4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取手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23例采取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合㡯固定效果以及恢复表现。结果对比两组合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23/23),对照组优良率为77.2%(17/22)。观察组恢复效果更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交叉克氏针固定的效果更佳可靠,且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刺激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交叉克氏针固定 手法复位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与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儿科药剂量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置管中在B超引导下平面内技术与平面外技术联合运用的效果。方法此次7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科收治的需要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在将B超引导下平面内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中,研究组则应用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将应用两种方式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总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出现误穿动脉、血肿情况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应用B超引导的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一种技术,能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内技术 平面外技术 PICC置管
  • 简介:医学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不同于综合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在《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医学背景知识,体现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特色。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文从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对环境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具体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学教改中的一些想法。

  • 标签: 环境微生物学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 简介:以就业为导向,对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特色专业方向培养进行了探索。从大学入学开始,根据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求,把学生分成细胞形态学检查小组、检验仪器保养与维修小组、检验仪器、试剂营销小组及参加研究生考试共4个小组,实施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分类指导和培养,培养就业岗位急需的具有特色技能的人才,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 标签: 就业 医学检验 特色专业 培养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灸身柱穴提高复感儿免疫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儿科门诊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者40例,对治疗组进行艾灸身柱穴和口服匹多莫德颗粒,同时对比口服匹多莫德颗粒治疗2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表现情况、免疫水平及疗效。结果艾灸身柱穴总有效率80%,大于药物组总有效率6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身柱穴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具有一定疗效。为了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我们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2个月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均升高,艾灸身柱穴组升高值大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身柱穴可以改善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体免疫功能。

  • 标签: 艾灸身柱穴 匹多莫德颗粒 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评估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以下简称FISH)在诊断不同部位发生的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究其在泌尿系统肿瘤筛查中的应用前景,并初步探讨将其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史以监测膀胱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368例泌尿外科疑似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采用FISH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分析该检测在不同发生部位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尤其是对于血尿患者的肿瘤筛查以及在膀胱癌随访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采用FISH检测诊断不同发生部位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膀胱癌、肾癌、输尿管癌和前列腺癌)时,其对于血尿标本的诊断灵敏度高于非血尿标本(P〈0.05)。(2)采用FISH检测诊断不同病理分级、分期的泌尿系统肿瘤时,其对于高级别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尤其对于血尿标本呈现出较高的诊断灵敏度(P〈0.05)。(3)在最终确诊为膀胱癌的156例患者中,有45.51%(71/156)的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肿瘤复发,而FISH监测膀胱癌患者复发的阳性检出率为57.75%(41/71)。(4)采用FISH法随访监测156例最终确诊为膀胱癌的患者,诊断血尿患者在随访中复发的灵敏度高于有泌尿系统肿瘤病史患者的灵敏度。结论:(1)FISH检测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浸润程度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在诊断高级别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具有重要价值。(2)FISH检测可用于监测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尤其应加强对血尿患者的随访。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癌 血尿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