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者,一组为常规组,两组均包含68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研究者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干预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状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对医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再将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者患者治疗后的SAS、SDS评分状况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且研究者患者整体护理依从率显以及护理满意率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精神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男性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技术,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技术。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内主动配合患者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发病率和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提高了自身对于疾病的关注程度,且大部分患者均积极配合了本次治疗(P<0.05)。结论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科的临床护理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当在日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无痛人流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5)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5)应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腹痛持续时间、收缩压下降、心率下降等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有效改善麻醉效果,术后清醒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痛人流 麻醉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非创伤性腹痛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占急诊就治患者的10%以上,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1。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分诊,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值得我们探讨。

  • 标签: 非创伤性 腹痛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输液中的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全面整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护理效果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急诊输液时应予以患者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以充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以优良的护理质量获得极佳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输液 护理风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不同影响因素开展体外研究。方法以2017年1月~3月选取120个新鲜离体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均制备邻牙合面洞,按照不同材料及粘结系统分成实验1~3组,各40个,其中,实验1组填充材料为3M自酸蚀粘结剂+3MZ250复合树脂,实验2组为自酸蚀粘结剂+3M流动树脂垫底+3MZ250复合树脂,实验3组为3MP90粘结系统+3MP90复合树脂,对比各组染料渗透情况。结果实验3组微渗漏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实验1组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实验表明,P90复合树脂充填微渗漏小,自酸蚀粘结剂对于复合树脂微渗漏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复合树脂 微渗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发热门诊护理环节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55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试验组实施风险因素管理措施,观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发热门诊风险因素的认知、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投诉率、就诊期间医护人员差错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78.18%是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率,显著低于试验组的94.55%(P<0.05);试验组患者对发热门诊风险因素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对医护人员的投诉率、就诊期间医护人员差错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到发热门诊护理环节中,既能使护理工作质量提升,而且还能使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

  • 标签: 风险事件发生率 发热门诊 风险因素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出现各种风险的原因,探讨应对这些风险的有效措施。方法我院从2016年5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调查2015年5月~2017年4月238例手术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情况,对比2015年5月~2016年4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与2016年5月~2017年4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两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主要为准备失误、操作失误、记录失误、切口感染、意外伤害等。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1.59%)和风险管理前(16.07%)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中常见的疏漏与不够完善,因此要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与法制观念,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做到最大程度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率。

  • 标签: 护理 手术 风险 管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儿科护理中80例不安全因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患者自身因素31.43%例,医疗设备15.71%例,护理人员37.14%例,通讯因素10%例,其他因素5.71%例。结论在实践中,护理人员在照顾孩子必须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因对策略。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进行检测的13220份尿检样本的资料,对于尿常规检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结果在目前临床实施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出现误差较大的标本例数为100例,占比例为0.75%。误差最多的申请单,共66例,占比66%。其次为运送过程,占比例24%,标本采集误差占比例为8%,标本自身中出现的误差占比为2%。结论在对患者实施临床的尿常规检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实际的对其实施检验时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保证到尿常规检验的正常进行。

  • 标签: 临床尿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应用策略 影响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护士工作虽然是高尚的,崇高的,她们往往由于其救死扶伤的工作而被人们称之为白衣天使,但是,也正是这种救死扶伤的工作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使得广大护士和医生都暴露在这种致使的危险之中。因此研究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使她们免于健康和生命危险的研究就是非常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希望能对广大护士有所帮助。

  • 标签: 护士工作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自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影响烧伤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将我院烧伤科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后,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并解决,从护理管理者、护士自身、患者、家属四个方面,对烧伤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性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结果在护理过程中有效地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能够很好地提高烧伤科患者的护理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加强烧伤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对于提高烧伤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 标签: 烧伤科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抽取ICU住院的未真菌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扩张病程、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等均为支气管扩张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必须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率,促进其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体检健康者30例成立对照组,进行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9种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变量中危险性最大的依次为过敏体质、母亲哮喘史、父亲哮喘史和母亲孕期使用过致敏药物。父母任何一方具有哮喘史均为子女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但以父母双方均有哮喘史最为危险,其次为母亲哮喘史、父亲哮喘史;子女患哮喘的几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调查揭示了病人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是可预防和控制的,可以结合《哮喘全球防治创议》方案,制订长期哮喘治疗管理计划和延续护理对策,让病人避免暴露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因素,提醒儿科医生重视眼科检查,以求尽早发现治疗先天性白内障,从而减少弱视和盲的发生。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医院确诊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6例,选取儿科体检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先天性白内障白组与对照组在既往史、家族遗传史、个人史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取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孕期感染、家族遗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有孕期感染、家族遗传史,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越高。结论通过研究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提示儿科医生在儿童各阶段体检时应注意不要遗漏眼部检查,注意询问患儿吸氧情况,对那些开始吸氧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建议请眼科医生详细检查患儿眼部情况,防止延误病情。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PICC系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经上肢的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或上腔静脉的下1/3。PICC具有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且留置时间长、可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静脉和减轻病人痛苦的特点。但是,其并发症的发生可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减少带管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护士工作量、增加病人费用等,因此其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PICC静脉导管 并发症 相关因素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肺部感染是发生于肺实质的一种炎性疾病,多因细菌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是致使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病的常见表现是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早期可有咳嗽、发热、胸痛等出现,发生后,需对感染细菌进行明确,并及时展开干预。真菌是老年肺部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感染受多个因素影响,本文基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情况,对近年来真菌感染老年肺部的一些危险因素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肺部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切口感染往往是导致老年骨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理,防止切口感染成为现阶段老年骨科手术临床医护人员首要任务。方法本文选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骨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000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研究,主要护理对象为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47例,以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关于切口感染的规定作为参照标准。结果我们认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后要加强护理。要确保手术室的新风量以及换气次数,及时关闭对手术室的闷,防止细菌滋生和入侵。在调查的47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当中,有28位患者的手术部位是颈部、肩部以上部位,占59.5%;手术时间>3h的24例,占51%;手术时有实习生参观的10例,占21.2%。讨论文章就骨科患者合并切口易感染的原因进行了解析,我们提出高龄患者容易在术后感染,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可以说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渠道,抗生素的使用要谨慎。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跟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并探讨职业风险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且贯彻规范化的预防策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风险防护对策进行干预后,可促进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产生的危害明显减少。结论降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保障护理人员身体健康、重视职业安全防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室 职业风险防护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连续分娩的268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23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晚期早产儿纳入研究组,145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晚期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患儿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脐血总胆红素≥35μmol/L、胎膜早破、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出生窒息史为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53-1.965,P<0.05);脐血总胆红素≥35μmol/L、母子血型不合、胎膜早破为晚期早产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46-1.822,P<0.05)。结论早期对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监测与随访,及时进行合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晚期早产儿 高胆红素血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