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5-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扁平疣患者

  • 标签: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探讨该植骨螺钉是否能促进猪股骨颈骨折愈合.方法将动力髋螺钉设计成螺纹间带孔隙、中间扇叶状窗口的中空螺钉.选取16只健康实验猪(雌雄各半,平均月龄为3.5个月,平均体质量为25.1kg),制作双侧股骨颈骨折(经颈型)动物模型,左后肢采用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固定(实验组),右后肢采用普通动力髋螺钉固定(对照组).于术后4、8、12及16周分别行双侧髋关节X线片检查及CT平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4只猪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于术后16周处死4只猪,大体观察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X线片及CT平扫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骨折线已部分模糊,新骨密度均匀;对照组骨折线清晰可见.术后16周实验组骨折线处周围骨密度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区别,外周光滑,股骨头表面未见点状致密增生;对照组骨折线处骨密度增高,少量骨吸收和骨小梁融合.术后8、12、16周实验组猪的Lane-Sandhu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实验组猪标本的轴向刚度、三点弯曲刚度及抗扭转力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猪骨断端表面愈合良好;对照组骨折端为骨质连接.结论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既能提供可靠固定,又能在骨折断端处植骨,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本研究为此螺钉应用于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愈合 骨钉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 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9 月 -2017 年 9 月我院 采用 ALA-PDT治疗 120 例尖锐湿疣患者, 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治疗体会,治疗前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治疗中积极处理不良反应,保证治疗能够顺利进行;治疗后注意健康教育和随访。结果 ALA-PDT 治疗 1 次后疣体脱落 29 例, ALA-PDT 治疗 3-4 次后疣体脱落 61 例, ALA-PDT 治疗 5-8 次后疣体脱落 28 例,个别患者需要多次治疗,总有效率 98.33% 。 结论 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护理,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治疗有足够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确保整个治疗顺利进行,治疗效果得以保证。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尖锐湿疣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站立式与卧式腰椎动力位(过伸过屈位)对腰椎滑脱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分别行站立式与卧式腰椎过伸过屈位检查,分别测量不同体位腰5椎体位移距离和腰骶角及过伸、过屈状态下的差值,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立式和卧式过伸过屈位腰5椎体位移距离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立式的过伸过屈位移差值与卧式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Z=1.993,P=0.046);立式过屈位时腰骶角较卧式增大(Z=2.074,P=0.038),过伸位时差别不明显,立式的过伸过屈位腰骶角差值与卧式的差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别(Z=3.180,P=0.001)。结论两种不同体位过伸过屈位所测得的腰5位移和腰骶角参数值不尽相同,站立位在判定腰椎滑脱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腰椎动力位,腰椎滑脱,DR摄片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我国首先开始将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用于葡萄酒色斑(PortWineStain,PWS)的治疗。PDT由两大重要因素构成:光敏剂、激发光源。光动力学疗法通过直接杀伤细胞,破坏病灶血管,引发细胞凋亡,免疫调节等来发挥作用。因其对靶组织具有高敏感性,可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目前,PDT主要用于皮肤外生性疾病和眼、鼻腔、口腔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内肿瘤的治疗。本文就PDT在治疗葡萄酒色斑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动力学疗法 葡萄酒色斑 光敏剂 激发光源
  • 简介:股骨转子间位于股骨颈及股骨干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应力最大的部分。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由摔伤所致.年轻患者当受高能量损伤时也可发生。当骨折线延至转子下或为反转子间骨折时.治疗较为困难。笔者自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应用AO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rlarscrew.DCS)治疗此类骨折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AO动力髁螺钉 转子下骨折 股骨干 治疗 高能量损伤
  • 简介:具有柔性中心体及多个柔性附件的簇状卫星动力学仿真需使用大量模态数据进行动力学计算,计算量大。经典方法通过模态截断及动力学方程化简进行建模,难以满足高精度仿真需要。提出将端口方程形式的柔性附件动力学方程与中心体柔性动力学方程直接组集,设计并行仿真算法,提高仿真速度。所提出算法计算复杂度随卫星柔性部件数量增长具有对数增长规律。仿真结果证明这种算法并行效率随模型中柔性附件数量及柔性模态数量增长而提高,适用于柔性簇状卫星并行仿真。

  • 标签: 仿真 并行 柔性 卫星
  • 简介: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胫骨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NDHEF)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5根成人尸体胫骨标本,随机分为3组,制成胫骨中段短斜形骨折模型,分别采用NDHEF、改良型Hoffmann外固定器(IHEF)和多功能外固定器(MEF)固定,进行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载荷以及应力遮挡的生物力学测试。自1995~2004年12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别采用NDHEF和IHEF治疗,随访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刚度方面,NDHEF与IHEF相似,但均明显强于ME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力遮挡方面,NDHEF明显小于IHEF和ME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应用NDHEF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40例,并与应用IHEF治疗的88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比较,经12~36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骨折完全愈合时间:NDHEF平均22.3周,IHEF平均26.8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延迟愈合和畸形愈合率:NDHEF均为7.5%,IHEF分别为15.9%和4.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具有较大的生物力学优越性,临床应用可减少应力遮挡、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胫骨骨折的外固定器;固定后再移位倾向可以通过辅助措施加以克服。

  • 标签: 胫骨骨折 外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表皮干细胞的变化,探讨应力作用下细胞的动力学改变及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力学机制。方法标本取自行头部扩张术Ⅱ期手术患者。根据所取标本位置将试验分为:(1)扩张器中心组,所取头皮距扩张器中心约3cm;(2)扩张器侧壁组,所取头皮位于扩张皮肤的侧壁;(3)对照组,未扩张的头皮。各组标本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阳性细胞的分化与分布特征。结果HE染色可见两试验组表皮层凹凸不平,皱褶明显,表皮层相对增厚、层次增多,分布密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两试验组在基底层之外可见复层现象及少量的成团或散在分布的CK19阳性细胞,邻近有“镂空”结构形成。而对照组未见上述现象。结论机械扩张后表皮干细胞在分裂增殖的同时,出现异位分布并伴有“镂空”结构,其现象可能与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动力学改变有关。

  • 标签: 应力 物理 干细胞 动力学 细胞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按术前、术后5个阶段康复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训练,观察护理效果。结果72例患者随访8~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判定,优25例,良40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90.3%。结论对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消化道疾病术后出现胃动力障碍时有发生,也称胃无力症或术后胃瘫,胃、十二指肠手术约10%.25%的患者发生胃动力障碍。其中5%.10%的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胃无力症、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Rou—x—eny瘀积综合征等;常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因此正确认识及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使其早日康复。

  • 标签: 消化道疾病 术后 胃动力障碍 防治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对1996年1月~2003年4月通过DHS手术治疗、得到随访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117例作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DHS内固定手术的技巧.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平均15.1个月.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疗效评定为优28例,良66例,可23例.优良率80%.共有10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4例,伤口浅表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2例,深部静脉血栓1例.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低能量损伤,多合并内科疾病,DHS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并且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手术前后进行骨质疏松及伴发的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十分重要.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手术治疗 内固定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在尖锐湿疣治疗中,采用光动力三阶段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19年8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的70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U组(采用CO2 激光治疗)、三阶段N组(采用CO2 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局部免疫调节剂三阶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情况、免疫因子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三阶段N组复发率、IL-4和 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U组( =6.248,t=7.068、28.968),三阶段N组IL-12水平高于对照U组(t=24.544),具可比性(P<0.05)。结论 将光动力三阶段治疗应用在尖锐湿疣治疗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复发率,改善患者免疫因子水平。

  • 标签: 尖锐湿疣 CO2 激光治疗 光动力疗法 免疫调节剂 IL-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动力仪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9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GI-1型胃肠动力仪治疗两个疗程,一共20天,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45例显效有20例,有效10例,改善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45例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改善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7%,P

  • 标签: 胃肠动力治疗仪 功能性便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尿动力学检查中经常出现异常的压力曲线图像,严格实时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查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268例患者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规范操作,出现的影响因素及时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消除,提高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实行质量控制不仅能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了准确可靠的尿动力学数据。结论 高质量的尿动力学检查,对获取的数据易于阅读分析且能解释患者的临床问题,为临床诊断、治疗、评估手术指征和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尿动力学检查 技术规范 实时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状混合痔采用PPH治疗对其肛肠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参照组40例为传统外剥内扎方法,探析组40例为PPH治疗方法,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影响。结果:治疗后,探析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探析组肛肠动力学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治疗,创伤更小,还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对肛肠动力学影响较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PH 环状混合痔 肛肠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便秘的动力障碍分型特点,探讨动力障碍分型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便秘患者72例作为样本,采用肛门直肠指检、GITT及ARM方法诊断,视患者的分型情况,给予对症治疗。结果76例慢性便秘患者,慢传输型占比48.68%、治疗有效率94.59%;混合型占比28.95%、治疗有效率90.91%;出口梗阻型占比22.37%、治疗有效率94.12%。结论采用肛门直肠指检、GITT及ARM方法鉴别慢性便秘患者的动力障碍分型,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直肠肛门指检 慢传输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就持续质量改进 (CQI)在尿动力检查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本院 2015年 2月 ~2015年 8月行尿动力检查的 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 150名,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 150例,实施 CQI后的护理配合,就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时的一次性完成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一次性完成率为 94.7%,并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85.3%。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动力学检查护理的过程中采用 CQI,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并进一步提升尿动力学的检查成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尿动力学检查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