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评定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推行螺旋CT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CT科室2013年05月-2015年11月接收的40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已接受病理证实,并予以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并对2种检查方案的精准性进行客观评定和比对。结果研究中,CT检查出38例(95.00%)肠梗阻患者,X线检查出31例(77.50%)肠梗阻患者;CT检查出40例(100.00%)结肠癌患者,X线检查出4例(10.00%)结肠癌患者,2组各项指标综合对比后有差距(P<0.05)。结论在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推行CT方案效果突出,建议推广。

  • 标签: X线检查 CT检查 结肠癌 精准性 机械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健康指导受检者,给出合理的生活建议。方法对体检筛选出的81例肝血管瘤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参加体检的3029例人群中检出肝血管瘤81例,检出率2.67%。其中女59例,检出率1.94%,男22例,检出率0.73%。30岁以下13例,检出率2.74%,30岁~60岁51例,检出率2.67%,60岁以上17例,检出率2.64%。结论B超对肝血管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符合率,其快捷、无创等优点便于临床给出相关院外指导意见。

  • 标签: 肝血管瘤 B超 诊断分析 院外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卵巢进行形态学的观察与测量,观察彩色血流显像特征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选择10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两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双侧卵巢对称性增大呈多囊样改变,卵巢间质回声增强,血流较对照组丰富,卵巢间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降低,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水平,有较好的临床参考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多囊卵巢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超声及钼靶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诊断为乳腺疾病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诊断前隐藏已确诊的病理信息,只显示患者的一般信息。随后通过前后不同的诊断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超声诊断组以及钼靶摄影诊断组,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随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钼靶摄影组在确诊恶化病灶以及诊断出钙化病灶的比例明显高于超声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组在确诊良性病灶的比率明显高于钼靶摄影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两组患者被确诊的情况,超声检查在检查良性病灶时有着更高的价值,而钼靶摄影检查的价值更体现在细小病灶以及恶性病灶方面,对此,为更为准确的对乳腺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在临床诊断时应当联合两者对患者进行诊断,这样才能发挥出两者的最大价值。

  • 标签: 乳腺 超声 钼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应用于感染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70例感染性脑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分析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检查结果。结果本研究54例研究对象存在脑膜强化现象,实施减影处理后,其敏感性达到77.1%,明显高于减影处理前的51.4%(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脑膜炎患者,选择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 感染性脑膜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腹部彩超与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诊断是异位妊娠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超声检查方法不同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甲组患者采用阴道彩超诊断,乙组患者采用腹部彩超诊断,然后得出两组患者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甲组通过阴道彩超得出该组异位妊娠诊断率为96.7%,乙组通过腹部彩超得出该组异位妊娠诊断率为81.7%,经超声影像学表现的附件区域阳性率结果,甲组高于乙组,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率及超声影像学表现均高于腹部彩超,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来讲,更易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腹部彩超 阴道彩超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EA和CA199在胃癌诊断和临床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6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CEA和CA199水平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CEA和CA199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CEA、CA199水平(18.1±4.5)、(123.7±42.3),均高于对照组(3.4±1.0)、(19.7±9.2);病理分期越高,观察组患者CEA和CA199水平越高(P<0.05)。结论血清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并判断病理分期,为疾病诊断、治疗、预后提供专业参考。

  • 标签: 胃癌 CEA CA199 病理分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比较胶囊内镜、推进式小肠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通过胃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为找到出血病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分别予以胶囊内镜、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然后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加以比较。结果甲组患者的检出率(78.6%)、诊断率(66.7%)与乙组患者(73.8%、64.3%)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1%)与乙组(4.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上,推进式小肠镜与胶囊内镜的诊断效果都比较好,因而,可依据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检查方式。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胶囊内镜 推进式小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63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患儿设为实验组,其中单纯型肾病组患儿32例,肾炎型肾病组患儿31例,选择同期健康小儿3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样本中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的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5%、61.3%)和(59.4%、64.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和90.3%,与单项检测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对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变化结合观察,有利于提高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脂蛋白(a) 超敏C反应蛋白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集的60例宫颈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单行阴道镜及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两种诊断方法,将单行阴道镜及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行阴道镜诊断的阳性有40例,诊断准确率为66.67%,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的阳性有51例,诊断准确率为85.00%,由此可知,采用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单行阴道镜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采用液基细胞学诊断宫颈疾病患者可有效的提高异常细胞的检出率,阴道镜可准确的检测宫颈病变的发生部位,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诊断,对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显著的意义,值得在临床诊断技术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阴道镜 诊断 宫颈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新诊断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纳入新诊断的28例T1DM患者、25例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并比较两组25-(OH)D3水平。测定T1DM患者FBG和HbA1C水平,分析其与25-(OH)D3的关系。结果新诊断T1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1DM患者25-(OH)D3水平与FBG(r=-0.287,P<0.05)、HbA1C(r=-0.315,P<0.05)呈负相关。结论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清25-(OH)D3水平低下,且与FBG、HbA1C水平呈负相关,血清25-(OH)D3低水平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 标签: 1型糖尿病 维生素D 自身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92例尿常规蛋白检查为阴性的糖尿病组和56例健康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照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92例患者尿检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阳性率为39.13%(36/92);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阳性率为0。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不断升高。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定性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损伤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的60结肠癌患者,对这些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复发评价方面分别采用病理切片诊断和CT进行诊断,比较分析这两种诊断结果。结果在术前诊断率方面,CT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6.7%,术后结肠癌复发方面,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5%。结论对于结肠癌患者在术前或者术后复发方面采用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同时在诊断中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诊断 术前结肠癌 结肠癌复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CT与MRI诊断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检出率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已确诊为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与MRI的影像特征并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检出率。结果MRI与CT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6.0%与71.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对于Ⅲ级以上膝关节软骨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对于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MRI在Ⅲ级以上膝关节软骨损伤和半月板损伤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CT MRI 半月板损伤 关节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septicemia)是指细菌或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无特异性,易被漏诊和误诊。本文主要阐述联合检测脐带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对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意义,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血清降钙素原鉴别诊断血流细菌感染中对于G-和G+菌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流细菌感染患者60例,对比G-和G+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G+菌患者35例,G-菌患者25例。血流细菌感染G+菌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均显著低于G-菌患者,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的浓度≥10μg/L或浓度在2.0~10.0μg/L之间时,血流细菌感染G-菌患者例数显著高于G+菌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血流细菌感染患者采用血清降钙素原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对于G-和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具有鉴别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流细菌感染 G- G+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在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疑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后处理,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将诊断结果与内窥镜或手术判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0例患儿经内窥镜及手术均确定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存在,以坚果类异物最多。经多排螺旋CT扫描,所有患者均能清晰观察到气管支气管处有形状不一、边界清晰的高密度影,并有局部气管支气管狭窄表现及一系列间接征象,其异物位置检测结果与内窥镜或手术判断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00%。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可以借助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有效诊断,图像清晰、直观,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气管支气管异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病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间,患者分别选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动态心电图在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上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检测方式在室上性早搏、心律失常总数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敏感、快速、准确等特征,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对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328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急性心衰组)176例及非心衰组152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评价其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急性心衰组及非心衰组NT-proBNP浓度分别为3184.4±1638.3pg/mL和388.6±154.7p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NT-proBNP≥1500pg/mL为心力衰竭阳性诊断1,诊断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92.0%,特异性为90.1%,阳性预测值为91.5%,阴性预测值为90.7%,诊断效率达91.2%。结论急诊常规检测NT-proBNP有利于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做出快速诊断,有助于鉴别急性呼吸困难是否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

  • 标签: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急性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