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连续护理模式的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社区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所有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调查患者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护理的效果和特点。结果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痛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好,提高治疗效果。结论针对老年慢性病护理应用连续护理模式,效果较好,值得在护理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病护理 连续护理模式 应用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康复照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住院病情稳定出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照护;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HOQO-BREF)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6个月后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连续康复照护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连续康复照护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侧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小时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养,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连续缝合法 皮内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和间断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两种方法,在维持全麻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III级,年龄为18-60岁,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上全麻病例80例。随机分成用输注泵连续注药维持麻醉者组(A组)和间断静脉注射麻醉药组(B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病人术中SPo2、HR、BP、BIS、Etco2的变化、术后的HR、BP以及术毕清醒拨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术中HR快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B组术中BP高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B组清醒拨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组病人BP、HR比较平稳,清醒拨管时间短。

  • 标签: 全麻维持 输注泵 连续注射 间断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预防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食管-空肠吻合发生吻合口瘘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8例贲门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连续328例术后无吻合口瘘。结论吻合口瘘与手术方法无直接联系,保证吻合口有良好的血液供应、无张力、并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吻合技术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 标签: 贲门癌 食管-胃吻合 食管空肠吻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连续锁边加褥式缝合在会阴缝合中的效果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自然足月产妇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会阴缝合术,观察组使用连续锁边加褥式缝合术。记录缝合时间、伤口红肿、硬结等情况,并结合疼痛感和伤口愈合情况,评价2种缝合术的优劣。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为10.2±1.9min,局部硬结例数1例,伤口红肿例数4例;无痛、轻微痛、中度痛和很痛例数分别有2、64、4和0例;伤后愈合甲级68例,乙级1例,丙级1例,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会阴缝合术,连续锁边加褥式缝合术可以更好的缩短缝合时间,减少分娩产妇的疼痛感,利于产妇的伤后愈合。

  • 标签: 连续锁边 褥式缝合 会阴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有效及死亡比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脓毒症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脓毒症 降钙素原 D-乳酸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3例,均接受相同的治疗与检查,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连续康复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恢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的上下肢肌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上下肢肌力>2级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了更好的临床效果,有效地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连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法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2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20例产后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成功保全子宫,有效率100%。结论三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三联法剖宫产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产前超声对胎儿法洛四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诊断为法洛四症4例患者,均接受相应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各切面异常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3例胎儿经过产后手术证实、尸体解剖确诊为法洛四症,在产后超声、手术诊断为单纯室间隔缺损1例胎儿。胎儿声像图特征是以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为主,而主动脉内径比值减少、主动脉根部内径增宽均有助于进行产前诊断。结论孕产妇接受产前超声诊断可判断出胎儿法洛四症,在临床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法洛四联症 产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的1月间本科室共收入的采用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治疗的慢性腹泻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治疗组),另外选择我院往期收治的采用常用诺氟沙星及思密达治疗的慢性腹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统计。结果治疗组3天时腹泻缓解率优于对照组(42.0%和12.0%),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腹泻累积缓解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和52.0%,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62.0%(31/50);对照组显效率为48.0%(24/50);两组数据统计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治疗慢性腹泻其疗效好,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腹泻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导持续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因不典型胸痛在我院就诊且ECG有持续全导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18患者,均无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史,剔除瓣膜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药物影响及脑血管病所致的继发性ST-T变化。随访中常规观察了ECG,超声心动图(UCG),心脏X线片的变化。结果18例患者中肥厚型心肌病9例,占全组患者的50%,扩张型心肌病4例(22.2%),缩窄性心包炎1例(5.56%),糖尿病2例(11.11%),原因不明T波倒置者2例(11.11%)。在5~15年随访中,除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左心衰竭外,其余14例均能胜任日常工作,生活,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有全导持续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不典型胸痛患者,不要只想到冠心病,应该全面考虑,心肌病所占比例较高,尤其肥厚型心肌病。

  • 标签: 全导联 持续 ST段下移 T波倒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素(APN)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的关系,并用门冬胰岛素进行了干预。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30例成人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APN、FINS、FPG、TG、TC;对门冬胰岛素干预前后的糖尿病的APN、FPG、FINS、TG、TC水平变化进行了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PN与FINS呈正相关,与FPG呈负相关。门冬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有重要影响(P<0.01)。

  • 标签: 2 型糖尿病脂联素胰岛素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排CT扫描技术在胸痛三征中的优化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64排CT胸痛三征检查的胸痛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分别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主动脉成像,操作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完成。结果经过64排CT扫描检查的患者均可见清晰的双侧肺动脉和胸主动脉,发现64排CT扫描检查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确诊率为91.66,而敏感性为95.45%。结论研究表明,64排CT扫描技术在胸痛三征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能够快速、准确并且无创伤的进行检查。

  • 标签: 胸痛三联征 64排CT扫描技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部位与十二导心电图异常关系以及急性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与十二导心电图T波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住院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并在12小时内行十二导心电图检查。观察急性脑出血部位与十二导心电图的关系以及急性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与T波的关系。结果入选8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病变在基底节、脑叶及丘脑的患者十二导心电图明显异常于小脑出血患者。急性脑出血GCS评分3~8分患者十二导心电图T波改变最为显著。结论急性脑出血部位、GCS评分与十二导心电图异常变化存在明显相关,能适时反映脑组织受损程度,十二导心电图变化在评价急性脑出血位置、病情轻重及指导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GCS评分 十二导联心电图
  • 简介:摘要总结32例婴幼儿法乐氏四症术后的监护。术后护理要点为密切监测各参数,防治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律失常,密切观察引流液,加强呼吸道护理。本组2例死亡,其余痊愈出院。

  • 标签: 婴幼儿 法乐氏四联症 术后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