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丙卡特罗联合盐酸溴索治疗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盐酸溴索治疗,而观察组盐酸丙卡特罗联合盐酸溴索治疗方式,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患儿症状消失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56%,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及湿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盐酸丙卡特罗联合盐酸溴索治疗效果显著,是促使患儿症状尽快消除的有效手段,治疗价值较高。

  • 标签: 盐酸丙卡特罗 盐酸氨溴索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溴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及实验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盐酸溴索治疗,比较患儿湿啰音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湿啰音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溴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有效提高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有效率,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阿奇霉素 氨溴索 小儿支原体肺炎 湿啰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七氟醚复合丙泊全身麻醉对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儿予以分组研究,即参照组(n=60)、实验组(n=60)。参照组患儿实施七氟醚全身麻醉,实验组患儿实施七氟醚复合丙泊全身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意识消失时间、插管均短于参照组,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中,七氟醚复合丙泊全身麻醉的效果更加确切,同时还可以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小儿 全身麻醉 七氟醚 丙泊酚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苯三小儿原发性小肠型肠套叠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60例小儿原发性小肠型肠套叠,通过给予静脉滴注间苯三保守治疗,一部分患儿在8小时内再次复查B超,提示套叠已复位,一部分患儿在12小时内再次复查B超,提示套叠已复位。结果静脉滴注间苯三后所有患儿病情好转,套叠复位,不需要手术治疗。结论静脉滴注间苯三可以治疗小儿原发性小肠型肠套叠,不需要手术治疗,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术后躁动应用七氟醚和丙泊全身麻醉的影响。方法收集小儿手术患者共6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接受七氟醚麻醉,观察组接受丙泊和七氟醚全身麻醉,将两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患者的麻醉过程中,丙泊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安全性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手术 七氟醚 丙泊酚 术后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泊联合七氟烷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患儿104例随机分组。单一组采用单纯七氟烷进行麻醉;联合组采用丙泊联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Watcha评分和PAED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麻醉前后动脉压和心率水平。结果联合组患儿麻醉效果比单一组高,P<0.05;联合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和单一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联合组患儿Watcha评分和PAED评分比单一组好,P<0.05;联合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单一组低,P<0.05。两组麻醉前动脉压和心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单一组动脉压和心率水平波动比联合组大,P<0.05。结论丙泊联合七氟烷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Watcha评分和PAED评分,维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预防躁动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泊酚 七氟烷 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81),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氯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脂、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氯地平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中重度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156例中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52例)、B组(52例)、C组(52例),A组患者接受双氯芬酸钠治疗,B组患者接受曲马多治疗,C组患者接受双氯芬酸钠联合曲马多治疗,现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后,三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C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A组患者、B组患者(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之间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联合曲马多临床治疗中重度疼痛具有止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 标签: 双氯芬酸钠 氨酚曲马多 中重度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肌松药下丁卡表面麻醉复合异丙诱导病人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40例,年龄20~70岁,ASAI或Ⅱ级,静注芬太尼1-2ug/kg,咪达唑仑0.02mg/kg,两分钟后行环甲膜穿刺,于患者呼气末迅速气管内注药(丁卡50mg稀释至3ml)。充分吸氧,环甲膜穿刺3分钟后丙泊2.0mg/kg缓慢静注,至患者意识消失后插管。记录诱导前(给予芬太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3,5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插管时参照Erhan等的方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表1,2)结果与插管前即刻比较,插管后1min心率加快,插管后1min血压升高(P<0.01)。所有病人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条件综合评价的满意率为92%。结论无肌松药下丁卡表面麻醉复合异丙诱导病人气管插管时,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 标签: 表面麻醉 异丙酚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89.74%,对照组为71.79%,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和5.13%,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炎琥宁 利巴韦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可行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喜炎平、利巴韦联合治疗小儿流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儿科收治确诊为流感的患儿9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喜炎平组以及利巴韦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患儿喜炎平注射液和利巴韦注射液治疗;喜炎平组给予患儿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利巴韦组给予患儿利巴韦注射液治疗,以上注射液均加入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每天一次,连用7d,另外根据患儿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比较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变,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监护患儿各重要器官功能状况。结果喜炎平组治愈和显效有20例,总有效率73.3%,联合组治愈和显效有29例,总有效率96.7%,联合组效果好于喜炎平组,X2=9.0167,P<0.01。利巴韦组治愈和显效有16例,总有效率53.4%,与联合组比较,效果不如联合组,X2=15.0222,P<0.01;与喜炎平组比较,X2=1.1111,P>0.05。喜炎平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利巴韦组有2例皮疹,1例过敏性休克,共3例(10.0%),联合组1例发生轻度腹泻,占3.3%,利巴韦组与联合组比较,X2=0.8727,P>0.05。结论喜炎平、利巴韦联合治疗小儿流感效果显著,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

  • 标签: 喜炎平 利巴韦林 小儿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复方巴比妥注射液中安替比林的含量测定的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9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安替比林在浓度2μg·ml-1~40μg·ml-1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n=6)。结论该法简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便于对复方氨基巴比妥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安替比林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不同给药途径盐酸溴索给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哮喘的患儿76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2组,各有38例,A组给予口服盐酸溴索给药治疗,B组给予盐酸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78.9%(30/38),B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6/3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小儿哮喘 超声雾化吸入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用溴特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本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实施研究,研究时段2016年10月—2018年5月,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将56例小儿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基于此,试验组增加溴特罗治疗。分析咳嗽症状评分、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咳嗽症状评分较低,P<0.05(具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优,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用溴特罗,既可缓解咳嗽症状,又能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氨溴特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盐酸溴索的不同给药途径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医院儿科诊断为哮喘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实验组采用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缓解时间、痰液、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后咳嗽症状缓解时间、痰液、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患者的满意度高,且各项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缩泵雾化吸入盐酸溴索对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较好,起效快,且患者满意度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实施盐酸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小儿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疗法和常规料疗法+盐酸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咳嗽、肺部湿罗音、体温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咳嗽、肺部湿罗音、体温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前者疗效分布情况与总有效率数据与后者比较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溴索治疗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盐酸氨溴索 小儿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相关症状。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盐酸丙卡特罗 小儿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溴特罗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全部加用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溴特罗口服液(商品名易坦静)每天2次口服治疗,其中,溴特罗口服液剂量为未满8个月每次2.5ml,8个月至1岁每次5.0ml,2—3岁每次7.5ml,4—5岁每次10.0ml,6—12岁每次15.0ml。对照组均不加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其他治疗(如抗感染、化痰止咳、对症平喘等)两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5d。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咳嗽、痰液黏稠、排痰困难等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氨溴特罗口服液 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千金联合克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应用克霉素磷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妇科千金,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妇科千金联合克霉素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盆腔炎 妇科千金片 克林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热患儿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治疗,实验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的体温均有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8.4%)高于对照组(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对乙酰氨基相比,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且较为安全。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