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阑尾炎患者采取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段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研究单位为我院普外科,共计纳入78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手术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9人,观察组利用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更短,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2.5%,瘢痕率为5.1%。而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10.2%),切口瘢痕9例(23.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切口疤痕的形成,提高术后美观程度,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 阑尾炎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非细胞肺癌合并胸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接收并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合并胸水患者 10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合并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水 胸腔灌注 全身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非细胞肺癌合并胸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接收并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合并胸水患者 10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合并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水 胸腔灌注 全身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66例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为对象,对治疗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和具体变化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术后2个月患者的VO、V1、EF各项指标高于术前,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66例患者中63例在术后2个月恢复良好,总有效率是95.4%,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治疗效果突出,术后患者能尽快恢复,术后2个月内胆囊收缩功能不足的现象缓解,术后可以辅助药物进行治疗,起到恢复胆囊收缩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小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手 胆囊收缩功能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微创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肱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进行筛选,从中方便选择64例肱骨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系统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为研究组,偶数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NERR评分优良率。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7.23±10.28)mL、住院时间(10.20±0.41)d、住院费用(2.1±0.62)万元、VAS评分分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18.75%,NEER评分优良率93.75%高于对照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6.203,P

  • 标签: 肱骨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NEER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予以老年非细胞肺癌(NSCLC)合并COPD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免疫治疗的52例老年NSCLC患者(其中26例合并COPD)为主体,将其分成COPD组、非COPD组,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OPD组、非COPD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无统计学价值(P>0.05);COPD组、非COPD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老年NSCLC+COPD患者的肺功能,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免疫治疗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COPD 肺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微创切口手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切口手术,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1名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共计1例,发生率为2.17%,显著优于对照组6.52 %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10%(P<0.05)。 结论:在单纯性阑尾炎的治疗术式选择上,采用微创切口手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以作为单纯阑尾炎的首选手术方式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纯性阑尾炎 微创小切口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后腹腔冲洗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方法 对27例重症胰腺炎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后进行腹腔冲洗有针对的护理,总结临床护理方法。 结果 患者31例顺利出院,其中带管出院28例,护理满意度99.2% 结论 护理干预在重症胰腺炎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冲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 160例( 176眼)硬核白内障患者资料,其中 74例( 81眼)行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设为对照组; 86例( 95眼)行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 3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硬核白内障采用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视力和散光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硬核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视力 散光度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螺旋 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本院行螺旋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 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T组与 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检查肝癌时, 可首先选择螺旋 CT扫描的方式, 如果不易定性诊断, 则可使用 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 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 即可为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关键词】 螺旋 CT;磁共振成像;肝癌    目前来说临床上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多采取螺旋 CT或磁共振成像( MRI)的检查方法, 为了对比此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 此次研究特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我院影像科行螺旋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 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本院行螺旋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 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行螺旋 CT检查的患者为 CT组, 共 30例, 其中男 21例, 女 9例, 年龄在 26~ 6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2.3±1.6)岁;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 30例患者为 MRI组,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在 27~ 6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3.8±1.9)岁。 6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或手术切除证实为肝癌。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CT组患者:使用 GE Lightspeed 16 ProVCT进行检查, 30例患者中共发现有 56个病灶。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 首先对其进行平扫检查, 设备参数为 120 kV, 160 mA, 矩阵 512×512, 层厚为 8 mm。扫描的范围为膈顶处至肝脏的下缘部位, 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过患者的左前臂取静脉注入的方式, 碘普罗胺为造影剂。全部扫描完成之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相关处理。 MRI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 1.5 T超导 MRI系统进行检查, 30例患者中共发现 58个病灶。采用体部相控阵线圈, 常规的扫描序列主要有 T1WI/WATS( TR 250~ 350 S, TE 5.1~ 7 ms)等。层厚为 5 mm, 层间距为 10 mm。经患者的肘静脉处注入, 选择碘普罗胺为造影剂, 用量为 100 ml, 速率为每秒 2.0~ 3.0 ml[1]。     2 结果     CT组与 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肝癌的单个癌结节直径均在 3 cm以下, 且多个癌结节数目在 2个以内, 其直径总和亦在 3 cm以内。肝癌的临床疗效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够对病症早发现早治疗, 所以说肝癌的确诊率就成为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2]。    使用螺旋 CT进行平扫时可见患者病灶一般呈现为低密度灶, 且直径在 1 cm以下的病灶密度较为均匀。现阶段来说螺旋 CT大都使用容积式扫描方式而且有较快的扫描速度, 患者只需一次气就可以完成全部的肝扫描, 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漏诊率, 并且避免了可能因呼吸运动引发的伪影及层面跳动, 提高小病灶检出率。肝癌 MRI检查 T1WI可呈低或高信号, T2WI信号略高, T2WI信号为中低密度, 而 T2WI呈高信号正是肝癌的特征性改变。血供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其改变可知肝癌的大体状况, 一般来说正常的肝组织有四分之一的血供来自肝动脉, 其余四分之三来自门静脉, 采用 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显示病灶动脉血供的变化情况 [3]。    因为螺旋 CT为可连续性的容积式扫描, 具有速度快且可覆盖面积大的有点, 同时配以多期增强技术, 就可以很好的捕捉到肝癌的一些不显著的特征性表现, 随着医学技术的推广, 此种方法也逐步被医学界及患者所接受, 成为了临床诊断肝癌的首要方法。但是近年来 MRI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此种方法具有成像速度快且对比噪声高、运动伪影少等许多优点, 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多层成像, MRI也渐渐的应用于肝脏肿瘤的诊断中, 且优势逐渐显现。本次的研究组显示, CT组患者及 MRI患者采用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检查时, 对于肝癌的诊出率分别达到了 91.08%及 91.38%, 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通过此次研究作者认为在经济以及成像速度方面相比较, 螺旋 CT增强检查能够较好的提高小肝癌患者病灶的检出率, 而且能够提高对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为临床操作提供有效借鉴。因此在检查肝癌时, 可首先选择螺旋 CT扫描的方式, 如果不易定性诊断, 则可使用 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 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 即可为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独建库 .螺旋 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癌的效果对比 .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2013, 42( 4): 393-394.     [2] 李伟东 .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 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 .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146-147.     [3] 张建国 .多层螺旋 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0): 1354-135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HIV感染合并NSCLC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加入预见性护理重要性。方法:择取HIV感染合并NSCLC患者86例,时间选取阶段在2017年01月~2020年12月,根据患者实行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同等人数2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前者全部开展基础护理,后者全部开展预见性护理,对2组干预后临床情况进行比对。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偏低,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偏低,(p<0.05)。结论:HIV感染合并NSCLC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加入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抑制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 标签: HIV感染 NSCLC 预见性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对 经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是,从 2018年 2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的取材,然后开展本次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选取了 50例良性肿瘤患者,其中有 25例是采取传统切口手术的治疗方式,将它们列为对照组,剩下的 25位则是接受了 经乳晕缘切口的治疗方法,将它们划分为观察组。结果是:观察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有出现并发症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情况,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对观察组治疗工作表的结果。结论: 经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手术治疗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量明显降低,得到患者的认可和广泛使用。

  • 标签: 经乳晕缘小切口 治疗效果 患者满意度 乳腺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CT与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50例非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为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期间入院收治,选取同期到我院体检者 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相关测定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例 NSE、 CEA 、 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NSE、 CEA 、 CYFRA21-1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 P< 0.05)。结论: CT与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非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

  • 标签: CT 多种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手术联合可调节负压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非哺乳期乳腺炎10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联合组在行切口手术切除治疗同时,给与可调节负压技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红肿消退、伤口愈合、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切口红肿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联合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口手术联合调节负压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效果优于单纯的手术治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可调节负压技术 非哺乳期乳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70例中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中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采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实施铂类化疗药物化疗治疗,最后将两组中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细胞肺癌效果更佳,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命,为患者带来益处,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恩度联合化疗 中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患者施行微创切口阑尾切除术在加强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2019年6月收入的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自愿原则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病例75例,行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一组为观察组,病例75例,行微创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所用时间相比均明显更短(P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细胞肺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年 10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接治的 60例局部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放疗的基础上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好转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好转率要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局部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予以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好转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顺铂 同步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对非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在我院接受化疗的非细胞肺癌患者100例,按照其化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缓解组20例;部分缓解组36例,疾病稳定组24例,疾病进展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观察并对比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治疗前血清 CEA、CA125、CYFRA-21、 NSE 均低于疾病稳定组、疾病进展组,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治疗后血清 CEA、CA125、CYFRA-21、NSE 均较治疗前下降,疾病进展组治疗后血清 CEA、CA125、CYFRA-21 均较治疗前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对非细胞肺癌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或进展广泛期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本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复发或进展广泛期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患者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例复发或进展广泛期细胞肺癌患者中1例(3.33%)病情完全缓解,11例(36.67%)患者病情部分缓解,9例(30.00%)病情稳定及9例(30.00%)病情进展,治疗的有效率为40.00%,疾病的控制率为70.00%;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来看,30例患者不良反应程度为Ⅰ~Ⅳ级,其中包括恶心19例(63.33%),呕吐12例(40.00%),腹泻13例(43.33%),白细胞减少24例(80.00%),血小板减少19例(63.33%),患者在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或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患者死亡情况。结论:临床治疗复发或进展广泛期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也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洛铂 伊立替康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