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穴位按压联合相关的整体护理对人工流产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自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人工流产患者共计 80例进行相应治疗,随机均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施行穴位按压联合整体护理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分析护理规范与流程,记录精神症状评分,统计患者对各项治疗满意度及疼痛的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及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各项心理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对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穴位的按压及整体护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减轻疼痛程度,有利于女性人工流产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 标签: 穴位按压 整体护理 人工流产 不良情绪 疼痛程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流产与无痛人工流产在终止早期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需进行流产,以终止早期妊娠,据检查符合流产标准。采用是随机数字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使用药物流产的药物组和使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无痛组,在每组37例孕妇,并对比流产成功率、术中临床指标。结果:在无痛组37例孕妇中,完全流产37例,未发生部分流产和流产失败孕妇,成功率100%;在药物组37例孕妇中,完全流产、部分流产、流产失败例数分别为19例、11例、7例,流产成功率81.08%,无痛组流产成功率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无痛组出血量(17.24±5.03)mL,疼痛持续时间(11.26±8.47)min;药物组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82.95±6.41)、(42.69±7.78)min,药物组孕妇临床指标略差于无痛组,且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中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效果更佳,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孕妇身体的损害。

  • 标签: 药物流产 无痛人工流产术 终止早期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管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1月~2020.1月期间,因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股骨头置管术的高龄患者,共计52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并按照在围手术期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6例。对照组患者是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围手术期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术后引流量、手术操作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这三项指标,以及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采用整体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其术后引流量为(107.24±11.52)mL、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为(10.12±2.37)d、手术操作时间为(96.27±5.27)min;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引流量为(162.71±10.76)mL、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为(14.75±2.61)d、手术操作时间为(132.61±9.32)min;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此外,经过临床护理后,实验患者的焦虑和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是对比使用不同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因股骨颈骨折而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高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采用多平面重建及黄芪颗粒对复发诊断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比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治疗,同时对所选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常规治疗为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多平面重建 黄芪 复发诊断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至 2019年 1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展开此次研究;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 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80.0%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 54.3%;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 12.7±3.1) d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的( 18.6±5.1) d;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5.7%显著低于参考组的 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但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而且不良反应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将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感染发生的效果。 方法 :将自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来本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 88 例患者 , 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 44 例)和对照组( 44 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将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应用于研究组患者中。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做比较。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2.27% ,对照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13.64% (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3.18%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75% ( P<0.05 )。 结论 :将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 , 对于患者感染率的预防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 2017 年 1月 ~2018 年 6月收治的 9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45)和在此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的实验组( n=45),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 DVT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 DVT发生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给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患者能有效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和探讨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干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骨外科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120例,根据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 60例)和观察组( 60例)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93.33%)和护理总满意度( 91.67%)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81.67%, 75.0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进行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其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快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要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72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患者的膝关节活动改善情况。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一周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总体情况较好,为( 107.3±5.9 ),其结果优于对照组的( 94.6±7.3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围术期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为 2.8% ( 1/36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3% ( 3/36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膝关节的康复,有利于控制并发症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于神经外科的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 2018 年 4 月 至 2020 年 2 月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 66 例危重患者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乙组同甲组,各 33 例。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来辅助呼吸,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是在乙组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结局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不同护理干预实施后,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小于乙组 ( P < 0.05 );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乙组 ( P < 0.05 ) 。 结论:于神经外科的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管理 个性化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要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72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患者的膝关节活动改善情况。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一周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总体情况较好,为( 107.3±5.9 ),其结果优于对照组的( 94.6±7.3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围术期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为 2.8% ( 1/36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3% ( 3/36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膝关节的康复,有利于控制并发症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就收诊治的5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以任意编号的模式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29)。两组化疗方案一致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使用中药制剂与康复新液治疗,对比患者的症状控制效果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6.55%,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82.76%,研究组的症状恢复率较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参照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免疫调节剂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免疫调节剂治疗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3月,将我院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为参照组行塞来昔布胶囊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KSS评分指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上下楼梯评分指标、行走功能评分指标、稳定性评分指标、活动度评分指标,以及疼痛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VAS评分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35人,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的35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后,都能够下地行走;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用的传统治疗方式中,有几例患者由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还不能自行走动。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有效改善股骨假体的初始稳定性,提高手术效率,能够有效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 标签: 人工股骨头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和评价护理干预措施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6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入组64例患者均接受相关预防护理干预,对干预后64例患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 本次入组的6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囊袋感染发生率为3/64=4.69%;具体感染类型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33.33%),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2例(66.67%)。3例囊袋感染患者经全身加强感染治疗及加强营养干预14天后,恢复正常,未发生再次感染的情况。结论 相关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切实规避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提升患者临床手术疗效及预后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术后囊袋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应用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流产与人工流产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采取分组对照法进行本次试验,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流产患者,随机选取54名依照流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药物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流产情况与完全流产率。结果:药物组患者胚胎排出时间要早于人工组,其完全流产率为85.19%明显高于人工组51.85%,P<0.05。结论:对于稽留流产患者采取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的流产方案其流产成功率要远高于人工流产方案,而且带给患者的不适感更低,更易被患者接受,具有临床研究意义。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稽留流产 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周围皮肤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98例患者均为ICU重症患者,均行器官切开干预及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护理,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以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开展,分别采用预见性护理(实验组,n=49)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49)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皮肤红肿、感染、破损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周围皮肤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人工鼻气道 湿化吸痰 ICU危重 气管切开 周围皮肤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对ICU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ICU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7例。常规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实验组采取经皮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对比两组手术的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愈合天数都少于常规组,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愈合天数都少于常规组,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ICU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降低,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但组间对比结果表示,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快速康复护理 术后疼痛 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