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为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莫大帮助。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老年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以上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当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6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CARE在精神病患者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观察组40例则接受CICARE指导的健康宣教与住院护理,对比两组健康宣教效果及住院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CICARE沟通模式 健康宣教 住院护理 精神疾病 临床疗效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防暴技能培训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1月始,选取我院60名未接受专业防暴技能培训的精神科护士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培训组和未培训组各30名,为培训组护士提供为期6个月的专业防暴技能培训,对比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工作压力指数。结果:培训组护士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工作压力指数均低于未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暴技能培训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有降低作用,可以改善护士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防暴技能培训 精神科护士 职业压力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应用床边查房制度的效果。方法:纳入精神科200例患者,由年轻护士负责护理,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床边查房制度。结果:对比实施前,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年轻护士临床能力考核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精神科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应用床边查房制度,效果显著。

  • 标签: 精神科 年轻护士 临床实践能力 床边查房制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麻醉精神类药品 处方登记 处方编号 不合格处方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麻醉精神类药品 处方登记 处方编号 不合格处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5月本院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精神病评估量表(BPRS)评分、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思维障碍、焦虑抑郁、敌对猜疑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并提升其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优质护理 依从性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行为护理运用到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中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7至2022.6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进行研究,并用盲选法分成对照组(23例,予以常规护理)和试验组(23例,予以心理行为护理),探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及依从性。结果:经不同护理手段干预后,试验组临床护理效果、认知功能评分以及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中应用心理行为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促使其病情早日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 心理行为护理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针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6月为研究时间,并择取期间内在我院诊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80例作为临床研究目标,依照患者治疗时间顺序予以分组,药物治疗方法的对照组(40例)、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的观察组(40例),根据研究数据对比临床治疗效果(从HAMD评分、HAMA评分、BPR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展开数据研究)。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药物联合心理疗法的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BPR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药物联合心理疗法应用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症状,由此提升治疗效果,建议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药物 心理疗法 联合治疗 老年精神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对精神病患者自我控制程度及防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调选某社区资料,登记有效的86名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组实验,分析患者的防治效果。分组方式为计算机随机分组单组内设置43名患者,并根据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治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心理疏导配合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干预,分析患者的防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防治完成后,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针对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进行评价后,发现实验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精神病患者应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能够使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得到改善,优化患者的病情状况时,后续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 标签: 心理疏导 精神卫生三级预防 精神病 自我控制程度 防治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科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0例精神科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焦躁、抑郁情绪,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针剂序贯与合并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总计80例,均为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齐拉西酮针剂肌内注射3日同时口服奥氮平或阿立哌唑,4日后停止针剂注射治疗,继续选择奥氮平或阿立哌唑口服治疗。观察组齐拉西酮针剂肌内注射3日,4日后停止肌内注射给药,序贯口服齐拉西酮、奥氮平及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针剂序贯与合并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均可获得理想效果,治疗方案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齐拉西酮针剂 序贯 精神分裂症 急性期 激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音乐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80例,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加以音乐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MRSS评分、SQL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音乐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音乐治疗 常规治疗 康复情况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