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社区精神卫生三级预防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社会工作在社区精神卫生三级预防中的作用 

余鹏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精神病医院,,61480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对精神病患者自我控制程度及防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调选某社区资料,登记有效的86名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组实验,分析患者的防治效果。分组方式为计算机随机分组单组内设置43名患者,并根据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治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心理疏导配合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干预,分析患者的防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防治完成后,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针对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进行评价后,发现实验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精神病患者应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能够使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得到改善,优化患者的病情状况时,后续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关键词:心理疏导;精神卫生三级预防精神病自我控制程度防治满意度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的发生较为复杂,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精神病的发生,而当患者出现精神病时,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出现极大的损伤,患者甚至有可能出现认知与现实不符的情况[1]。暴力行为所指的是,患者在精神症状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突然发生的冲动而出现的自伤或者伤人的行为,大部分患者在出现这种病情状态时以攻击性行为较为常见,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生暴力行为是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损伤甚至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本身乃至是周围人的安全。在进行患者的防治时,做好患者的防治有效引导,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患者的治疗,通过多项优质的防治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探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对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防治满意度的影响,以下为实验结果和过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调选资料,登记有效的86名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组实验,分析患者的防治效果。分组方式为计算机随机分组单组内设置43名患者,并根据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值为58~70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1.2±3.5岁,其中包含男性患者23名和女性患者20名;实验组内患者年龄均值为55~72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0.9±2.3岁;

患者基本资料录入统计数据库后,进行计算机对比,确认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本次实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防治,其中包含入院宣教、康复防治、遵医嘱用药、介绍疾病知识等。实验组患者在传统防治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干预,详情如下:

1、患者缺乏自制力,不承认自身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在社区后被隔离时认为自己被监禁,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十分容易引发患者出现暴力行为,有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嘈杂、炎热和拥挤等环境可能易于患者的暴力行为也有一定的关联。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认为在患者家属将患者送入医院时,如果采用强硬或者欺骗的方式,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冲动和暴力性行为。而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可能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拘束或者病房管理,这种行为必然会限制患者的自由或活动。这种必要的医疗操作也可能被患者认为属于一种侵入性的行为,导致患者出现冲动和攻击的暴力行为。

2、在进行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时,医务人员首先需要选择在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的时段进行,由于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随患者病情变化,孤儿医务人员在进行心理疏导时,需要与患者积极沟通,告知患者其存在的病情,而如果患者无法进行沟通,则医务人员开展心理疏导时,应当从患者的家属入手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如何配合使患者家属放下自身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来起到心理疏导的效果。首先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需要从健康教育入手,在交流过程中掌握患者的家庭成员以及经济状况等基本信息,并结合相应的防治理论,对患者进行1对1的交流。在开展患者的防治时,应当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疏导患者是患者了解,长期的治疗,并非是无效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除此之外,精神病的发生其实与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有较为密切的关联的,所以对于患者来说,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患者一定要早睡早起,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尤其需要避免出现熬夜等恶习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患者的病情快速恢复。

3、在进行精神卫生三级预防时,由于患者精神存在异常,所以医务人员无论开展何种工作都需要以保全自身为首要目标患者,在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时,若患者对医务人员存在攻击行为,医务人员需要远离患者。但如果患者精神状态较差,医务人员也需要积极鼓励患者,并告知患者精神病的治疗成功案例,改善患者的情绪以及不良精神状态,借此使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在进行统计时,医务人员选择spss 22.0 for windows作为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各项试验指标进行统计后,常规记录在数据库中进行分析,确认X2与T值和P值对比性,判断组间差异性。

2结果

两组患者在防治完成后,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针对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进行评价后,发现实验组明显更优(P<0.05)。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控制程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思维稳定

情绪稳定

暴力行为控制

对照组(n=43)

7.69±1.84

7.54±2.12

8.26±1.28

实验组(n=43)

11.98±3.65

12.98±4.26

12.94±2.10

T

9.9486

8.1654

8.5241

P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在国外的一项研究调查中显示,社区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发生率相较于社区人群患者来说明显更高,这可能是由于社区治疗人群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认知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中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控,进而降低了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各个国家以及地区针对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进行调查,整体来看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研究中受到样本选取、研究时间和暴力行为定义等。精神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在进行患者的综合防治时,,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若患者日常生活中无精打采,则会造成患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2],所以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协调患者与其他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每日都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也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医务人员还可以通过各种小游戏的方式来辅助治疗工作的开展,例如强化患者的记忆力训练,这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使患者的基础生活功能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病患者应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能够使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得到改善,优化患者的病情状况时,后续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蔡宝华,林理真. 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对精神病合并胃癌患者防治质量的影响分析[J]. 精神病防治知识,2020,10(33):65-67.

[2]赵佯雪,雷素扬,黄静. 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管理干预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0):3319-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