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用CCDM-3诊断标准进行筛选。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32例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22例治愈(68.75%),8例患者好转(25%),2例无效(6.25%)。结论该结果提示严格戒酒,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治愈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 神经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着重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治疗过程中内科急诊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所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采取纳洛酮治疗干预方法,针对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等等都有明显改善,(P

  • 标签: [] 急性酒精中毒 内科急诊 纳洛酮 门冬氨酸鸟氨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75%酒精浸泡消毒体温计的有效时限。方法放入不同频率的体温计于75%酒精中浸泡消毒,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测定酒精的浓度及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在22C°的室温下,75%酒精消毒液浓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体温计放入频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72小时染菌量小于100cfu/mL,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75%酒精消毒液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应该根据放入体温计的不同频率确定更换酒精消毒液的时间,室温在22C°以下,如每日放入体温计频率在20次以内,可以48小时更换一次酒精消毒液,如果每日放入体温计频率在15次以内可以72小时更换一次酒精消毒液。

  • 标签: 酒精 消毒 体温计 有效时限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68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取得很好的疗效。结论纳洛酮是临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理想药物。

  • 标签: 急性酒精中毒 盐酸纳洛酮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关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评估护理风险问题,讨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从护士、病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评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提出安全防护措施。结果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结论加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和医疗安全的必备条件。

  • 标签: 急性酒精中毒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酒精性肝病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酒精性肝病的发展包括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发生机制主要为乙醇及其代谢物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作用,内毒素、细胞因子介质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等。目前认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戒酒、营养及药物治疗等方法。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于1960年合成,1963年用于临床。如急性酒精中毒、海洛因中毒等,纳洛酮能竞争性地阻断阿片样物质和内源性阿片肽介导的各种效应。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液中乙醇浓度,促进酒精的代谢,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

  • 标签: 纳洛酮 酒精中毒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5%酒精治疗脂肪乳外渗所致局部红肿热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脂肪乳渗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2例给予75%酒精外敷,对照组18例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观察两组红肿消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在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在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75%酒精外敷对脂肪乳渗漏所致的红肿热痛疗效明显,取材容易,值得推广。

  • 标签: 75%酒精50%硫酸镁脂肪乳渗漏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脏损害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酒精中毒患者发病后做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5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电图正常率占9.17%,异常率占90.83%。经积极救治24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时所致心电图异常改变属非特异性改变,大部分是可逆性改变,说明酒精对心脏自律性、传导性、血供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可逆转的。

  • 标签: 急性 酒精中毒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内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急性酒精中毒并且进行急诊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对照组中酒精中毒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改良组中的酒精中毒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显效时间为(3.15±1.24)h,痊愈时间为(7.15±1.17)h;而改良组中,患者的显效时间为(2.15±1.11)h,痊愈时间为(5.11±1.12)h,即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患者的显效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明显较短,即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0.05。结论在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进行急诊内科治疗时,采取纳洛酮与醒脑静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明显的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对于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内科治疗 急性酒精中毒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4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负性情绪干预,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结果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对患者自觉症状比较,结果干预4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小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8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NS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和普通饲料喂养,HM组、MM组和LM组采用每天按照5g.Kg-1.d-1对小鼠灌胃浓度为60%(V/V)、30%(V/V)和10%(V/V)的乙醇的方法,连续6周,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血液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造模6周后,模型组小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透明质酸(HA)变化不大(P>0.05)。结论本造模方法与人类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类似,方法简单易行,实验周期短,模型稳定可靠。

  • 标签: 酒精性脂肪肝 动物模型 高脂饲料 小鼠
  • 简介:为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形成的心理原因,对54例慢性酒精中毒者(研究组)和54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MMPI调查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人格偏离等分量表分数明显增高,MMPI剖析图为4.7.1图形,而对照组则呈常态分布。研究发现慢性酒精中毒者具有较明显的人格特征方面的异常。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 人格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对2006至2011年在本院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2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以幻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综合治疗为主,临床治愈率高,但是复饮率也高,呈年轻化倾向。结论加强宣传预防,综合治疗,重视建立家庭、社区干预环节。

  • 标签: 酒依赖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佛山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情况,从而为今后开展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街道社区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和超声波检查为主,血液生化(主要包括肝功能、血脂和血糖)检查为辅,调查NAFLD的患病情况。结果2007-2011年,共抽取18-89岁各类居民2346人,平均年龄为39.5岁,其中男1155人,女1191人。符合NAFLD诊断标准者共有124例,占5.3%;其中男性72例(6.2%),显著高于女性[52例(4.4%),X^2=5.0197,P〈0.05]。不同年龄NAFLD的患病率高低呈波浪状起伏,男性有45岁和55岁两个高峰期,女性有30岁和45岁两个高峰期。NAFLD的患病以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占7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占21%,未发现肝硬化和肝癌患者。NAFLD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糖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的NAFLD患病率是非高脂血症患者的4.2倍,男性高脂血症者比女性高脂血症者更易患NAFLD,男:女=2.5:1;高血糖和糖尿病比非高血糖者更易患NAFLD,体力劳动者NAFLD患病率较非体力劳动者低。结论本辖区NAFLD近5年的患病率呈波浪上升趋势,提示有必要加强本病的防控,防制对象以30-50岁青壮年人群为主,尤其是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

  • 标签: 脂肪肝 患病率 社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