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期,特别是在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方面的发育尤为明显。伴随青少年的生理变化的是心理变化,受其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当前的青少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结合青少年时期的特殊性,对青少年的生理特征与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青少年 生理特征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影像特征,为临床判断老年肺结核提供必要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给予参与研究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检查,由2位权威医生进行审片,如审片结果存在差异,则交由另1位医生审阅,直至出现统一结果。观察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部位、X线胸片特征、诊断类型(疾病)。结果肺结核病灶在中肺叶38例、中下肺叶18例、下肺叶17例、单肺叶7例。X线胸片特征纤维化增殖病灶76例、胸膜增厚40例、空洞27例,伴肺不张15例。诊断类型(疾病结核性胸膜炎(单纯)21例、慢性支气管炎2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合并肺气肿20例、肺大泡9例、气胸4例。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主要集中在中肺叶,病灶多为纤维化增殖,但X线胸片影像无明显特征,不具影像规律性。

  • 标签: 老年肺结核 X线胸片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至2012年间我院儿科住院的30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轮状病毒肠炎发生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结果305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中,共有26例发生良性惊厥,发生率为8.52%,男15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5个月一5岁2月,平均年龄(19.04±2.33)月,1-2岁为良性惊厥的好发年龄,所有病例均为全身性发作,均于病程5天内发作,主要发生于1-3天,占,有10例在1次病程中发生多次无热惊厥,占38.5%,无一例为惊厥持续状态。所有良性惊厥病例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1-2岁儿童易伴发良性惊厥,临床诊治时需注意,小年龄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前5天内,尤其是最初3天,要保持警惕,但良性惊厥预后好,无复发倾向,无需长期预防性治疗。

  • 标签: 轮状病毒 婴幼儿 良性惊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的临床表现,进行准确的诊断。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法。结论少数有病理性Q波,病人发作时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改变,但有的又在发作终止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可能不是真正的心肌梗死,提示PHEO发作时,真伪心肌梗死极难鉴别。一般认为PHEO发作时类似心肌梗死的改变持续短暂,可变。

  • 标签: 糖尿病 心电图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对镇江口岸医学动物种群特征进行研究,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灭鼠措施.(方法]采用夹夜法和笼日法对镇江口岸的码头区、草灌区、生活区、仓库区4个生境中医学动物种群组成、生物多样性、种群相似性、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码头区和草灌区的医学动物种群均以黑线姬鼠和大麝鼩为主;生活区以褐家鼠与黑线姬鼠为主;仓库区以小家鼠与黄胸鼠为主.镇江口岸各生境医学动物种群的种类组成简单,各种群中的优势种明显不同,码头区和草灌区医学动物种群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春季各种群的肥满度均较高,各生境中以生活区医学动物种群的肥满度和生物量最高.[结论]根据对医学动物种群特征的研究结果,种学地开展媒介生物防制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鼠科 鼩鼱科 环境监测 种群
  • 简介:目的应用MRI研究腰背肌退行性变规律及影像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来解放军第175医院影像科做MRI体检的体检者,按性别分组,每组再按年龄分为1~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岁以上8个组,共有16个研究组,每个研究组20例(从各年龄段中随机抽取),共320例。评价指标包括:(1)腰背肌厚度;(2)皮下脂肪与腰背竖脊肌MR信号比值;(3)多裂肌形态、信号及肌间隙的改变。对腰背肌厚度值和皮下脂肪与腰背肌MR信号比值在不同性别间及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应用Excel2003T-TEST返回Student’st检验的概率值,样本为成对检验。多裂肌形态、信号、肌间隙改变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应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Kruskal-Wallis检验。取单侧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除1~10岁年龄段外,其余每个年龄段男性组腰背肌平均厚度均大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腰背肌厚度自1—30岁逐渐长大饱满,在30—70岁处于成熟的稳定状态,到70岁以后开始退变、萎缩、变细。皮下脂肪与腰背竖脊肌MR信号比值,男性组平均值大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此比值自婴幼儿期开始逐渐增大,男性组在20~60岁趋于稳定状态,在60岁以后急速下降,而女性组在20—40岁趋于稳定状态,在40岁以后急速下降。在形态结构方面,年轻组多裂肌表现为形态饱满、轮廓平整、均匀低信号、肌内间隙不显示或呈单个线状或点状显示;老年组多裂肌表现为形态萎缩、轮廓凹陷、信号不均匀性增高、肌内间隙呈多发线片状、羽毛状或网格状显示。各种观察指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背肌生理性退变,女性早于男性,肌内脂肪变性早于肌形态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生理过程 腰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波声像技术对胎盘早期剥离开展声像图的观察效果。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胎盘早期剥离应用超声波来进行图像检测的相关学术资料进行总结性的分析研究。结果在这些研究资料中都表明,超声波在此项临床疾病的医疗检测上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相比于其他的检测技术,超声波在面对胎盘早期剥离的检测不仅具有相对较高的准确率,而且还比计较简便,在患者中很受欢迎。结论胎盘早期剥离的检测应该应用超声波来进行,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胎盘早期剥离 超声波检测 声像图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992~2007年新建县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麻疹流行和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建县1992~2007年历年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年汇总表及麻疹个案调查表进行整理,对麻疹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1992~2007年新建县共发生麻疹733例,总发病率为7.2/10万。1998年发生过一次流行,发病率达25.56/10万,之后出现隔年出现一次小流行,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夏季节的3~6月份。发病率最高为乐化镇,发病率为18.05/10万。高发年龄组依次为0~5岁。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为9.15/10万、5.05/10万。麻疹高发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学生。结论提高人群的接种率、2次接种率、疫苗成功率、切实做到消除空白免疫,同时提前麻疹疫苗初种时间,加强麻疹的监控,控制高危人群、高发地区的发病,进而消除发病。

  • 标签: 麻疹 流行特征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临床表现发热18例,咳嗽、咳痰、咳血、胸痛38例,不思饮食、意识障碍39例,合并高血压16例,心脏病12例,肺心病16例,脑血管意外12例,肾功能不全7例。本组60例患者,治愈14例,有效40例,无效6例,有效率90%。结论老年性肺炎具有特有的临床特征,因老年人年龄的增加与免疫功能下降,往往伴有各类并发症,因此针对老年性肺炎患者应给予快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才能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性肺炎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地区食管癌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深入开展防治策略和方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全部食管癌患者病历资料(726例,男582例,女144例),以病人ID号码采集病人个人特征、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选择等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描述。结果研究发现:(1)患者来源于重庆64个区县,其中开县最多(7.9%)。(2)男女比例4:1,51~60岁组患者最多(78.7%)。(3)食管中段癌发频率最高(51.2%),以鳞状细胞癌为主。(4)食管癌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的占78.0%。(5)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1±1.0)h;平均住院天数为(21.8±9.7)d;围术期平均出血量为(406.8±242.5)ml。结论重庆市食管癌住院病例在个体特征、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应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开展防治策略研究。

  • 标签: 食管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及肺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治疗的5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均咳嗽,胸闷症状,但均不喘息,肺部无哮鸣音,血嗜酸细胞明显增多,经心电图、X光片以及五官科检查均正常;所有患者吸入葛兰素史克生产的全乐宁气雾剂前后的用力呼气一秒量、用力肺活量以及用力呼气峰流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典型,在诊断时要多参照其临床及肺功能特征,以降低误诊率。

  • 标签: 咳嗽变异型哮喘 临床特征 肺功能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86例残胃病变内镜检查以及临床特征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抽取在我院2011年至2012年接受检查的残胃病变患者86例,分为2组,每组各43例,一组为患者进行毕罗氏-Ⅰ式术后,而另一组患者则采用毕罗氏-Ⅱ式术后,然后将得到的两组残胃病变的术后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86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后进行检查,发现毕一组43例患者中残胃炎及吻合口炎的有16例,占37.2%,残胃癌的有4例,占9.3%,残胃炎及吻合溃疡的有9例,占20.9%;而毕二组43例患者中残胃炎及吻合口炎的有21例,占48.8%,残胃癌的有7例,占16.3%,残胃炎及吻合溃疡的有12例,占27.9%,可以看出毕一组患者在这些临床特征方面的比例明显低于毕二组患者,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发现进行毕罗氏-Ⅰ式术后检查的患者的残胃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进行毕罗氏-Ⅱ式术后的检查比例,说明毕罗氏-Ⅰ式术后对残胃病变进行内镜检查的临床效果较好,有着较高的临床检查价值。

  • 标签: 残胃病变 内镜检查 临床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心痹”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嗣后历代医家据其证候特点又加以详细的论述和描记,至于与本病颇有相似之处的“胸痹”、“心痛”、“心病”、“真心痛”、“厥心痛”等亦应与本病互参为宜。本文将从中医辨证施之的理论入手,具体阐述心痹的病理,症候。

  • 标签: 心脏病 心痹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甲状旁腺超声影像特征进行筛查及验证,对于提高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200例诊治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颈部高频超声影像资料,采用排除法,基于颈部局部解剖对甲状旁腺影像特征进行筛查。对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检出甲状旁腺疾病比例之间存在的差异继续比较,并对甲状旁腺亢进患者超声影像特征进行比较对甲状旁腺影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在超声显示率方面,下甲状旁腺显示质量比上甲状旁腺高。实施甲状腺全切术后的患者缺失正常甲状旁腺声像占75%,术中没有采用超声监测的患者术后产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采用超声监测的患者只有5%产生该情况,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中验证甲状旁腺超声影像,对于开展相关后续研究工作打下坚持的基础。

  • 标签: 甲状旁腺 超声影像特征 影像筛查验证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被确诊晚期癌症时,心理将受到极大冲击,感到极度恐惧、绝望,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生活质量降低。以下就晚期癌症的心理障碍及护理措施作简要概述。

  • 标签: 癌症患者 疼痛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诸多先进技术应用在医疗事业中,不断的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针对病案管理信息化的特征、风险以及防范进行分析。

  • 标签: 病案管理信息化 特征 风险 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