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从能量守恒出发,将热解吸收的能量隐含于材料等效热容中,建立了连续激光辐照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响应的三维计算模型。在考虑辐射换热和表面对流换热的影响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连续激光辐照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温度场和热解质量损失,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比较吻合。结果表明:氮气流保护可以有效地抑制氧化效应,但实验中氧化过程不可避免;随激光辐照时间增大,试样质量损失逐渐增大,在长时间辐照下氧化带来的额外质量损失逐渐显现;在低功率密度下,试样以热解为主,质量损失随功率密度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功率密度升高,氧化的影响逐渐增强。

  • 标签: 激光辐照 复合材料 热解 数值模拟
  • 简介:近年来,太赫兹科学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最热门领域之一,发展十分迅猛,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太赫兹科学研究的热潮。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是本领域内最权威、水平最高、历史最悠久的会议,体现该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方向。随着太赫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该会议不断向着太赫兹领域倾斜,2013年第38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重心已全面转向太赫兹领域,全方位展现了当今国际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本次会议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NaturePhotonics"在此次会议召开后1个月内即发表以太赫兹为主题的焦点期刊("FocusIssue"),对太赫兹领域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 标签: 太赫兹 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 发展 应用
  • 简介: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了与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实验用靶材料密切相关的3方面的初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这3个方向为:(1)自悬浮定向流纳米金属粉末制备的理论模拟;(2)分散剂对间苯二酚-甲醛(RF)有机气凝胶掺杂过程的影响;(3)微波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初步研究。

  • 标签: 氚代聚苯乙烯 热核聚变 分子动力学 靶材料
  • 简介:采用高频光电导衰退法测试了太阳能电池用p型多晶硅片的少数载流子寿命,细致分析了光注入强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电导衰减曲线在靠近尖峰处较宽的时间区域内并按非指数规律快速衰减,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后逐渐接近指数规律,且随着光注入强度增大,少子寿命的测量结果显著减小。从非平衡载流子的表面复合效应和晶界复合效应出发,对导致该现象的物理机制进行深入解释。

  • 标签: 多晶硅 少子寿命 光电导衰退法 表面复合
  • 简介:运用光学传输矩阵理论,深入研究了由一种各向异性材料组成的一维光子晶体中TE模式和TM模式中缺陷态的频率分布与缺陷层宽度之间的关系。与布拉格带隙相比,这种新型的光子晶体可以通过改变偏振方向实现缺陷态密度的改变。得出将高折射率层与外界接触时态密度最低并最适合于滤波特性的结论。对制作偏振变化滤波器方面和缺陷宽度控制滤波频率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各向异性 传输矩阵 态密度 局域特性
  • 简介:为了研究奥氏体钢作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第一壁候选结构材料时的蠕变寿命,利用有限元方法和Larson-Miller蠕变寿命外推模型,结合奥氏体钢的辐照后蠕变断裂实验数据,探讨了热流密度、壁厚和冷却剂入口温度等参数对蠕变寿命的影响,分析比较了AISI316、冷加工AISI316及含Ti冷加工15-15Ti的辐照后蠕变性能。结果表明:奥氏体钢的辐照后蠕变寿命随热流密度、壁厚和冷却剂入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冷加工处理并没有提升奥氏体钢的辐照后蠕变寿命,而含Ti冷加工15-15Ti具有较优异的辐照后蠕变性能。

  • 标签: 奥氏体钢 辐照后蠕变 蠕变寿命 CFETR 第一壁
  • 简介:橡胶密封材料作为工程系统常用的一种密封材料,其气密性、耐老化性、力学性能等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并间接影响工程系统寿命。纳米复合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橡胶科学以及相关新材料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而利用纳米层状无机物如蒙脱土、石墨等与插层复合技术制备插层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 标签: 橡胶密封材料 力学性能 插层型 三元乙丙 复合型 纳米复合技术
  • 简介:提出一种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上测量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新方法,它相对来说,操作简单,对待测器件要求不高,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测量数据,不需要太多的人工计算,可以达到相当高的准确度。

  • 标签: 干涉 光程 折射率 透明材料
  • 简介:采用热处理和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备CNTs-TiO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NTs-TiO2负极材料的表面形态及物相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比表面积测试和X射线衍射(XRD)仪进行表征;通过充放电循环测试,表征CNTs-TiO2负极材料的充放电库仑效率、充放电性能及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NTs-TiO2在倍率为0.1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13mAh·g-1,在第50次循环后,比容量稳定在143mAh·g-1,体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法、离子束磁控溅射法和化学腐蚀法分别制备了PZT薄膜、PbZr_(0.52)Ti_(0.48)O_3/Ni(PZT/Ni)复合薄膜材料的鼓包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aydiffraction,XRD)表征了PZT/Ni复合薄膜材料的物相结构;利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新型鼓包测试平台,在力场、电场、磁场作用下分别测试分析了PZT/Ni复合薄膜材料体系的力电磁耦合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PZT薄膜的弹性模量E先增大后减小;PZT/Ni复合薄膜在电场作用下实现了电磁调控,矫顽磁场强度Hc提高了33.4%;随着测试平台油压的增大,PZT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场分别增加了17.1%和32.1%,PZT/Ni复合薄膜的矫顽磁场强度提高了46.1%。

  • 标签: PZT/Ni 鼓包法 多场耦合 弹性模量 矫顽场
  • 简介:通过Cu纳米颗粒掺杂制备了Li[(Ni0.6Co0.2Mn0.2)1-xCux]O2三元正极材料,并通过调节Cu的掺杂量,讨论了Cu的掺入对Li[(Ni0.6Co0.2Mn0.2)1-xCux]O2三元正极材料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等一系列性能的影响,铜掺杂量为x=0.01时,在0.2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了219.1mAh/g,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剩余比容量为115.4mAh/g。最终结果为Li[(Ni0.6Co0.2Mn0.2)1-xCux]O2中Cu的掺入量为x=0.01时,所得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最为优异。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纳米Cu掺杂 电化学性能 循环性能
  • 简介:研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CH3NH3PbI3(CH3NH3=MA,MAPbI3)的输运特性,理论分析了有机分子MA对晶格结构的影响。发现:MA沿[110]方向排布且近邻MA分子相互垂直的构型最稳定,将此构型作为MAPbI3的标准结构,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分析晶格的振动散射或声子散射,计算了MAPbI3材料中形变势散射主导的载流子迁移率,分析了材料的输运特性,讨论了载流子迁移率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之间的差异。

  • 标签: CH3NH3PbI3 几何结构 形变势散射 迁移率
  • 简介:今年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1912,5,31—1997,2,16)诞辰95周年的纪念日。我们特将她在1992年6月9日为《国际物理教育通讯》创刊五周年的题词再次刊登。同时,今年也是《通讯》创刊20周年,吴健雄、袁家骊教授对本刊是很关心的,两次为它题词,故而一并刊出。2007年6月11日在吴健雄教授的故乡——江苏太仓,由太仓市人民政府及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95周年座谈会”。本刊征得了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和东南大学恽瑛教授的同意,特将他们的发言稿刊登,以资纪念。

  • 标签: 物理学家 吴健雄 世界 职业技术学院 物理教育 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