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7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澳大利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师:澳大利树皮画艺术家“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刘万鸣.澳大利驻中国大使安思捷,澳大利国家博物馆馆长马修·特利卡等出席开幕式。我馆副馆长白云涛主持开幕式。

  • 标签: 澳大利亚 艺术家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家文物局
  • 简介:内蒙古凉城县发现安阳、戈邑同范铁范张文芳在钱币学和货币史的研究中,钱范、钞版等实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历来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1990年2月,内蒙古博物馆收集到一件出于内蒙古中南部凉城县的范,并且为安阳、戈邑并存于一范的铁范。1989年秋,乌兰察...

  • 标签: 内蒙古 凉城 乌兰察布盟 同范 巴彦淖尔盟 赵武灵王
  • 简介:1924年桑原骘藏对陈垣上寄给他的一份手稿发表了个人见解。他认为唐或唐以前中国的安姓人以哈拉(Bukhara)为其原居住地,他特别举了武威安姓的例子。而那些认为武威安姓源于安息(Anxi),即长期被认为是汉代著述中的帕提(Parthia)的观点,,遭到他的反对。

  • 标签: 桑原骘藏 安姓人 布哈拉 居住地区 宗教信仰 中国
  • 简介:位于伦敦的英国维多利一艾尔伯特博物馆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博物馆。最近该馆馆长的变动在英国博物馆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对新任馆长及该馆目前状况和今后前途发表了许多评论。以下是译自刊登在今年3月号英国《博物馆杂志》(MuseumJournal)上的两篇文章,以飨读者,中国博物馆学界或许可从中获得一些借鉴和思考。

  • 标签: 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 工艺美术 装饰艺术 馆长
  • 简介:2007年,洛阳新发现一批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均形体巨大,制作精美。我们对这批空首进行介绍,并重点对"排"字进行了论证;还对这类空首的发现情况、铸行区域、铸行年代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洛阳 大型空首布 相关问题
  • 简介:前不久,陕西汉中一泉友来到武汉,带来多张刚刚发现的民国初期陕西留坝县枣木栏镇地方质钱票,票面数额全部为壹串文,有白布质和油布质两种。该钱票构图精细,印制精美。笔者有幸,集得其中一张白布质钱票(见图)。

  • 标签: 陕西 留坝县 民国时期 布质钱票 货币流通
  • 简介:吉林世一堂药店的幌,是吉林省博物院重要的馆藏历史文物,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近代吉林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概况,反映出“世一堂”这座百年老店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本文拟从“世一堂”幌入手,依据文物的历史内涵,对近代吉林参茸业的发展及“世一堂”的兴衰作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世一堂药店布幌 吉林近代参茸业 历史缩影
  • 简介:一、墓葬概况1995年4月28日,南京市博物馆、江宁县文管会联合在东山镇腰二村将军山东坡,清理发掘了一座古墓。(图一)该墓保存完好,方向185°,系以俗称的“三合土”浇筑而成的明代墓葬,十分坚固。墓葬平面……

  • 标签: 南京市 明代 四川 右布政使倪阜墓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公元1世纪末,南匈奴入居塞内,北匈奴西迁之后,至公元六、七世纪,隋唐王朝相继建立之间,在这400余年的时间内,北方草原地带呈现出大迁移、大融合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处在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乌兰察盟地处北方草原地带的中部,自匈奴民族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兴起于东北大兴安岭的鲜卑族经过大迁徙之后,入主乌兰察草原,先后400年末有中断,成为这一地区乃至内蒙古中部草原的主体民族.至东汉晚期鲜卑檀石槐大联盟强盛时期的控制疆域"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纲罗山川水泽盐地"①.其势力空前强大.并以此做为他们休养生息的根据地,南下中原,最终建立统治中国半壁江山的北魏王朝.

  • 标签: 乌兰察布盟鲜卑 乌盟地区 兼谈
  • 简介:敦煌文献《捉季传文》当中对季打马球的描写一直以来都仅仅被当做文学描写看待,而实际上这关系到汉代是否存在击鞠这一运动的学术话题。通过对现有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确信击鞠至少在东汉已经流行,而这也给中国古代马球起源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考。

  • 标签: 捉季布传文 汉代 击鞠 马球 起源
  • 简介:作者在系统地回顾了王莽大的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重新爬梳了有关材料,认为“大黄千”的正确读法应南“大黄千”。

  • 标签: 王莽 大布黄千 大黄布千 布货十品
  • 简介:云冈石窟的保护受到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视。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人为的污染,使云冈石窟的保护问题日显严峻,必须综合治理。然而,在这些复杂因素中,岩体的风化治理最为关键。岩石的孔隙尺寸及其分布是表征岩石力学、水理性质的重要参数。同种岩石,其孔隙率越高或者孔隙分布越大,则表示岩石的力学和水理性质越差。由此可见,借助孔隙率及孔隙分布状况,可表征同种岩石的风化情况。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与岩石孔径分布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石雕风化的加剧,岩石可视孔隙率增大,孔径大小的平均值也将相应增大。基于这一前提,本研究尝试采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分析石雕文物不同深处的孔径分布情况,通过实验室对云冈石窟新鲜岩石样品,结合抗盐风化安定性实验,和对自然风化样品采用便携式核磁进行无损检测,探讨其风化程度和深度,以便深入研究石雕文物的风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岩石的新鲜层只有一类小孔隙,弛豫时间约为2~6ms,风化层岩石有大孔隙生成,且随着岩石风化程度增强,小孔径孔隙所占孔隙比例降低,大孔径孔隙所占比例增多。根据不同深度岩样的孔径分布情况,及新鲜岩石的孔径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岩石的风化深度为5mm左右。本研究可为后续的现场保护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核磁共振 孔径分布 横向弛豫时间T2 风化
  • 简介:考古学家在西印度群岛的卡里库岛屿的一处年代为公元1千至1千2百年的遗址中发现了古人吸闻鼻烟的碗状容器,下文称之为“鼻烟碗”。该研究用热释光与光释光技术测定了三件鼻烟碗样品的年代:一件出土于上述遗址,另两件来自当地博物馆且产地不明。测量结果竟然是这三个样品的平均年代在400±189B.C.区间内,

  • 标签: 热释光 年代序列 岩石 利用 西印度群岛 考古学家
  • 简介:在北宋近一百七十年的时间段内,辽、金等北方内民族始终与汉民族为主体的北宋王朝进行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而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作为文明交流的前沿地带对于研究这一现象有着重要地位。本文运用考古学视角,从该地域已发掘墓葬的埋葬习俗、墓葬装饰、墓内随葬这三方面入手,通过考古发现所见内性文化因素,考量其在汉民族社会生活、精神信仰等领域的地位,并由此研究这一地域多元文化因素的交融与互动。

  • 标签: 考古学视野 墓葬 内亚民族 文化交流
  • 简介:由内蒙古博物院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北方及蒙古、贝加尔、西伯利地区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2Et至16日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蒙古、俄罗斯、日本、德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韩国、奥地利等十余个国家17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盛宴。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内蒙古自治区 西伯利亚地区 中国北方 呼和浩特 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