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回顾了艺术史教学历史上使用图片的情况.论述了图片对于艺术史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图片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图片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艺术史教学 图片 回顾 思考
  • 简介: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教授来我院是为中央美术学院在广州美术学院开办的“同等学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上课的。他一来就投入到教学中,亲自带头跟学生一起画,本期封面就是靳院长这次上课时画的示范作品。研修班的师生都觉得能够看到靳院长亲自为我们示范,非常新鲜,非常难得。在全国的美术院校中,中央美术学院在学术上一直是领先的,无论是美术创作、美术理论、美术教育各方面都走在前列。靳院长除了作为中央美院一院之长,还是全国美协主席,对当前全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美术创作都有许多宏观的思考,在全国美协会议上就美术创作问题发表过很好的意见。当前正好是广州美院师生紧张地投入九届美展的创作,为了把我们的创作更推进一步,趁靳院长来广美上课的这一难得机会,3月31日晚上,请靳院长为我们作了一个有关美术展览和美术创作的讲座。现根据录音作了整理,征得靳院长的同意,特在本期刊出。

  • 标签: 美术创作 美术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广州 八十年代
  • 简介:欧美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等艺术风潮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飘到了国内,尤其自’85新潮之后,中国艺术类院校绘画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西画写实主义的绘画体系,在很多院校被冲得七零八落,基础素描被所谓的革新所改变,写实油画的艺术形式被观念艺术所替代。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术创作和绘画教学的多元性渐渐打破了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契斯恰科夫和他的体系受到指责而渐渐淡出视野,甚至有人提出前苏联的素描教学体系(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阻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于是全国风行全盘推翻前苏联的教学模式,随波逐流赶起了欧美抽象、形式等主义的时髦,学院的现实主义教学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感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绘画艺术创作 现代绘画 俄罗斯 教学方式 现实主义 艺术院校
  • 简介:二里头文化或夏代有没有文字?这是学术界探讨已久的问题。早在三十年代,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即认为我国在夏代初年就有了文字。后来,郭沫若先生更认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而另有学者则至今对夏代有文字持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如王玉哲先生即倾向于认为『夏族在当时可能还未行用文字』,但他承认『同时代的先商文化已经有文字了』

  • 标签: 二里头文化 刻画符号 文化刻画
  • 简介:本文针对写实油画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改进方法,以期对学生和油画教学有所启示。

  • 标签: 细节 深入 边线 背景
  • 简介:本文对《瑞鹤图》赵佶题跋中“清晓”与“次夕”时间上的矛盾提出质疑,探讨了此图诗文、画作与题跋三者的关系。这一解读对我们重新认识古代名作有启发意义。

  • 标签: 《瑞鹤图》 赵佶 清晓 次夕 审美价值 北宋
  • 简介:河池传统手工技艺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分布较广,但在发展中面临现代工业的冲击。因此政府、企业、传承人形成合力,在部门的工作及传统手工艺本身的局限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立法保护、名录建立、队伍建设以及处理好传统手工艺市场走向、制作方式和处理好保护、开发、利用三者关系等对策。本文从河池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出发,抽丝剥茧,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力争做好河池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

  • 标签: 河池 传统手工艺 问题 对策
  • 简介:  面临当今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飞速发展,艺术专业教育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形势下必须与时俱进,否則就会出现滞后的问题,在教学中就会产生一定的误区.……

  • 标签: 艺术教学 构成艺术 教学误区
  • 简介:本文首先围绕中晚唐(9世纪)美术史家张彦远的个人家世、郡望、家宅旧第、他的生平仕履等等问题做了一次较全面的梳理。然后,透过他的家世,结合中晚唐历史政治背景,广泛检索史料,发见其父祖辈交从联系和政治结交圈子的线索,从而得出他的家族与李德裕等属同一政治集团的论断,并对其家世盛衰、所历历史事件略微作了探讨,为更深入解析张彦远的个人世界及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 标签: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郡望 李德裕
  • 简介:“技术”作为一种非物质形态的传承工艺,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从远古走到了今天。本文就艺术这类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从“技术”是生产力、“技术”是思想的产物、”技术”是艺术的生命线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在艺术发展历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技术工艺能使精神转化成艺术并达到完美,因此它将会被主观意识作为一类艺术风格来追求和表现;另一方面,技术工艺自身具有客观规律性,故而它虽然产生于人脑,但并不随主观意识而消亡。“技术”与人类同在、“技术”必将永恒。

  • 标签: 不平衡理论 生产力 技术 技术风格
  • 简介:本文展示了作者围绕人工智能问题研究所创作的三件作品。这些艺术品不仅探讨了技术问题,更为探讨本体论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多样化的计算机手段,但期间他并未用到任何人工智能技术与工具。本文基于一种从观念艺术、学院研究以及科幻文化中抽取出来的推想方式来展开讨论。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本体论问题 艺术品 期待 创作过程 观念艺术
  • 简介:本文就我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考试制度、生源质量、教学体系、课程与课题、理尊皇实践、教学资源、毕业就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对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引起设计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 标签: 设计艺术学 研究生教育 学科建设 问题与对策
  • 简介:书法是一种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艺术。中国文人的理想,是通过书法介入社会,赞天地之化育。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书法艺术的实用空间缩小,它促使书法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全球化”向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书法艺术实际上面临一场新的危机。立足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沃壤,书法艺术将在传统与现代的“涅(pán)”中浴火重生。书法是中国民族艺术的不老树。中国书法引导人类追求善与美,伟大的艺术在现代社会将更显其魅力。

  • 标签: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 传统与现代 实用 民族文化 近现代
  • 简介:作为南朝都城唯一保存至今的石窟遗存,南京栖霞山石窟保存并不完好,且重要龛像多缺乏纪年,虽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深入研究尚难推进。随着南京考古实物的新发现,特别是栖霞山无量殿前遗址出土的陈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文》残碑,使以往难以确定的问题有条件做出判断。本文着重就该残碑的铭文内容及相关造像予以考证,并对栖霞山石窟是否存有刘宋年间龛像、双佛窟的造像题材及年代、无量殿大佛的创建者、齐竟陵王造弥勒立像与栖霞寺内现存佛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

  • 标签: 栖霞山 摄山栖霞寺碑 南朝 佛像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向西方学习和采西学、求变法成为在中国社会影响广泛的一种新思潮,清政府下诏"废科举、办学堂"。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建,这是改良派废科举办学堂、采西学以补中学的教育改革的产物。1909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分科大学,设经、文、农、工、商和格致等科。1912年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称为北京大学,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校长,聘请陈独秀等人担任教授,成立画法研究会,陈师曾、徐悲鸿等被聘为导师。京师大学堂(北

  • 标签: 中国画学院 反思中国画 学院教育
  • 简介:艺术管理是一门新的学科,但艺术管理实践的历史却很悠久。从先泰时代起,管理者就从艺术分类入手,对分属不同部门的艺术进行不同的管理。中国最主要的艺术组织者是宫廷,其次是宗教集团,文人私家管理,民间市场管理。中国古代的艺术.从最初的政治工具,到独立发展的艺术门类,再到市场化的管理,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时期对艺术的管理也各不相同,对艺术事业规定、决策、组织以及对艺术品的搜集整理与传播,为艺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艺术 管理 历史
  • 简介:比起中国的文学史,中国的绘画史不算复杂,但是,如果要想清晰地描述它,却并不容易。这不仅因为中古以前的画史文献多半亡佚,流传至今的,又讹脱严重,更因为能够取信的绘画实物无比匮乏,即便流传至今可以稍稍窥见一些流派特征的作品也所见甚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绘画史就不免要依赖撰写者的假想才能将它勉强连缀,而这种假想会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事实则颇不为人们所重视。不少画史著作都沉浸于自身的写作趣味之中,一面编织着动人的故事,一面自我欣赏一一情节固然也跌宕起伏,但却往往不关史实,无补于深入的历史研究。

  • 标签: 《历代名画记》 绘画史 唐朝 札记 流派特征 画史著作
  • 简介:20世纪,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经历了一百年的嬗变,开始在中国高等教育占有一席之位,从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之进行宏观审视,在繁荣的背后同时交织着一个个问题的网络.另一方面,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产生嬗变又依据于两大重要背景:一是西方高等美术教育近千年的历史;一是中国传统美术千余年传承续接的历程.也就是说我们在探索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又有着极好的可利用资源.分析问题,发掘资源都是为了寻找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未来走向更科学、更合理的路径.

  • 标签: 高等美术教育 文化选择 学科定位 问题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