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观念影响并决定人们的精神和品质,它改变着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和对待问题的态度。观念是思想中最基本和最脆弱的部分,因而也最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观念支撑意识,意识构成意识形态,一旦观念发生变化将引起整个思想的毁灭和重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和意识形态,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由于人的观念不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有所不同。

  • 标签: 人物塑造 意识形态 主观能动性 生活方式 意识构成 客观条件
  • 简介:中国画在现代学院式的教学中,实行的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分离的教学方式.从中国画专业要求的角度看,专业的训练和学习,更加集中专一到画种本体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也就是说学习中国画笔墨造型的方法和进行笔墨语汇的运用训练.

  • 标签: 笔墨 中国画教学 训练
  • 简介:专业音乐录音棚中都是使用很大的音箱,放在距离录音师相当远的地方,正面直对着墙壁,音箱放在一个对声音的频响影响最小的控制中。录音师和他的调音台所处的位置应该是房间中声音最好的位置,即最佳监听点。现在,由于客观环境的原困,近

  • 标签: 家庭录音室 监听音箱 频率 解析力 瞬态响应 声像
  • 简介:“大家工作”座落在大山子艺术区,距离“798艺术空间”约2.4公里,中国环行铁道实验线(环铁)附近的“环铁壹线艺术空间”。“大家工作”和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铁路博物馆、中国航空模型博物馆和大山子艺术区(“798艺术空间”)在同一地区,从“798艺

  • 标签: 工作室 艺术空间 艺术家 艺术状态 博物馆 工作时间
  • 简介:[按]聂危谷实验水墨展子2001年11月28日至12月7日在南京博物院现代艺术馆举办。这是画家在大学毕业20年.从事实验水墨10多年来首次在居住地之外举办个人画展。参加28日开幕式的有宁、扬两地的美木工作者、美术院校学生.新闻记者等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当天座淡会的有江苏画坛和美术批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由批评家顾丞峰主持。聂危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尝试现代绘画语言,80年代末从事实验水墨创作,90年代创作的《凡高系列》经《江苏画刊》推介,在国内画坛有一定反响。此后聂危谷埋首读书,长期默默耕耘而不求闻达。出于自我人格拷问和终极意义追问的内在需求。他以水墨媒材的自由宣泄,以人物(从英雄转向大众)等媒体图像为符号的理性构成与反理性表现。逐步确立对当代文化危机、个人心灵冲突以及对理想主义关怀进行视觉阐释的悲剧性抽象风格(参见聂危谷《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白》)。

  • 标签: 实验水墨 现代主义 文化理想主义 踪迹 中国社会形态 多义性
  • 简介:自1989年出国,至今已十年多了,游荡海外,感触甚多,眼界、脑界、心界总算打开了。语言的丧失,迫使我更多地用心灵去体验,这并不是坏事,对艺术家来说,“开三界”中“开心界”是主要的。这里摘录的文字是近年我给友人书信中记录的感悟。并非严密的逻辑思考。一从塞尚到马蒂斯这一段现代主义诞生和兴旺时期的艺术与中国艺术精神有一种奇特的“同构性”,它是我的东方和西方、古典与现代

  • 标签: 同构性 艺术市场 当代艺术 艺术家 中国画家 西方现代艺术
  • 简介:也许,在当代观念中,没有任何一个观念像“人”这一观念那样使人头疼且使人着迷。我们都清楚“人”此一词指什么,并轻松自如地在日常表达中使用它,们当我们认真一问“人是什么”时,它的所指又茫然不知去向了。在李邦耀的作品《模型系列》面前,我被它认真一问,但那常常消失无踪的所指却正在深渊深处上升。作品将我带入一个“之间”,一个“空间”,一个我自己处身其中的“世

  • 标签: 观念性 评论 作品 现代社会 黑格尔 无限性
  • 简介:学院派素描教学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培养了不少知名艺术家。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多元化走向,其教学中明暗素描造型的单一性已不能全面再现客观物色。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的侧重提出与交替训练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客观物象的形体本质及造型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主动的造型表现意识、实现学生全面素描能力的开发。

  • 标签: 学院派素描教学 光影素描 结构素描 教学方法
  • 简介:我们太习惯于有头有尾、情节连贯的故事:我们太习惯于善恶分明、忠奸易辩的人物:我们太心惯于耳提面命、高台教化的内涵……我们用太多的习惯思维和习惯手法占据了太多的艺术想象空间。是的,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踏着“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节拍,度过了青春和岁月,因此我们习惯于“习惯”。

  • 标签: 故事 艺术想象 观感 人物 情节 月亮
  • 简介:大陆第一台大型现代舞剧《神话中国》于去年六七月份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巡回演出,它是作为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建团一周年的创作剧目献给观众的。剧名《神话中国》,意味着它所表现的并非远古的中国神话,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神话层面或当代人潜在的神话情愫,是当代舞者对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感悟、理解和评价。

  • 标签: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 古代中国 现实生活 现代中国 舞蹈者
  • 简介:HansUlrichObrist(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访谈问:请具体地谈一谈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理念——关于“实验”计划的详细情况?答:从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实验”是西方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美术馆、大学、剧场或其它一些可以利用的地方都被视作一种实验,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展示作品的地方来对待。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传统得以进一步强化。“实验”不是简单的形式表现,而是渗透到生活之中的观念和行动的结合,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日常性。这决定了过程的重要性。展览实际上就是一个实验活动的阶段性展现。这样的话,展览就不光是一个展示的地方,它会引起很多新的活动,使各种事情发生进入到一个运动状态,并激发其他的事件。展览会引发很多艺术家的会面、交流、沟通,促使他们进一步合作,使其活动持续开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展览成为一个多学科活动的混合体,其中凝聚着很多能量,这种能量使得合作的创新行为更具有活力。展览本身不光是一个展示,更是一种动力,像机器一样能够自我运转和更新。

  • 标签: 艺术家 实验空间 六十年代 美术馆 西方艺术 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