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企业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企业家,不仅要懂得如何去赚钱,更要知道如何去花钱,要主动去承担社会责任。5.12大地震后,太子龙再次履行了作为一个企业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让我们看到了民营企业家身上人性的光辉!

  • 标签: 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家 精神
  • 简介:《J.阿尔弗雷德·普佛洛克的情歌》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早年的代表作,该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和模仿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引用和模仿是现代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在这一时期,自我已经死亡,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但在现代主义时期,语言也已经僵化,作家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作品中加入另外的表达方式,表现新的主题。艾略特本人就主张去个性化,他的惯用手法就是对前人的摹作和引用。这种互文的写作方式在压抑个性的同时,又通过表现新的时代主题,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体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 标签: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去个性化 风格 互文
  • 简介:《游珍珠泉记》是清代著名学者、散文家昶的一篇游记散文。昶(1725—1806),字德浦,号述庵,世称兰泉先生,江苏青浦(今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三迁刑部郎中。坐罪夺职,从阿桂至云南军营效力。以功任吏部员外郎,累迁至刑部右侍郎。因年老致仕。

  • 标签: 珍珠泉 赏析 著名学者 游记散文 散文家 上海市
  • 简介:父辈的光芒太盛,对于怀揣梦想辛苦打拼的儿女也是一种难言的负担。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做出了多大的成绩,人们的惯性思维常会说:他们无非是倚仗着父辈的势力而成功。有人或许能够承受这种偏见,接过父辈的枪;也有人选择远离父辈荫庇,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人生。

  • 标签: “富二代” 李泽楷 王雪红 惯性思维 父辈 负担
  • 简介:<正>曾做过渔民和工人的拓,是台湾著名的乡土作家,其小说创作以融合闽台方言的运用著称,以此形成他艺术个性的一个特色。他的小说名篇《车站》中的主人公"妻子"也是一个娜拉——另一个娜拉。这是继白先勇小说

  • 标签: 娜拉 小说情节 白先勇小说 乡土作家 秋风秋雨 人物形象
  • 简介:文化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文学创作又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创意源泉和发展初端。本文对"中国商业写作第一人"朔的市场化写作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功与失败之处,并进一步探究当代文学创作如何成为文化工业的创意资源、文化产业的利润来源,以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和国家的经济建设。

  • 标签: 文化产业化 王朔 当代文学创作转型
  • 简介:20世纪初科学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使得科学的文化历史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被视为不断重构的叙事。本文梳理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在文化批评领域里出现的重新阐释达尔文主义的热潮及当代达尔文小说的兴起,并比较了达尔文思想在维多利小说与当代小说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本文重点分析了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在其创作的新维多利小说《尤金尼亚蝴蝶》中如何从当代视角重构了一个19世纪达尔文主义科学家精神成长的心路历程,从而与达尔文主义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 标签: 当代达尔文小说 《尤金尼亚蝴蝶》 拜厄特 达尔文的情节
  • 简介:2011年2月15日,第四届上海灯谜艺术节——全国谜枫泾巅峰赛圆满落幕。当天下午,来自全国的“谜”汇聚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进行巅峰对决,演绎中国的灯谜文化。

  • 标签: 艺术节 灯谜 上海 中华 南京路步行街 演绎
  • 简介:物质主义诱惑下道德失败的悲剧与人对于道德的发现是康拉德小说的两大主题,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紧紧抓住康拉德小说的伦理关怀,对康拉德创作的伦理背景、康拉德伦理观的形成机制以及康拉德的小说伦理观的艺术表现展开了充分论述,并多有新见,体现了一种学术创新精神。这是我国康拉德研究领域一部资料翔实、观点新颖、独具特色的力作。

  • 标签: 康拉德 《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 伦理
  • 简介:澳大利女作家盖比·奈赫的小说有三个平行的情节结构:父权制家庭对主人公托马斯和斯凯兄妹的巨大伤害及其最终崩溃,托马斯对父权的反对及在父权文化重压下的自我毁灭,斯凯自主意识的逐步增强及对父权神话的彻底摒弃.奈赫通过托马斯和斯凯迥然不同的命运,不仅批判了父权制对女性的摧残和给男性自身带来的灾难,而且揭示了女性巨大的超越男性的内在力量,从而全面否定了父权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 标签: 父权制 澳大利亚 女作家 盖比·奈赫 小说 《沐浴在光中》
  • 简介:审视殖民历史以及白人与土著人的关系,一直是澳大利文学刻意描写的重要话题,也是当代作家托马斯·基尼利小说创作的主题.本文从"污名"和"假想敌"着手,分析基尼利小说中的土著人物形象,旨在进一步透视澳大利历史上白人殖民者的文化殖民心态及其在澳大利民族身份建构中的反映.

  • 标签: 污名 假想敌 民族身份 托马斯·基尼利 小说 土著人形象
  • 简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毅1月23日发表新春贺辞《两岸同胞共同谱写和平发展新篇章》,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亲切问候和诚挚祝福。贺辞说.回首2008年.两岸关系玉汝于成,峰回路转。展望2009年.两岸关系方向明确,前景光明。

  • 标签: 两岸关系 光明 王毅 国务院台办 中央台办 和平发展
  • 简介:在《脚印》中,鼎钧先生数度解构于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现实之间具有无法调和性的思乡情结,其所最难面对的仍是现实及尴尬的身份。为缓和长期思乡的紧张与焦虑,氏选择舍外求内的自慰法,将生活过程包括人生足迹(即"脚印")进行刻意遗忘,终于解开了心结。这对获取大陆消息不畅的海外游子来说,在当时确实是一个退求其次的疗心法。而对读者来说,要理解《脚印》,还须知人论世,参考氏的人生行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 标签: 王鼎钧 《脚印》 思乡情结 解构 文本解读 知人论世
  • 简介:忠祥、贺秋芙先生依据改写的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应该说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这些国家的文化、艺术、伦理道德、民间习俗等主要源泉之一,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邃的人生哲理、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晓畅质朴的语言感动、勾摄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几千年来,有无数的信仰者,终其一生从事研究、改写、翻译或诠释的工作.

  • 标签: 王忠祥 《圣经故事新编》 基督教 民间习俗 伦理道德 书评
  • 简介:灵智是著名的美国华人民权活动家与华人问题的研究学者,他祖籍福建金门,1938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949年,他随母亲迁居香港,并在那里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1957年,年仅18岁的他横渡太平洋,赴美留学。他先去密西根州的霍普学院学习音乐,获得学士学位。从1961年到1970年,他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取得《旧约》学士学位,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古代中东语言与文学硕士学位。为了深入华人社区参加并领导民权运动,他放弃了还有两年就能拿到的博士学位。

  • 标签: 美国华人 美籍华人 教授 普林斯顿大学 民权运动 马丁·路德·金
  • 简介:琰一直在文学中编织自己的“异域梦”,而这个梦始终围绕着新移民的婚恋和情感展开,同时,也将中国作为一种挥抒家国情怀的原始据点。长篇小说《我们不善于告别》讲述了主人公茹小鸥和去去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的情感生活,伴随着她们的是有关宿命、伦理、奋斗以及成败等一系列与梦相伴的生存课题。

  • 标签: “情感” 长篇小说 告别 危机 女性 家国情怀
  • 简介:读旅美华人作家琰的小说集《双面佳人》,心情十分沉重。掩卷而思,这些小说,浸透着一位中国女留学生的思索和感情。琰1994年出国留学,从1994年到2004年,十年间她走过了加拿大和美国的许多城市,随身的箱子一天比一天沉重.

  • 标签: 短篇小说集 华人作家 女留学生 出国留学 加拿大
  • 简介:在商业主义、拜金主义和自私精神张狂的时代,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判别界限不仅不分明了。而且还有颠倒的趋向。阅读鼎钧的作品《故事里套着故事》(刊《名作欣赏》2002年第二期,下文简称《故事》)和延平先生的文章《不自量力的善行,逼出别人的恶来》(刊《名作欣赏》2002年第3期),

  • 标签: 《名作欣赏》 先生 商业主义 阅读 拜金主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