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语法教学是中级汉语综合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本文指出这门课的语法教学在语法例释和练习方式上的问题,然后根据综合课语法点各自的特点分出4类语法点:(1)依赖语境的语法点;(2)同现词语的语法点;(3)适配人称的语法点;(4)满足数量的语法点。再根据语法点的类型,设置了6个针对性的练习题型,以便真正发挥练习的作用。

  • 标签: 题型 综合课 语法点 分类教学 对应性练习
  • 简介:就二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学界既有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思考。基于结构-功能-语境相结合的"三一语法"的基本观念,文章认为二语词汇教学应该体现这样一些基本原则:意义和用法相结合的原则、典型语境驱动的原则、词语辨析的最小差异原则、语际差异的对比参照原则。文章还进一步指出,在具体词汇教学中还应注意教学用语与词汇等级相适应。

  • 标签: 三一语法 词汇教学 基本原则 用法 典型语境
  • 简介: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研讨会,于2006年12月2日-4日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近百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伍巍教授主持,邵敬敏教授致开幕词,暨南大学副校长纪宗安教授、文学院副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朱承平教授、汉语方言学会秘书长周磊先生、广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张玉金教授致欢迎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徐烈炯教授和复旦大学游汝杰教授也作了简短讲话。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教授、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设宴款待与会学者,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 标签: 暨南大学 邵敬敏 徐烈炯 张玉金 朱承 邢向东
  • 简介:“第七届汉语语法南粤论坛”于2018年11月23—26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行。该论坛由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和华侨大学主办,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和华文教育研究院承办,来自境内外的特邀嘉宾肖国政、袁毓林、蔡维天、郭锐以及广东省、福建省的学者邵敬敏、石定栩、林华勇、刘街生、杨海明、周静、龙海平、胡培安、纪秀生、胡建刚、胡斌彬等40人出席。论坛开幕式由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院长胡培安教授主持。在开幕式上,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荣誉会长邵敬敏教授致了开幕词,介绍了南粤论坛一贯的会议宗旨和办会特色,并指出本届研讨会第一次走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华侨大学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华侨大学原校长、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贾益民教授致了欢迎词,指出实施“大华语”战略以及开展全球华语研究是当今我国语言学学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特邀嘉宾袁毓林教授和肖国政教授也发表了讲话,对本届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闭幕式由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胡建刚副教授主持,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林华勇教授致了闭幕词,秘书组周娟老师作了会务报告。此次论坛共收到论文48篇,宣读论文36篇,内容涉及普通话语法、方言语法、历史语法等多个方面,论坛讨论非常热烈,体现了一贯的求真务实的会议风格。

  • 标签: 华侨大学 汉语语法 论坛 南粤 中国语言学会 海外华文教育
  • 简介:<正>由青岛市语言学会、青岛大学现代汉语研究室主办的汉语方言与普通话语法研讨会于1990年8月9日至14日在青岛大学召开。与会人员提供了近四十篇论文,内容涉及方言语法特点,调查研究方言语法的经验和体会以及方言语法入志问题等方面。会上对青岛大学现代汉语研究室正在编写的《汉语方言语法类编》中的部分专题进行了讨论。兰州本《现代汉语》教材主编黄伯荣教授介绍了该教材第五版(已交高等教

  • 标签: 汉语方言语法 普通话 现代汉语研究 青岛大学 研讨会 语法特点
  • 简介:汉语里表示“趋向”的“移动”义动词,如常用动词“来/去”之类,经常发生语法化,即常用动词经常是语法词的来源。本文结合古今汉语的情况,专一讨论“去”的词义演变和“来/去”的语法化问题。

  • 标签: 趋向动词 “去” 词义转变 “来” 语法
  • 简介:现代汉语自动句法分析需要词类句法功能的量化信息。本文基于概率配价模式理论,利用汉语依存树库,对现代汉语名词的句法功能进行了计量研究。文章把名词各句法功能,按其出现频率的高低,区分出典型功能和非典型功能,给出了名词句法功能的关联标记模式和概率配价模式,从而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和补充,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汉语名词的句法功能,并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名词 句法功能 依存树库 概率配价模式 关联标记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应当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体到语言学(尤其是语法研究)的领域来,我们应当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语法研究?就此,中国社会科学网语言学频道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沈家煊先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正>同朝鲜语比较,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汉语语法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这个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句法结构上。朝鲜语里,一个词进入一个句法结构,它的后面一般都带上在这个结构里担任某一角色的标志,即词尾。而在汉语里一个词进入句法结构,一般是光秃秃的,看不出什么结合的痕迹。因此,初学汉语的人,听到的是一连串儿的语流,或看到的是密密码码的一连串的方块汉字,不知道该连到什么地方,该切在什么地方,才是一个句法结构。

  • 标签: 句法结构 汉语句法 朝鲜语 语法意义 虚词 词序
  • 简介:汉语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历来有很大争议。本文从类型学视角,根据充当定语和谓语有无标记的标准,确定属性义词是饰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并对世界上72种语言的属性义词进行考察,归纳出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的五种类型。其中,汉语属于第四种类型,即属性义词有三类:a谓词性的,b饰词性的,C兼有饰词性和谓词性。针对汉语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最好的划类方案是把a、c划为形容词,把b划为区别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实体和属性二分的角度提出语义类与词类的原型对应。程度性和恒常性的强弱是恒常属性词编码为谓词还是饰词的主要相关因素,不同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恒常属性词的处理上。

  • 标签: 形容词 类型学 实体 属性
  • 简介:本文以韩礼德的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了近两年的国际知名语言学期刊学术论文信息性摘要,分析表明,语言学学术期刊文章的摘要中确实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这些语法隐喻主要出现在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和词汇语法层面的隐喻化,语法隐喻大多数是通过名词化实现,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信息性摘要 概念隐喻 功能
  • 简介: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语法范畴——谈时、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张济卿我国的传统语法中,一般认为汉语只有体(aspect)范畴,没有时制(tense)范畴,而时间全是通过没有虚化的时间副词或上下文来表达的①。可是我们经过长期的考察和无数的验证、反证,发现上述观点...

  • 标签: 语法范畴 将来时 时制 现代汉语 语法标记 “了”
  • 简介:<正>“知道”作为一个常用的动词,它的构造方式是什么?这个问题迄今还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陆志韦认为,它是“实在不能归类的例子”,“我们简直不能肯定是并列格还是偏正格”。(《汉语的构词法》12页,1965年修订本)赵元任也说,“知道”等“不合于正常的语法结构规律,在描写的平面上它们是非语法结构的,近乎‘不能分析的复合词’。”又说“历史的研究可能发现它们的来源”。(《汉语口语语法》184页)袁家骅把“知道”视为单纯词,尽管在一些方言中有“知不道”这样的否定形式,他又说,“方言现象的比较还需要历史材料的印证,才能说明每个词形和词义的发展。”(《汉语方言概要》50页,1983年第2版)徐世荣则把它

  • 标签: 构词方式 现代汉语语法 动态研究 方言现象 汉语方言 否定形式
  • 简介:本文认为,[2+1]动宾式是否成立与节律无关,而取决于动宾式背后的字辞关系。当[2+2]动宾式存在着[1+1]的对应动宾式时,90%以上的[2+1]都不能成立。

  • 标签: 字辞关系 同义字辞对 对应动宾式
  • 简介:基于大学英语语法微课设计的相关因素,评析了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中47件英语语法微课作品,并指出了其中值得借鉴的部分,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 标签: 英语语法 微课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