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英国于1713年7月13日与西班牙签订《英西和约》,迫使对方将直布罗陀割让给自己,进而得以在直布罗陀设立军事基地,并沿用至今。和约对直布罗陀割让期限、直布罗陀与西班牙其他领土关系、当地居民权利、条约生效、纠纷解决等诸事宜作出了明确约定。通过对《英西和约》这一典型案例梳理、分析,有助于较好了解和约中有关英国驻直布罗陀军事基地设立背景、驻军法律地位、基地功能发挥、双方权利与义务、当地居民权利、对其他国家约束、条约有效期、基地转让、纠纷解决等方面情况,由此可对国际条约在海外军事基地部署上相关约定进行管窥。而研究了解国际上这些通行做法,对我稳妥、顺利地进行海外军事基地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英西和约 国际条约 海外军事基地主要约定事项
  • 简介:印太战略是在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长、印度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背景下,由美国主导推动,日本大力推介,澳大利亚和印度积极跟进战略,主要目标是维护美国主导下区域既有秩序,防范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增长所造成冲击。印太战略具有的意识形态与对抗色彩对印度尼西亚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及东盟在区域合作主导地位构成了一定挑战。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影响力最大国家,主动应对区域形势变动,提出了自己“印太政策”,积极参与塑造地区格局。印度尼西亚“印太政策”与印太战略有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中国应关注“印太政策”可能产生影响。

  • 标签: 印太战略 美国 “印太政策” 印度尼西亚 中国
  • 简介: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引发澳大利亚政策群体一系列围绕美澳安全关系未来严肃讨论.内容同时涉及澳大利亚在东南亚作用.在其担任总统最初几天里,特朗普宣布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谈判,这是其前任全面亚太再平衡战略组成部分,也是得到澳大利亚政府有力支持倡议.美国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导致众多澳大利亚评论员质疑华盛顿维持在亚太经济和战略存在承诺可信度.这种不确定性由于堪培拉对于美中因南海问题紧张关系升级不安而恶化.特朗普总统挑战中国对南海人工岛主权立场,导致澳大利亚担心可能必须面对在美中之间选边噩梦.

  • 标签: 澳大利亚 美国总统 特朗普 东南亚 同盟 伙伴关系
  • 简介:针对是否要依据一定标准限制岛屿主张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这一问题,在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谈判过程始终存在不同意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仅在第121条第3款做出模糊性规定,该款不仅未明确定义岩礁,而且回避了对岩礁与岛屿进行精确划分。《公约》第121条第3款解释是众多国际法学者关心问题,然而国际法学者解释并不一致。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在实体问题裁决对《公约》第121条第3款进行解释,并据此判定包括太平岛在内南沙群岛所有岛礁在法律上均为无法产生专属经济区或者大陆架“岩礁”。仲裁庭对《公约》第121条第3款进行解释以及对南海岛礁法律地位判定。均存在明显缺陷。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3款 岛屿制度 岩礁 南海 仲裁案
  • 简介: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在法律解释与适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等方面存在诸多谬误。当前南海形势趋缓降温,但仲裁裁决负面影响与溢出效应依然存在。仲裁裁决无法解决南海有关争端,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公信力,损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整体性与权威性,干扰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南海仲裁案裁决之批判》从法理层面、学术视角对仲裁裁决进行了系统批判,这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南海仲裁案历史经纬和法律缺陷,对于消抵仲裁裁决负面影响、提升我国国际法话语权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仲裁裁决 负面影响 争端解决 国际法治
  • 简介: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将“国土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范畴,此后,国土安全尤其是海洋国土安全问题受到学者们普遍关注。在海洋国土安全问题中,南海海洋国土问题受到强烈关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中国正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力推全球化进程,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决定着中国自陆下海、自海出洋、走向世界伟大进程。因此,南海海洋国土安全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就如何维护南海海洋国土安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有效维护南海海洋国土安全。

  • 标签: 南海 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安全
  • 简介: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双重难题,泰国也不例外。泰国社会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思想领域冲突、各种政治势力斗争、根深蒂固和无处不在腐败等等。在泰国政治,战后初期(1945—1958年)是一个关键转变阶段,从先前威权宪政体制(1932—1947年)转变成此后军事专制体制(1958—1973年)。20世纪50年代,学生在泰国国家政治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继而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成为一股强大力量。与此同时,国民议会内所有政党之间相互争斗被视为泰国政体一个显著弊端,它很快便成为泰国政府被贴上"不稳定"标签最明显原因。1932年往后,泰国有10余次政变和政变图谋,而1976年10月6日,军事政变是右翼势力合乎逻辑一次最激烈反应,而此次政变针对是三年前学生领导、作为宪政高潮"十月革命"。1976年军事政变虽然结束了此前三年混乱开放式政治实验,但其暴烈程度实属空前,政治意义异常重大。概而言之,20世纪60和70年代学生、政党和以军人集团为首右翼势力都以它们各自不同行为,肇始了当代泰国政治不幸动荡传统。笔者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通过详细访谈,展现当年一位参加过学生运动以及后来反抗活动的人士心路历程,了解他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一些看法,借以印证、补充或加强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分析和看法。

  • 标签: 泰国 宪政体制 军事专制 1973年“十月革命” 1976年军事政变
  • 简介:在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相对平静后,南海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区域。随着美国加大介入,南海问题有从中国与邻国间主权和海洋权益之争,滑向关间地缘战略竞争风险。《南海地区形势报告》系列著作将历史分析与动态跟踪有机结合起来.主要围绕2011年至2014年间南海局势变化情况,从南海地区总体形势、南海局势有关各方政策实施以及历年南海热点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动态分析,同时从历史角度较为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南海地区形势发展演变原因、现状及趋势。

  • 标签: 南海地区形势报告 南海局势 东盟 中国
  • 简介:2017年11月,特朗普总统在越南岘港召开APEC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美国印度-太平洋构想.在随后举行马尼拉东盟首脑会议期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国局长级外交人员举行非公开会议,就四国协商机制问题进行磋商.据此,外界评论认为,美国主导下印太四国同盟初现雏形.作为印太构想核心要旨,对中国崛起进行战略牵制是美、日、澳、印四国“思想共识”;通过军事、外交手段遏制中国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印度洋等地区战略扩张是四国“共同目标”.因此,印太四国协商机制在本质上具有安保联盟性质.

  • 标签: 协商机制 特朗普 亚洲政策 东盟 政府 遏制中国
  • 简介:"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事关世界和平与稳定一大威胁。IS产生既与中东地区复杂民族、宗教矛盾相联系,也与国际反恐怖斗争困境相联系。美国是打击IS联盟发起者和主导者。随着摩苏尔和拉卡逐步"解放",IS将面临着覆灭。但恐怖主义威胁并不会消失。至此,国际社会反恐怖斗争将进入后IS时代。后IS时代,IS曾经所精心营造"内线"与"外线"战略将全面发挥作用。但是美国并没有就后IS时代伊拉克和叙利亚根除恐怖主义威胁表明态度,也没有清晰战略宣示。兰德公司在结合美国以往打击IS实践基础上,系统梳理美国在打击IS时不足,提出要根除IS根源性问题,就要实施法制稳定战略。法制稳定战略认为要绝对消除恐怖主义是不现实,要利用公民和组织强有力自我约束来实现国家安全,军事力量仅仅是一个手段,而不是全部,重点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消除恐怖主义环境。相比于以往美国以军事打击与民主改造为主要战略实施手段模式,该战略更具综合性与开创性。但是该战略提出仍是以维护美国核心利益为切入点,没有充分认识到该战略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实施潜在困难,也没有认识到美国中东利益与伊拉克、叙利亚稳定之间辩证关系。这些不足在揭示美国打击IS战略困境同时,也指明了其出路。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 标签: 美国 伊斯兰国 伊拉克 叙利亚 法制稳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