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测井评价烃源岩具有分析费用低、纵向连续性好、实用性强等特点。文中烃源岩理论模型有机质物理性质为基础,分析了塔地区奥陶系烃源岩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发现该区烃源岩弹性参数、铀钍含量比、ΔGR等3个参数与有机质丰度之间具有很好相关性,并建立了定量识别烃源岩声波-电阻率密度-电阻率2类交会图版。在有机质丰度评价方面,用ΔlogR法BP网络法2方法相互印证,较好地反映出烃源岩垂向非均质性,为有效烃源岩划分提供了较为可靠依据。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测井响应 有机质丰度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伴随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寒武系地层已经成为研究重点。该文主要通过对岩石地层、测井地层、生物地层、地震地层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巴楚—塔地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SSQ1对应下寒武统,SSQ2对应寒武统,SSQ3对应上寒武统。其中,巴楚地区3个二级层序发育完整,塔地区塔参1井为基底隆起高部位,只发育SSQ2SSQ3。二级层序形成受控于构造演化周期性,反映了寒武系3次大海进—海退,沉积演化上经历了3个阶段,即早寒武世潮坪—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寒武世开阔台地—蒸发台地、晚寒武世局限台地沉积序列。

  • 标签: 寒武系 层序 沉积特征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扬子西部上震旦统灯影组具有较好勘探前景,但勘探程度极低。地表露头资料为基础,通过储层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白云岩为区内主要储集岩,白云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晶间孔、溶孔、砾间孔洞;孔隙结构分为粗孔喉型、粗孔小喉型微隙微喉型3类,其中粗孔小喉型为主。对储层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三岔地区储集条件最好,其次为宜昌莲沱—重庆彭水地区,永顺王村—石门杨家坪地区储集条件最差。

  • 标签: 白云岩 储层评价 灯影组 中扬子西部
  • 简介:制约深洼区隐蔽性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因素较多,其中准确描述储层空间展布特征是主要因素。营子街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区地震相精细划分以及砂体识别描述研究,形成了扇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描述"五法"技术,包括拓频处理识储层、地震响应明特征、地震相分析定区带、测井约束反演定目标、分频属性圈边界。勘探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可建立不同类型砂体地震波形识别模式及砂体横向接触关系,并可明确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地震特征。利用该项技术预测了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为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地震拓频处理 地震特征 地震波形分类 分频解释 营子街地区
  • 简介:四川盆地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套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蚀及破裂等多种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B期成岩A期、B期4个期次,目前已达到了成岩阶段A—B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个关键因素,砂岩储层经演化后其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

  • 标签: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 简介: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明确勘探方向,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岩相与地震相响应关系并进行火山岩识别预测。从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研究入手,明确研究区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基础上,通过详细井震标定,结合目的层地震反射特征,归纳出岩相与地震相响应关系,进而开展了火山岩储层预测。研究表明: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岩相溢流相、火山岩沉积相为主;地震反射主要表现为弱振幅空白透镜状反射相、—弱振幅弱连续丘状反射相、—强振幅连续层状反射相;岩相识别预测认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具中心式喷发特征,火山体呈层状或锥状,且具陆上水下喷发并存特征。结合成藏条件,认为距火山口杏仁状熔岩分布区是有利勘探区带。

  • 标签: 火山岩 岩相 地震相 溢流相 三塘湖盆地
  • 简介:凹陷西北缘东三段发育典型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但对储层成岩演化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壁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油气充注史,对东三段砂砾岩扇三角洲储层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储层类型宏观上杂基支撑砾岩、颗粒支撑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微观上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火山岩岩屑为主,变质岩岩屑次之。该区储层具有典型低渗透特征,储集空间溶蚀粒间孔为主,原生粒间孔次之。储层成岩环境经历了中性→酸性(大气淡水淋滤)→碱性→酸性→碱性→酸性→碱性变化。大气淡水淋滤后持续压实作用碱性条件下碳酸盐、黏土矿物等胶结作用均是形成低渗根本原因,而大气淡水淋滤作用酸性环境下溶蚀作用均是形成次生孔隙主要原因,距今7Ma以来油气持续充注作用有利于储层孔隙保存,距今1.5Ma以来有机酸脱羧作用形成碱性流体环境易形成碳酸盐胶结伊利石充填,是形成低渗透储层最终原因。

  • 标签: 低渗透储层 成岩作用 物性演化 油气充注 东三段 渤中凹陷
  • 简介: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典型箕状凹陷,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多旋回沉积,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组合。中央隆起带油气沿大断裂垂向运移为主,形成了深、、浅多层系复式聚集构造油气藏:凹陷及斜坡区断裂不发育,油气横向运移为主,形成了大面积叠合连片分布地层岩性油气藏。两者共同构成了断陷湖盆复式叠合油气成藏、满凹含油格局。同时,优质烃源岩分布层段、主砂体带、正向构造背景区以及裂缝、异常高压及特殊岩类储层(碳酸盐岩、火成岩)发育区等优势相区,油气富集、高产.是油气勘探重点地区。

  • 标签: 断陷湖盆 多旋回沉积 复式叠合成藏 优势相区 歧口凹陷
  • 简介:阜东斜坡侏罗统头屯河组储层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油气勘探重要目的层,但储层敏感性复杂,是制约油气开发重要因素之。尽管头屯河组储层黏土矿物含量较低,但各种类型黏土矿物均有发育,其中蒙脱石伊/蒙混层居多。通过流动性实验分析得出,阜东斜坡侏罗统头屯河组储层水敏性伤害最强,盐敏性酸敏性伤害次之,这些均是造成各储层损害主要原因。敏感性伤害程度与黏土矿物类型、孔喉大小及碎屑组分密切相关,因此钻井、试油过程应注重储层保护,尽量减小储层伤害。

  • 标签: 储层敏感性 头屯河组 中侏罗统 阜东斜坡
  • 简介: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多个面积只有1000-2000km^2中小型断陷凹陷内发现了3000-5000万吨级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具有“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地层岩性油藏形成、分布富集基本规律。

  • 标签: 多元控砂 四元成藏 主元富集 地层岩性油藏 二连盆地
  • 简介:川西坳陷中段是四川盆地主要天然气产区之,但目前对该区、浅层侏罗系天然气成因和气源普遍存在争议。该文在对孝泉—场—合兴场、洛带—新都马井等气田56个天然气样品C1—C4碳同位素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天然气组分特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川西坳陷中段、浅层天然气来源。研究表明:天然气碳同位素总体分布显示出δ13C1〈δ13C2〈δ13C3〈δ13C4正序特征;碳同位素值垂向上由深层须4段至中、浅层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直至下白垩统气藏,总体显示出减小趋势。利用δ13C2-δ13C1判别天然气成熟度,表明由深至浅天然气成熟度越来越高。、浅层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天然气表现出热裂解气特点。研究区、浅层天然气主要来自须5段须4段,部分来自侏罗系自流井组。

  • 标签: 碳同位素 气源对比 天然气成因 中、浅层天然气 川西坳陷中段 四川盆地
  • 简介: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认为地层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控制。圈闭与油源具备前提下,良好油气运移通道是地层岩性油藏形成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性油藏分布区域;储层临界物性是油气充注决定性因素;砂体封闭性能则是地层岩性圈闭成藏关键。上述4个因素良好配置,有利于地层岩性油藏成藏。

  • 标签: 运移通道 流体特征 储层临界物性 砂体封闭性 岩性油藏 四元成藏
  • 简介:煤层气井开采时般先排水后采气,且见气时产量不是缓慢而是突然升高。为了弄清煤层气井突然产气机理,从煤储层结构、产气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储层微观上为双重介质,由割理(裂缝)基质岩块2个系统组成;割理基质孔隙均充满了地层水,煤层气为赋存在基质吸附气,需排水降压解吸后才能被采出;刚解吸出少量气体饱和程度较小,多以气泡形式分散基质孔隙水中,由于受到基质毛管压力限制,这些气体无法流动;随着解吸气量增多,气泡逐渐变成连续相,气体饱和程度增加,压力升高,流动性也有所增强,但是煤岩基质孔隙般较小,毛管压力较高,很多气体仍被限制基质孔隙,只有当气体压力升高到突破毛管压力之后,大量解吸气才会倾泻到割理,致使煤层气井产气量突然升高。煤层气井产气压力低于解吸压力,而煤层气解吸压力其实就是地层水饱和压力或泡点压力。煤层气开采过程,可以采取相应节流措施来控制煤层气井产量变化,达到稳产及保护煤层生产管柱效果。

  • 标签: 煤层气 吸附 解吸 煤岩 双重介质 割理
  • 简介:地震地貌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从三维地震数据中提取出振幅属性,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成图,结合地貌学知识促进对地下地质情况认知研究。该学科与地震岩性学起共同构成了地震沉积学主体部分。文章拟从介绍探讨角度出发,概述该学科目前发展状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列出套可供参考工作流程。在对沉积要素其它重要地质特征成图可视化研究过程综合运用了多项分析技术,包括多种切片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等。目前,该学科正处于其发展早期,尚未形成完备学科体系,相信今后将会随着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地震地貌学 切片 地震属性 相干体 三维可视化
  • 简介: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测井及露头剖面等资料,对川潼南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湖泛面类型基础上,将须家河组二段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MSC)、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SSC)。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中进一识别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深”复“变浅”对称型(C型)旋回层序2结构类型。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时间单元,详细探讨了须家河组二段地质时期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分析了主河道侧向迁移对沉积相展布影响。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层序界面 沉积相 须家河组 潼南地区
  • 简介:冀中坳陷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具有含油层系少、勘探程度低特点。对潜山油源、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圈闭类型等研究结果表明,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具有良好油气成藏条件,发育有潜山风化壳潜山内幕2类型油气成藏模式,不同模式具有不同油气运聚特征。分析认为,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具有良好勘探潜力,其中雄11井北潜山残丘圈闭霸28井潜山内幕圈闭是该区下步扩大潜山残丘勘探规模获得潜山内幕勘探突破首选目标。

  • 标签: 潜山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牛驼镇凸起南段 冀中坳陷
  • 简介: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拐-五八区火山岩主要发育于盆地基底石炭系以及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火山岩岩性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熔岩、流纹岩等,少见部分侵入岩(如花岗岩)。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分原生次生两大类,并以后者占主要地位,原生储集空间相互连通性较差,部分次生储集空间由于受后期风化、剥蚀、淋滤等作用,发育连通性较好储层。研究区储集岩存在2类储层孔隙结构:Ⅰ类孔隙结构孔隙分选性较差;Ⅱ类孔隙结构孔隙分选性相对较好.储层物性较好,总体来讲,研究区火山岩主要发育低孔、低渗储层。由于研究区火山岩埋藏较深.勘探难度较大.储层物性随时代变新而逐渐变好。

  • 标签: 火山岩 石炭系 中拐-五八区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是实现井间弹性波波场分析重要手段。文中采用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技术对层状含孔洞速度模型进行了井间波场观测波场特征分析,通过改变孔洞尺寸及其纵横波速度来研究井间地震波波场散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洞存在增加了井间地震波波场复杂性,且其尺寸与纵横波波长之间差异将产生诸如以多次散射反射等为主复杂波场特征;横波波长较短,比纵波更易引起波场散射。

  • 标签: 井间地震 波场特征 正演数值模拟 波场分离 弹性波波动方程
  • 简介:在对板桥凹陷钱圈三维工区沙三段、沙二段、沙下段、沙段、沙上段东营组底界6个层面断层系统解释基础之上,分析了钱圈地区断层平面分布特征,并综合运用生长指数、活动速率古落差3指标定量研究断层活动性。结果表明:钱圈地区主要发育2组走向为NENW近似于垂直正断层及3级断裂,其中沧东断裂为级断裂,大张坨断裂G39断层为二级断裂,其余为三级断裂,倾角大多为55°~70°。3活动性指标揭示了研究区内主干断层大多为长期活动控制沉积断层,断层发育经历了2幕演化,而且每幕都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弱变化过程

  • 标签: 古落差 活动速率 生长指数 断层活动性 钱圈地区
  • 简介: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与油气圈闭成藏条件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辽西凹陷潜山带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活动期次、地层岩性产状、潜山地貌单元划分展布格局、潜山圈闭类型烃源条件以及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地质条件等多个角度,论述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关系,将古潜山油气藏圈闭划分为古地貌潜山内幕地层圈闭两大类,建立了油气运移具有先自上而下倒灌,再沿不整合面由低潜山带至中潜山带侧向运移注入潜山聚集成藏"新生古储"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潜山带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古潜山 内幕结构 油气圈闭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