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20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漳州市气象科技工作者把为防灾减灾和农业服务放在首位,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漳州市防灾减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优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农业生产 气候资源 保障 经济 “九五”期间 防灾减灾
  • 简介: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组合成100项热量特征指标,利用统计方法系统性分析该区域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并采用贡献率探讨了最高、最低气温在年平均气温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不同气温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不同,日平均气温≥0℃、≥5℃、≥10℃、≥15℃、≥20℃的积温空间分布形态一致,均呈西低东高分布;稳定通过0℃、5℃、10℃、15℃、20℃的初、终日期在区域内相对集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存在升温的不均匀性,气候变暖以最低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最高气温在春季起到升温加速作用,导致洞庭湖区春季气温上升速率较其他季节大。气候变暖带动日平均气温≥0℃、≥5℃、≥10℃、≥15℃、≥20℃的积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升温的不均匀性直接关联到稳定通过一定界限日平均温度初、终日期的变化及积温突变时间的变化,5℃、15℃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0℃、≥5℃、≥10℃积温增加突变时间与最低气温相近,≥15℃、≥20℃积温增加突变时间与最高气温相近。

  • 标签: 热量资源 气候变化 农业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 简介:文章采用逐步分析的方式对影响热量条件的少变因素(经度、纬度、海拔)与无霜期日数及稳定通过10°C积温进行分析,建立影响玉米生长的热量资源推算模型,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栅格计算分析功能进行空间分布计算得到要素空间分布图,实现对赤峰市热量资源分布趋势的直观体现。

  • 标签: 赤峰市 10°C积温 无霜期 逐步回归
  • 简介:根据果洛地区玛沁、玛多、甘德、达日、久治和班玛六县历年3—10月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以及受地形抬升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表明果洛地区云水资源丰富,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并得出人工催化的最佳时段和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有利条件。

  • 标签: 果洛地区 云水资源 开发潜力
  • 简介:“中国西部农业和生态的气候资源及灾害数据库“项目执行时间:2001~2002年。2001年主要完成的工作有:项目分解:本项目是2001年2月15日获国家科技部批准,3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了项目分解会,承担此项工作的单位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部11省(区)的气象部门。

  • 标签: 农业 生态 气候资源 灾害数据库 土壤
  • 简介:本文利用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196l—199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了热量、水分、光能资源的最新结果,描述了三种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在近40年中的变化趋势;引用已有成果,评估了风能资源的储量,并对各地风能资源进行了评价。

  • 标签: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气候资源 变化趋势 三江源区
  • 简介:1引言根据中央精神和福建省气象局党组的要求,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要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

  • 标签: 党组织建设 干部工作 退休 思想政治建设 气象局 福建省
  • 简介:一、前言定量地描述作物生理现象、气象条件等环境因素与作物生态的关系,研究能够说明和预测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式,不仅可以预报作物产量,而且可以用于评价某一地区潜在的生产力、农业生产的风险分析、确定作物的种植条件和适宜种植期,以及根据作物的生育诊断采取

  • 标签: 产量形成过程 种植期 种植条件 气象条件 生长发育 高产稳产
  • 简介: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气候资料与气候信息的应用在大气科学领域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近年来实用天气预报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也未超过应用气候方面的进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变化,将应用气候学推向黄金时代。应用气候学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 标签: 气候学 应用 现状 美国 国民经济发展 大气科学
  • 简介: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建筑物不断增多,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雷电隐患也随之增加,防雷设施尤其重要。通过对格尔木地区学校防雷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学校防雷安全工作。

  • 标签: 学校 防雷 安全
  • 简介: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发现,江苏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在“十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快速增长的气象服务社会需求相距甚远,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建设,重点开展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和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进一步提高短、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气候预测水平,建立专门的服务产品制作人员队伍,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通过建立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构建和谐江苏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气象服务 业务体系 江苏 调研 “十五”期间 气象防灾减灾
  • 简介:根据国外气象商业化发展情况,分析了我省当前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本省经济快速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带来的机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思考.

  • 标签: 气象 产业 发展 对策
  • 简介:阐述了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即: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存在明显空隙;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公共基础设施抵御气象风险的现实不相适应:基本公共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存在较多问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差较大。提出发展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我国气象 服务现状 气象服务
  • 简介:利用京、津、冀区域80个气象观测站196l~2010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的积温、生育期及负积温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前的积温及生育期、返青后的积温及生育期,总的分布呈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麦越冬前积温增加最多的是东北部,平均每10a增加13.0℃,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增加8.4℃。小麦返青后的积温增加最多的是北部,平均每10a增加40.9℃,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增加30.7℃。小麦越冬期间负积温的绝对值南部明显少于北部,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近50a冬季负积温绝对值下降,尤其是1988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不易发生冻害,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 标签: 生育期 冬小麦 积温 负积温
  • 简介:利用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资料,探讨了源区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引用已有成果,评估了各地风能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三江源区热量、水分资源分布的特征大体是一致的,即由东南部海拔和纬度较低的河谷地带逐渐向西北部海拔和纬度高的高原腹地减少,光照资源的分布与水分资源的分布正好相反,五道梁—沱沱河一带及其西侧为高值区,而久治—班玛一带为低值区。风能资源除五道梁和沱沱河分别属于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外,大部分地区属风能可利用区、季节利用区和贫乏区。三江源区近50年来热量资源增加明显,光照资源也呈增加趋势;水分资源虽冬、春季增加显著,但夏、秋季和全年降水无明显的变化。

  • 标签: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气候资源分布 变化趋势
  • 简介:王守荣和苗长明等编著的《浙江省气候资源环境及其变化》一书已于2008年6月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浙江省重点科研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浙江省生态气候资源区划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首

  • 标签: 书出版 变化书 气候资源环境
  • 简介:利用1961-2014年东北三省83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曲线、9a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稳定通过0℃和10℃的起止日期及稳定通过0℃和10℃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a东北三省热量资源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29℃/10a,稳定通过0℃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0.10(℃·d)/10a、60.00(℃·d)/10a,稳定通过0℃和10℃持续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3d/10a、1.9d/10a,稳定通过0℃和10℃起始日期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d/10a、-0.8d/10a,稳定通过0℃和10℃终止日期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0d/10a、1.1d/10a,东北三省全区热量资源呈北部地区比南部地区增加趋势显著的特点;2005年前后出现转折性变化,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稳定通过0℃和10℃的持续日数均转为逐渐减少的趋势,稳定通过0℃和10℃的起始日期相对延后,终止日期相对提前,东北三省整体热量资源增加的趋势减缓,变化方向为由南向北发展.

  • 标签: 热量资源 积温 持续日数 气候倾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