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治房颤。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162例老年房颤患者住院资料,按年龄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162例房颤患者,年龄60—92岁,平均(72.4±9.16)岁,男83例(51.23%),女79例(48.77%)。其中60—70岁的患者17例(10.49%),71—80岁的患者62例(38.27%),80—92岁的患者83例(51.23%)。基础病中非瓣膜病房颤占133例(82.1%),其中首位的高血压67例(41.36%),其次为冠心病41例(25.31%),糖尿病30例(18.52%),慢性肺疾病21例(12.96%)、瓣膜性疾病8例(4.94%)等。心房纤并发脑卒中多见。结论老年人年龄增长、高血压、冠心病等是心房纤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和加强房颤病人抗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房颤 临床危险因素
  • 简介:心房纤(Af)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0.3%~0.4%,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伴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Af的发病率呈线性上升,60岁以上者发病率达4%,75岁以上者发病率高达10%,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高龄患者,Af的发病率可高达40%,据统计我国Af患者达800多万。研究表明Af死亡危险较无Af者高2倍,Af所致脑卒中为无Af者的5倍,长期快速Af还可致Af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 标签: 心房纤颤 分类 药物治疗 冠心病
  • 简介: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护理
  • 简介:一个曾经的农民,一个曾经的工人,一个现时的写作者,对于机关与官员,总有先天的情感与心理上的距离。或许,正是由于有这种距离,才有一种清醒的审视?不过,审视归审视,在从事写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想到要把笔伸到机关这个令人生畏的领域里来。对我来说,它太陌生,太枯燥,太隔膜了。

  • 标签: 花枝 机关工作 审视 长篇小说 时间 写作者
  • 简介:皮肤灼伤范围皮肤灼伤者能量选择 周边印电极板印300-350J200-250J100-150JA 312834B 20101,  导电糊作为除的导电介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  选自我院需要除抢救而且成功的病人30例次

  • 标签: 导电介质效果 效果比较 除颤导电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确诊心房纤的86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患者心房纤类型、不同类型心房纤左房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P波、QRS波、F波和心室率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合并疾病,并发症情况,心房纤多种诱因等指标。结果P波、QRS波、F波显示,P波首先消失,接着出现F波不同频率波动,QRS波与窦性者类似,心动周期出现绝对不等状况。患者心房纤类型主要包括永久性、阵发性、持续性,其中永久性心房纤左房内径最厚,而持续性左室射血分数最高,并且三种类型心房纤左房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之间P值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60岁以上的心房纤占比高于60岁及以下的,并且两组之间P值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心房纤诱因中,休息欠佳为主要诱因。心脏衰竭为主要的并发症。结论心电图检查是进行心房纤诊断的有效工具,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心房纤颤 并发症
  • 简介:心房纤(简称房颤)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危害大。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肺静脉隔离(PVI)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治愈率较高,而在持续性房颤和长时程房颤患者中疗效一般。本综述主要探讨针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最新辅助消融策略及其机制,包括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丛)消融、主频率消融、转子消融和与房颤触发相关的其他解剖位点消融。

  • 标签: 心房颤动 消融技术 辅助消融
  • 简介:瑞典当无人机和医疗救援联手,一场生死时速的赛跑即将上演。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JacobHollenberg和他的同事把这变为了现实。他们把除仪附在了无人机上,并通过试验发现从接到呼救到派出救援,

  • 标签: 紧急救援 心脏 无人机 医学院 瑞典
  • 简介:摘要心房纤(房颤)是临床上显著影响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常见心律失常,并随年龄而增加,对年龄较大的手术患者,护士应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房颤对患者的危害。

  • 标签: 老年腹部术后 心房纤颤 护理
  • 简介:摘要除监护仪不仅是生命救护设备,而且还是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设备。除仪的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注重开展日常质控工作,全面排查出机器故障,及时发现机器故障现象,便可快速提交申报维修,进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在使用除监护仪时,各个功能可以正常使用。所以,应做到定期维护,认真做好质控工作,从而尽早发现故障,尽早修复,有利于延长除监护仪使用寿命,保证设备功能完好,才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方可推动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除颤监护仪 质控 维护
  • 简介:摘 要:针对除器分析仪校准装置研制中的脉冲能量检测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除能量检测模块的硬件设计方案,详述了除器分析仪校准装置的系统组成和电压电流检测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滤波电路、电压保护电路的功能特点及硬件构成。

  • 标签: 电压电流检测 信号调理 滤波 电压保护
  • 简介:摘要:在临床医疗中除仪使用价值巨大,是常用急救设备的一种,是非清醒状态下患者救治过程中的重要仪器,可以帮助患者赢得抢救时机。当患者的心脏骤停之后,除仪的使用可以提升抢救成功率,因此加强对除仪的保养,重视对除仪故障进行排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了除仪使用过程中的几种常见故障,并对保养除仪的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除颤仪 常见故障 保养
  • 简介:摘要:一种穿戴式智能除仪,包括穿戴物、心电监测传感器、信号处理及控制模块、除模块和电源,所述除模块包括电极和放电装置,所述心电监测传感器和电极安装在穿戴物上,所述穿戴物可穿戴在人体上,且可使心电监测传感器和电极分别与人体外利于对心脏进行心电监测和除的部位紧贴,所述心电监测传感器和除模块均与信号处理及控制模块信号连接,解决了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实时监护的问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的优点。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除颤 柔性参比电极
  • 简介:摘要:为确保除监护仪临床使用安全,应定期校准其指标,包括能量释放准确性、充电时间、充放电频率、同步除延迟时间等,除分析仪用于完成这些项目的校准。

  • 标签: 除颤监护仪 校准 注意事项
  • 简介:目的分析单线圈和双线圈除电极临床疗效的区别。方法从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VIP,CNKI数据库收集与所有与单线圈和双线圈除电极临床效果比较有关的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项临床研究627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有6项是随机对照试验,其余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阈值测试结果提示单线圈组除阈值高于双线圈组(95%CI0.2~1.29;P=0.007)且单线圈组高除阈值发生率高于双线圈组(95%CI1.29~5.08;P=0.007),单、双线圈组室速/室颤时心律转复除器(ICD)一次除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5%CI0.96~1.05;P=0.81),单线圈组总病死率略高于双线圈组,但是差异不显著(95%CI0.75~1.26;P=0.85),单、双线圈组电极故障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95%CI0.48~18.44;P=0.24)。结论单线圈除电极在阈值测试中的除阈值高于双线圈电极,同时单线圈除电极高阈值的发生比率高于双线圈组,两者在室速/室颤时一次除成功率、总病死率、电极故障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有6项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仍需一定量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除颤 单线圈除颤电极 双线圈除颤电极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对心房纤行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房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34例,对全部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SAS)评分,同时对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的心房纤均得以消除,且无严重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对心房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对其疾病康复产生促进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纤颤 射频消融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