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选穴规律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方案对52例中风所致偏瘫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其中痉挛性偏瘫28例,弛缓性偏瘫24例,总结选穴规律,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针灸治疗,总有效43例,其中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89.3%)高于弛缓性偏瘫(75.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类患者选穴种类及频次均以十四经穴为主体,主要选用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与其他经穴相配伍,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总体选穴有其固有规律,不同分类患者部分经穴配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针灸治疗中风所致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中风 偏瘫 针灸 选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作业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利用计算器计算下表中第一行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填在第二行.我发现第二行的数据是有一些关联的,如0.25,2.5,25……;0.79,7.9,79……,这些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都依次向右移动了一位,而相应的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则会移动两位.

  • 标签: 变化规律 被开方数 算术平方根 小数点 计算器
  • 简介:按汉化方式将汉语双音节外来词素分为双音节音译外来词素、双音节形兼音译外来词素、双音节音加意译外来词素、双音节形加意译外来词素、双音节音意兼译外来词素和双音节意译外来词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6种不同的双音节外来词素在与单音节词素结合构造新词过程中的构词表现和构词规律

  • 标签: 双音节 外来词素 单音化 构词表现 构词规律
  • 简介: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拔尖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结合高职教育拔尖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和其在产业生产一线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可行性建议。

  • 标签: 高职 拔尖人才 培养
  • 简介: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重要组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中主要的三个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来盘点一些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运用这些规律的。

  • 标签: 中常见 中学化学教学 哲学规律
  • 简介:地震往往会触发大量的山体滑坡,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为研究探索土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本文建立了二维均质边坡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地震响应中学术界和工程界最为关心的加速度、位移和频谱特性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①在坡顶和坡面处,与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比较,输出加速度峰值出现的时刻有滞后现象;②坡体内部对输入地震动PGA存在垂直和临空面放大作用,同时垂直放大作用呈现出节律性变化的特点;③地震作用下坡体的最大变形在水平方向上出现在坡脚处,在竖直方向上出现在坡肩处;④边坡体内部对输入地震动的频谱成份产生滤波作用,滤掉了输入地震动中的高频成份,且随着高度的增加,这种滤波作用呈现增强的趋势。

  • 标签: 地震 土质边坡 动力响应 模拟分析
  • 简介:在合江方竹自然分布区海拔400、600、800、1000和1200m处分别布设样方,对其退笋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2个年度的研究。结果显示:1)2个年度各海拔处合江方竹的日退笋量均呈"少-多-少"的变化规律,而累计退笋量几乎均呈Logistit曲线增长,中海拔(600m)退笋总量较大(超过3000个/667m~2),而高海拔(1000和1200m)的总退笋率较高(超过65%)且进入退笋盛期较早;2)合江方竹的退笋以营养退为主且集中于发笋末期,退笋的易发程度存在年度差异;3)合江方竹发笋10d左右的高生长速度可能是其退去与否的早期判断依据;4)在无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该竹种的退笋与其发笋量、母竹胸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林内最低气温、温度极差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在合江方竹的经营过程中,在其发笋前及时施肥,并采取适当的覆盖措施保温,可能是降低退笋的有效方法;而在发笋初期根据其高生长速度及时采割利用或清除可能退去的笋,也有利于保证笋产量和竹林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合江方竹 退笋动态 分布格局 影响因素
  • 简介:21世纪汉语美学主流基本已否弃了审美本质论。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也不再享有经典根据地位。但对实践美学的反思批判恰恰深化了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论的问题意识,回应这些问题成为深入诠释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动力。"美的规律""自由劳动"与"人的本质"三位一体结构及其超越性,所展示的不仅是有解释力的审美本质及其贯通的新实践美学系统,而且提供了抗衡现代虚无主义的真善美精神视野范式。

  • 标签: “美的规律” 审美本质 自由劳动 人的本质 新实践美学
  • 简介: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历程表明,教育包含了作为理念的"教"因素与作为行动的"管"因素,传统教育的"教""管"因素混同却带来了许多问题,推动了教育管理的兴起和发展。教育管理的产生体现的是"教育"与"管理"的分合,从"教"与"管"的混合到二元分离再到有机结合,蕴涵了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教育需要创新、变革与转型,突破传统的局限性,利用好本质规律来推动教育发展。

  • 标签: 教育发展 “教”“管”分合 本质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控制方法。方法以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确诊的60例患有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分为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肺结核临床常规预防控制措施,探究组采用肺结核临床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对两组患者不同措施下的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检测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经临床治疗结果得出,探究组患者的阴性率、一般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能够全面降低病毒感染几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抵抗力,使肺结核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 标签: 肺结核 发病情况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过敏素质相关的皮肤病,具有慢性、复发性及炎症性的特点,一般10~20%的婴儿都会患上此症状。该炎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都非常的复杂,甚至涉及到免疫、环境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对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造成严重的削弱及破坏影响。具体表现为婴儿表皮总丝聚蛋白开始减少或缺失情况,这是婴儿发病的主要因素。该炎症发病的主要特征是出现慢性湿疹样皮炎、皮肤剧烈瘙痒、干燥等,并且保持一种反复发作的情况。文章主要针对婴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未此简述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婴儿 特应性皮炎 发病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市城区社区居民糖尿病的发生和控制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对我市6个县的18个社区456489名常住居民进行血糖监测和糖尿病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市城市居民糖尿病发病率为14.3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67%,女性患病率为14.95%,61~74岁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1.82%,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而初中文化水平糖尿病发病率为18.78%,显著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组(P<0.05);城市居民糖尿病控制率为35.23%,女性为38.02%,男性为3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而控制率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控制疾病的力度。

  • 标签: 糖尿病 发病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尿潴留的发病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42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有效的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尿潴留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护理后最大尿流率为(12.8±2.6)ml/s,明显高于护理前的(8.0±2.2)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尿潴留的发病原因较多,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发病原因,并针对性的给予护理,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尿潴留 原因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常见阴道炎发病情况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度与2015年度我院诊断为阴道炎的患者,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7.9±18.2)岁。分析(1)1000例患者中三种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2)2014年度与2015年度三种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3)不同年龄患者中三种主要病原菌的发病情况。结果(1)1000例患者中假丝酵母菌病749例,细菌性阴道病50例,滴虫性阴道炎201例。(2)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在2015年度的发病人数较2014年度明显下降(P<0.05);细菌性阴道病在2015年度的发病人数较2014年度明显上升(P<0.05)。(3)20~50岁者假丝酵母菌病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大于50岁者;大于50岁的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明显高于20~50岁者,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仍然为最常见的阴道炎致病菌,中青年患者是感染阴道炎的高危人群。

  • 标签: 门诊 阴道炎 发病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揭开精神分裂症病因(发病机制)之谜。方法通过采用追溯病因法、反复思考法和不断认识法,对一例典型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反复和长期多年的分析和研究。结果经过研究,显示本病病因(发病机制)为患者由于性格上的弱点,又由于受到一些精神刺激的诱导,滑入了一个难于自拔的精神“陷阱”。该“陷阱”分为心理病因层和生物病因层。心理病因引发生物病因。心理病因决定能否发病和预防;生物病因决定能否根治。结论本研究已明确该病具有包括心理病因和生物病因的两个病因,即是一个双层的精神“陷阱”。揭示了引发本病的关键的假暗示机制和“倒刺”效应。本研究发现该病是可以预防的。发现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该病的精神疫苗。本研究证明该病是不遗传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病因(思维陷阱) 生物病因(大脑损伤) 可预防 不遗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