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甲磺酸伊马替尼浓度,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色谱柱为DikmaDiamonsilC18;流动相为甲醇-1%三乙醇胺溶液=55:45(pH=6);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85nm;并用该液相方法测定伊马替尼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在20~2000n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最低检测限为20ngmL-1;日内、日间RSD均〈15%,提取回收率在82.1%~87.5%。6只SD大鼠单剂量静脉给予伊马替尼(10mgkg-1)后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567.4±127.5)ngmL-1;t1/2(15.6±3.5)h;MRT(17.9±4.6)h;Vd(27.3±6.9)L;AUC0~24h(2267.4±109.6)nghmL-1;AUC0~∞(3308.2±208.2)nghmL-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作为伊马替尼临床用药时的药动学数据补充。

  • 标签: 伊马替尼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 简介:目的:评估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监测患者全血中万古霉素浓度的质量,建立并改进本单位实验室条件下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标准质控为样本,进行预防性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研究.对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中随行质控样本的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做回顾性的质量控制研究,同时建立新的质控规则.结果:Emit法在本单位实验条件下,万古霉素低(L)、中(M)、高(H)三种浓度质控日内差、日间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2.1%,平均回收率在105.8%~114.3%,符合《中国药典》生物样品监测规定.随行质控L、M、H的RSD分别为0.7%、2.2%和2.5%,适合本单位的质控规则为12S/13S/32S/51s/7tr.结论:Emit法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是一种操作简便、可行的测定方法,但是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制订规范,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酶放大免疫分析法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质量控制
  • 简介:针对2014年8月南京国际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周边地区污染源的减排控制研究,将2010--2012年8月NCEP/NCAR的6h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利用WRF模式处理得到时空尺度更为精细的风场资料,结合南京奥体中心观测点的颗粒物及气体污染物浓度资料,通过相关分析以及合成分析,诊断得到了8月影响南京地区主要污染物的周边源区及其关键输送通道。结果表明:尽管8月青奥会时段南京地区主导风为海洋吹向大陆的东南风,但影响南京地区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的外源及其主要输送路径各有不同。来自于南京西南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较远距离输送是对南京地区SO2浓度影响的关键通道;来自于南京正南方向(安徽、浙江一带)的近距离输送是对南京地区NO2浓度影响的关键通道;来自于南京西南部(湖北一带)的中远距离输送是对南京地区PM10浓度影响的关键通道。

  • 标签: 污染物外源 气象条件 输送通道
  • 简介:采用纳米Ti02-K2Cr207协同体系光催化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染料浓度.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pH值、TiO2用量、K2Cr2O,初始浓度、反应温度、紫外光照时间等因素对染料消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H值〉K2Cr2O7浓度〉rriO:用量〉反应温度〉紫外光照时间;最佳消解条件为pH=1.0,TiO2用量为1.0g·L-1,K2Cr207初始浓度为10mmol·L-1,反应温度为90℃,紫外光照时间为12min.

  • 标签: 正交实验 二氧化钛(TiO2) 重铬酸钾(K2Cr2O7) 光催化氧化 染料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原子吸收光谱仪与离子选择电极仪两台分析仪检测血锂浓度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偏倚评估,探讨血锂在两仪器系统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或检测结果的偏倚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方法以德国耶拿contrAA300原子吸收光谱仪为参考方法,IMS-972离子选择电极仪为对比方法,对血锂浓度进行检测。结果两台仪器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当实验室内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套或两套以上分析系统检测时,需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偏倚评估,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标签: 血锂浓度 偏倚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卡马西平用于部分性癫痫治疗时不同血清药物浓度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部分癫痫患者98例,根据预期血药浓度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预期血药浓度为9~12μg/mL,对照组预期血药浓度为4~8μg/mL,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3.47%,对照组有效率为69.3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部分性癫痫的治疗,低剂量的卡马西平即可有效的控制症状,增加剂量将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卡马西平 血清药物浓度 部分性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肝素液的不同给药方式在维护动脉置管,保持置管管路通畅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外周动脉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自控电子输注泵输注;B组为对照1组,采用微泵泵入;C组为对照2组,采用间断推注注入。比较3组给药方式在动脉置管维护中管路通畅的情况、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护理工作量的情况。结果A组、B组、C组在动脉管路通畅、凝血功能2个方面的差异不明显,而A组、B组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减轻,且A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3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对维持动脉管路的通畅效果相近,但A组和B组能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且A组优于B组。

  • 标签: 动脉置管 低浓度肝素液 给药方式 护理工作量Low concentration of heparin three dosing way in arterial catheter maintenance effect compariso
  • 简介:利用F-2500FLSpectrophotometer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浓度下二苯乙烯三嗪型荧光增白剂(VBL)溶液体系的吸收光谱,分析了吸收光谱特性随荧光增白剂溶液体系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吸收谱峰值I.(或吸收谱峰值的对数Log(Imax))及吸收谱起始波长S两组新的反映荧光增白剂溶液体系浓度的敏感参量,并给出了利用该敏感参量进行荧光增白剂溶液体系浓度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荧光增白剂 光谱分析法 吸收光谱 VBL
  • 简介:鸟头碱易降解,对因饮用乌头类药酒中毒的案件,本文就放置三个月的肝组织中检出高浓度乌头碱,探讨乌头碱在器官内的分布、降解、排泄以及检材的提取、保存。乌头碱的器官分布以肝、肾、心血较高。温度对乌头碱的降解的影响最大,检材的保存以低温、甲醛固定较好。

  • 标签: 乌头碱 检验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锂盐的护理措施,比较服锂盐时,加与不加淡盐水送服对血锂浓度的影响。方法对服锂盐的住院病人,用淡盐水送服,定期测血锂浓度;治疗剂量稳定一定时间后,停淡盐水送服,改开水送服,对其副作用及血锂浓度分别进行记录,并比较分析。结果用淡盐水送服后所测到的血锂浓度与不用淡盐水送服后所测到的血锂浓度无显著差异。

  • 标签: 锂盐治疗护理 淡盐水 血锂
  • 简介: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TanSat)是依托于“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示范”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是继2009年日本GOSAT卫星。

  • 标签: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科学院 反演算法 国家科技部 导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人唾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HPLC法。方法受试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受试者的唾液,唾液样品用1.5倍量的10%高氯酸和0.5倍量的乙腈沉淀蛋白。色谱柱为DikmaTechnologiesDiamonsilTMC18(5μm,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V/V),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245nm。结果唾液中内源性物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025-12.5μg?mL-1(r=0.9999),最低定量浓度为0.025μg?mL-1,方法回收率为99.02%-102.19%,精密度等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对乙酰氨基酚唾药浓度测定。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HPLC 唾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准确度。方法ELISA法、胶体金法。结果ELISA法影响因素较多,胶体金法复查阳性及可疑标本可减少甚至避免假阳性结果。结论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于临床可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准确度。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ELISA法 胶体金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等剂量罗哌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初产妇54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4~33岁,体重65~85kg。随机分为A、B、C三组(n=18),分别接受0.75%、0.5%、0.375%的同剂量(11.25mg)、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液,记录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最高麻醉平面及到达时间,运动阻滞的Bromage评分,记录给药后三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记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1、5minApger评分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高平面出现时间,C组低于A组及B组(P<0.05),A组及B组无显著差别(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C组高于A组及B组(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C组在6min、8min、10min、12min、14min、16min、18min、20min与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高于A组及B组(P<0.05),A、B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新生儿Apger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发生呼吸困难及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0.5%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时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更好的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

  • 标签: 腰麻 罗哌卡因 局麻药浓度 等比重 剖宫产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低辐射剂量扫描因其辐射损害较低,越来越多应用于CT检查,低浓度对比剂的低毒副作用优势也受到研究者关注,但将两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胸部CT增强扫描中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剂的应用与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标签: 低辐射剂量 低浓度对比剂 胸部CT增强扫描 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美拉唑血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受试者口服吡美拉唑,在用药前后各时段采集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25-4000μg•L-1;回收率95.5%-106.5%;日内精密度<6.8%,日间精密度<10.1%;药代动力学参数半衰期为22.55±1.54h,清除率为337.8±112.5L•h-1,达峰时间为2.66±1.55h,峰浓度为1584±466μg•L-1。MRT为22.01±1.25h,得出药物的消除时间慢,治疗的时间较长。结论吡美拉唑被人体吸收的速度较快,药物的半衰期较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较长,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美拉唑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本试验从发芽率、发芽势、生根数这三个方面探究不同浓度的6-BA生长素对五指茄种子发芽、生根的影响,6-BA20mg/L、6-BA30mg/L对五指茄的发芽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30mg/L的处理结果是发芽率为85%,7天内的发芽势为50%,为此次试验中的最高值。种子露白后转入穴盘生长,处理6-BA20mg/L对根生长的促进生长作用最好,在子叶展开时平均每株小苗根数达到了6根,根均长0.7cm;而6-BA40mg/L对根茎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数、根长、茎长分别为3根、0.3cm、3.3cm。综合考虑,6-BA30mg/L生长素对五指茄发芽生根的效果最好,生产上适宜该浓度处理五指茄种子。

  • 标签: 五指茄 发芽率 生根数 促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luss凝固法检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30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ACS组高于SA组(P<0.05),AMI组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FIB浓度与冠心病的类型密切相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性而升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