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非对称修饰的柱[5]芳烃并探究其在阳离子基因载体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利用柱[5]芳烃多化学修饰位点易于功能化、稳定性好、生物安全性高等独特优势,设计一种基于单侧低分子量PEI非对称修饰的柱[5]芳烃用于DNA的负载,进一步引入靶向基团甘露糖构建新型的基因载体材料,并以此形成较为通用的模板。结果成功构建基于柱[5]芳烃的高效基因治疗载体系统。根据核磁氢结果分析,目标产物的合成符合预期。凝胶电泳实验中,从W/W比0.3开始,P5-PEI1.8K完全阻滞了DNA的迁移;从W/W比0.5开始,P5-PEI1.8K-M完全与DNA复合。在复合物的粒径和电势的表征中,不同重量比下粒径均在300 nm以内,复合物的最大电势在25 mV左右。体外细胞毒性的实验结果显示PEI,P5-PEI1.8K,P5-PEI1.8K-M的毒性依次降低。选取甘露糖受体高表达的MDA-MB-231细胞,通过荧光素酶的活性转染实验,P5-PEI1.8K-M的转染效率随重量比逐渐提高,在W/W为6~7时达到最高值,并接近PEI25K的水平;以W/W=7为最佳比例,通过荧光蛋白的表达来进一步定性考察载体的转染效率,证实甘露糖的引入确实加强了载体材料的转染效率。结论以柱芳烃类化合物作为模板,合理引入客体分子,通过主客体组装可得到形貌丰富、功能多样的载体材料。

  • 标签: 基因治疗 甘露糖 转染 柱[5]芳烃 阳离子载体
  • 简介:摘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ICP-MS)技术具有灵敏度、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等优势,在多元素定量分析、同位素分析、形态分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ICP-MS技术可以准确、同步测定人体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及有毒元素,这对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其与激光烧蚀、色谱等进样和分离技术的联用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元素定量 同位素分析 标记免疫分析
  • 简介:摘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简称为ICP-MS,这是一种新型的水质监测方法,能够对水中的元素含量准确分析,不仅具有宽广的线性范围,而且容易消除,干扰较小。因此在当前水质检测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技术应用十分广泛,能够对水中各元素含量及多种金属指标进行准确监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SELDI-TOFMS)技术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内蛋白质的变化,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蛋白质。方法60份样本来自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CEF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乳腺癌组织。化疗前,行粗针穿刺获得乳腺癌组织;化疗后,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取样。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的蛋白质,所得数据采用Biomarkerwizard3.0.2软件分析,得到差异蛋白,再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配对设计t检验。根据差异蛋白质的质荷比,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检索与差异蛋白质相匹配的存在于乳腺组织或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质。结果通过比较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蛋白峰值,筛选出8个蛋白峰有差异的蛋白质,其质荷比(m/z)分别为5825.9、8949.5、11053.5、11652.0、17898.9、22250.6、26055.5、38546.6,化疗后这8个蛋白峰均高于化疗前(11.0±5.0比8.2±4.9、10.7±4.5比6.3±3.4、22.3±9.9比15.3±9.9、28.0±10.2比21.4±9.3、9.5±4.6比5.4±3.4、1.1±1.0比0.6±0.5、2.0±0.7比1.5±0.7及2.7±2.2比1.5±1.2,P值均〈0.05)。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以筛选出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的蛋白质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芯片分析技术 质谱法
  • 简介:目的:对奥硝唑有关物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联用分析技术,LunaC18柱(4.6mm×250mm,5μm);以pH3.5甲酸水溶液:乙腈(80:20)为流动相;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18nm;柱温25℃;流速1mL·min^-1,柱后分流;进样量20μL。质离子源为ESI,雾化气压力30psi,干燥气流量8L/min,干燥温度350℃,质扫描质量范围50~1200。采用全扫描一级质(fullscan)和选择离子全扫描二级质(fullscanMS/MS)两种方式同时测定。结果:分析了奥硝唑的两个主要降解产物的结构。结论:奥硝唑制剂的质量控制应从制剂工艺控制上体现。

  • 标签: 奥硝唑 有关物质 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
  • 简介:前几天出差,我偶然在火车上遇到多年未见的学妹小晴,两人久别重逢相谈甚欢,结果谈到各自的感情状况时,她突然一脸忧伤,眼眶都红了。原来那个和她谈了六年恋爱、一直把她捧在手心里的男人黄凯,就在前不久决绝地提出了分手,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 标签: 恋爱 家庭 婚姻 夫妻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强脉冲光治疗浅表性和增生性瘢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面部和四肢浅表性瘢痕和轻度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微等离子射频治疗,每2个月治疗1次,治疗2~3次后,进行窄强脉冲光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2~3次;全疗程结束后3个月对瘢痕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瘢痕治疗痊愈率12.5%,显效率50%,有效率34.3%,无效率3.2%,总有效率为62.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强脉冲光治疗瘢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 标签: 瘢痕 微等离子射频 窄谱强脉冲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3.0T磁共振乳腺扫描方法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乳腺结构和病灶的性质判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DisconveryMR7503.0T磁共振成像仪,对57例病人行常规轴位VIBRANTT1和T2FSEIDEALASSET、矢状位T2FSE压脂及轴位DWI(b值=1000s/mm2)扫描,其中30例平扫后行VIBRANT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原始图像均自动传到GE自带A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查出乳腺囊性增生22例,乳腺腺瘤10例,乳腺癌11例,乳腺脓肿1例,隆乳术后1例,正常12例。结论合理选用扫描序列、参数、切层是乳腺扫描成功的要素,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技术,是清楚显示病灶的关键。

  • 标签: 3.0T高场磁共振扫描 序列 后处理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从敏感和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hvKP表型株,对比探讨其临床感染特征的分布和同源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至201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感染标本所分离的敏感和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共158株,通过黏液拉丝试验(string test,ST)初筛hvKP感染情况,共筛选到65例患者,男性5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岁。构成比分析其临床感染相关信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技术(MALDI-TOF MS)对筛选出的hvKP进行种属鉴定及建立新数据库,利用分析软件对所有符合实验条件的菌株进行生物树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获得蛋白水平的同源性。结果根据ST试验,158株肺炎克雷伯菌株中,65例患者共筛选到hvKP 65株,其中62株为全敏感菌株,3株为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入院主要疾病诊断集中在肝胆疾病、脑病及肝脓肿;人群基础病主要为糖尿病与高血压。聚类分析将hvKP在距离水平线550处分为3群;主成分分析发现部分菌株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其中占比最大的Kc群主要与肝胆管疾病有关。Ka群主要与手术后感染有关。结论hvKP具有侵袭力,临床感染表现多样,感染病患多为免疫力低下老年患者。MALDI-TOF MS质快速同源性分析对hvKP感染快速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时间飞行质谱 同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妊症患者血清CRP、尿酸、钙离子进行检测,得出其具体含量变化情况,并且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处理。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妊症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同期孕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患者中文CRP、尿酸和钙离子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观察组孕妇血清中尿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孕妇初期钙离子含量浓度变化则呈现出相反性。结论 妊症患者CRP、血尿酸含量增高,病情的严重程度呈现出正相关。所以也必须针对于妊症患者的生理指标,做出控制,得出妊症指标的各项因素,对于其后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论 妊症孕妇血清CRP酸和钙离子含量检测具有其突出意义,可以监测孕妇中尿酸钙离子浓度含量。作为病情诊断的标准,对于其严重程度进行控制。

  • 标签: 妊高症孕妇 血清CRP 尿酸 钙离子检测
  • 简介:吴先生40多岁,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是某企业的行政人员。一段时间以来,他总感到颈肩疼痛难忍,并伴有眩晕症状,在医院诊断为枕型颈椎病。吴先生很纳闷,因为他经常运动,怎么会得颈椎病呢?医生告诉他,颈椎病与长期不正确的体位有关,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而言是一种“职业病”,吴先生的病除了与职业有关外,还与他长期睡高枕头有关。

  • 标签: 枕头 睡眠质量 落枕 颈椎病 颈椎侧弯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元素标记免疫分析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ICP-MS)技术的免疫检测分析方法建立用于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方法性能评价。以稀土元素Sm为标记物,建立双抗体夹心法的HCG定量检测体系,对其生物素化抗体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系列文件和相关标准,通过检测限、线性范围、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准确度、交叉反应、干扰试验等指标评价所建立的检测体系的分析性能。之后,收集88例临床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过HCG的血清标本,使用所建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ECLIA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优化后整个检测可在30 min内完成,最佳的生物素化抗体用量为0.5 μl;所建立体系的空白检出限(LOB)为0.29 mIU/ml,在1.16~8 365.62 mIU/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R2=0.998 0),回收率为97.53%~102.01%,高浓度样本与低浓度样本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促甲状腺激素(TS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无明显的交叉反应,不同浓度干扰物质引起的干扰偏倚均小于10%;所建立检测体系的检测结果与ECLI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相关性良好(R2=0.960 0)。结论元素标记免疫分析联合ICP-MS技术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HCG具有精密度、特异性强、准确度好等优点,其方法确认和性能验证结果满足临床要求,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免疫测定 分光光度法,原子 质谱分析法
  • 简介:一些肥胖者总抱怨运动减肥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其实,不少运动减肥者的失败往往与其错误的观念和做法有关。

  • 标签: 运动减肥 肥胖者 减肥者
  • 简介:一日三餐,既可以成就美食,也可以变成夫妻吵架的导火索,若是赶上某些男同胞智商下线,厨房分分钟变战场。

  • 标签: 美食 导火索 智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E(IgE)血症患儿临床疾病的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收治的血清总IgE≥5×105 IU/L的4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等情况。并根据血清总IgE水平高低分为IgE轻度升高组(5×105~<10×105 IU/L)、中度升高组(10×105~<20×105 IU/L)、重度升高组(≥20×105 IU/L),分析比较3组患儿疾病的分布情况。结果(1)疾病中病因以过敏性疾病最常见(213例),其次为感染性疾病(163例);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109例)及EB病毒(120例)感染多见。(2)轻度升高组中过敏性疾病(45.0%)、感染性疾病(42.2%)的发生率高于中度升高组(40.8%、26.2%)和重度升高组(38.9%、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度升高组中免疫性疾病(18.5%)、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5.4%)的发生率均较轻度升高组(4.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重度升高组中免疫性疾病(34.4%)、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11.1%)发生率均较轻度升高组(4.4%,2.0%)、中度升高组(18.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临床表现以发热(63.5%)、呼吸道症状(53.7%)及淋巴结大(53.7%)为主;47.5%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2.1%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4)特异性IgE测定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尘螨组合(32.0%)、牛奶(17.0%)、鸡蛋白(16.0%)。特异性IgE阳性的患儿中总IgE水平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的病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结论儿童IgE血症的病因以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最常见,轻中重度IgE血症患儿的病种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总IgE水平越高,风湿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越高。

  • 标签: 高免疫球蛋白E血症 临床特点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表达和低表达肝细胞肝癌(H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为HCC的分子机制研究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公共数据库获得368例包含完整临床信息的HCC转录组数据,根据组织AFP mRNA表达四分位数将样本分为AFP表达组和AFP低表达组,每组各92例。应用R软件中的DEseq2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基因。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通过R软件GSVA包对特征基因进行富集评分,根据得分定义特征基因集表达情况。利用RNAseq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独立数据集验证和组织验证。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AFP表达与HCC低分化、患者人种有关(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1 38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31个基因在AFP表达组织中表达上调,45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AFP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附属肢体发育、肢体发育、骨架系统发育等过程有关,而低表达基因则与异源物代谢、类固醇代谢、细胞对异生物刺激反应等代谢相关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AFP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而低表达基因主要与视黄醇代谢、化学致癌作用、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等通路相关。鉴定出1个预后相关特征基因集,该基因集包括AURKB、TTK、CENPA、UBE2C、HJURP、KIF15,其表达与HC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有关,且特征基因集富集分数与AFP表达呈正相关(r=0.475,P<0.001)。RNAseq数据验证结果与TCGA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特征基因集中AURKB、KIF15和UBE2C在AFP表达HCC组织中显著表达,其表达虽然与HCC患者的无病生存、总生存无关,但AFP低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均在AFP表达组患者之上。结论AFP表达和AFP低表达HCC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的特征基因集可能协同AFP共同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其对解释不同水平AFP HCC的作用机制有一定作用,并为HCC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 标签: 甲胎蛋白 肝细胞肝癌 差异分析 预后特征基因集
  • 简介:目的探究益气活血中药消渴通痹颗粒对体外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迁移及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与给药组(18只)。给药组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按消渴通痹颗粒大、中、小剂量给药设为大、中、小剂量组,空白组饲喂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后采血并离心制备血清。空白组血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是加入伊红美蓝培养基-2(eosin-methylenebluemedium-2,EBM-2)完全培养液为对照组;另一组是加入30mmol/L葡萄糖的EMB-2完全培养液为糖对照组。给药组血清均分别加入30mmol/L葡萄糖的EMB-2完全培养液;抽取小鼠骨髓,从中分离EPCs,进一步制备细胞悬液,培养后用CD34抗体及DAPI进行染色鉴定并观察不同组培养液中其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结果糖对照组EPCs迁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剂量组EPCs迁移数高于糖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剂量组管状形成百分比均高于糖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环境下,消渴通痹颗粒能显著改善EPCs迁移的能力与迁移数,改善EPCs管腔形成的能力。

  • 标签: 益气活血中药 消渴通痹颗粒 高糖环境 EPCs迁移 管腔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EBPγ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相关性作用。方法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采用体外细胞实验,pLKO.1组为对照组,shg1组和shg2组为干扰组。采用Ocomine人类肿瘤芯片数据库(https://www.oncomine.org/resource/login.html)和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C/EBPγ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转录水平。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采用DMEM(10% FBS)、THLE-3细胞应用BEBM加生长因子37 ℃、5%CO2培养。构建shC/EBPγ-pLKO.1腺病毒载体,与包装载体pMD2G、pMDLG/REE和pRSV/Rev共转染293T细胞,空白载体pLKO.1作为对照,12~16 h后收集病毒上清感染HepG2细胞,重复感染4次后加入嘌呤霉素(puromycin 2 μg/mL)选择培养48~72 h,1 μg/mL嘌呤霉素维持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采用生长曲线(0、2、4和6 d)检测增殖;采用无血清培养或加入抗氧化剂NAC培养0.5、1、3、6、12和24 h后,DFH-DA法检测ROS浓度,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以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结果Oncomine数据库显示肝癌组织C/EBPγ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肝癌分级越高,其基因组中C/EBPγ DNA重复序列拷贝数越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C/EBPγ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株(THLE-3)。C/EBPγ干扰组4 d(shg1:1.93±0.70;shg2:1.28±0.40)、6 d(shg1:3.05±0.90;shg2:1.31±0.60)增殖显著低于对照组(4 d:6.18±0.80;6 d:22.41±2.56)(F=1 507.971,P<0.05);营养缺乏状态下,干扰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干扰组氧化应激相关基因(HPRT1、NQO1-tv2和NQO1-tv4)转录水平12 h和24 h明显升高;划痕实验显示72 h干扰组(shg1∶174 922.58±1 239 376.00;shg2∶1 374 656.00±248 882.79)非愈合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66 690.82±1 278 954.00)(F=39.871,P<0.05);加入NAC后,C/EBPγ组6 h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0.5、1和3 h细胞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F=7.587,4.657,3.903,P<0.05)。结论C/EBPγ在肝癌细胞表达;降低C/EBPγ表达后,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抑制、活性氧水平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明显升高,提示表达的C/EBPγ通过降低活性氧水平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肝癌 增殖 迁移 活性氧
  • 简介:目的建立银翘解毒丸(YinqiaoJiedupill,YQJDP)高效液相色谱数字化指纹(N-FP)、对数指纹(ln-FP)、平方(S-FP)和反向(R-FP)。方法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4.0"软件计算46个数字化参数进行潜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用系统指纹定量法(systematicallyqualifiedfingerprintmethod,SQFM)评价YQJDPs在4种指纹图谱模式下的质量等级。结果在N-FP下15批YQJDPs的质量为:S3-S6及S8质量为1级;S2为3级;S7为2级,DS1-DS4及WS1-WS2质量为8级。结论本文所建立的多维指纹图谱评价方法可清晰地揭示YQJDPs超信息数字化特征,对数指纹能有效揭示中药指纹图谱各峰的均化性特征,消除批间差异增加指纹共性特征。平方和反向则能分别强调大峰和小峰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特异性作用。本文为中药指纹图谱合理评价中药质量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 标签: 数字化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对数指纹图谱 反向指纹图谱 平方指纹图谱 系统定量法 超信息数字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疑似小肝癌患者143例,根据穿刺活检检测结果,其中无小肝癌者95例,确诊小肝癌者48例。所有疑似患者均给予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检测,分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T多期增强扫描平扫的检出率为68.75%(33/48),门静脉期检出率为62.50%(30/48),动脉期检出率为83.33%(40/48),延迟期检出率为81.25%(39/48)。磁共振T1加权像的检出率为72.92%(35/48),T2加权像检出率为81.25%(39/48),门静脉期检出率为64.58%(31/48),动脉期检出率87.50%(42/48),延迟期检出率68.75%(33/48)。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检测发现,门静脉期检出率为89.58%(43/48),动脉期为95.83%(46/48)、延迟期为83.33%(40/48)。结论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检查对小肝癌均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小肝癌 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高场磁共振 诊断价值